【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物质化学活化和电动电离相结合修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铅、锌、镉、镍、铬、汞及砷)污染修复
,更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物质化学活化和电动电离相结合修复的(全新)方法。
技术介绍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当前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的原理和思路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农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这种方法叫钝化法,生物修复方法是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吸附和转化、电动修复是近些年发展的修复技术,在欧美国家己进入商业化,我国处于实验阶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等进行了电动修复探索性实验。2013-2015年广州市通用新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李康敏、罗媚、李明枢开展对粤北某镇80亩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该区域焚烧电子拉圾造成了农田的铜、镉和砷的污染,农田土镶铜含量73.5g/kg,镉含量0.4g/kg和砷含量45g/kg,修复周期为三年,修复程序是:1,表层淋洗、深层固化、翻耕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物质化学活化和电动电离相结合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nA、土壤天然氧化,把农田土壤翻耕,翻耕深度为污染深度,耕作层为25-35厘米,再盖上大棚,通气,在无水情况下暴晒2个月,暴晒在6-7月份进行,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5℃,平均气温30.72℃,再用灌溉用水浸泡11天,浸泡水深20厘米,浸泡11天后,天然氧化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有效;/nB、把双氧水直接灌入土壤水溶液中,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8%,溶液深度15厘米,浸泡时间7天,浸泡时,土壤双氧水溶液为乳黄色、半透明,液面有一薄层膜和浮泡,为中偏酸性溶液,实施在炎热夏季进行,最高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物质化学活化和电动电离相结合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A、土壤天然氧化,把农田土壤翻耕,翻耕深度为污染深度,耕作层为25-35厘米,再盖上大棚,通气,在无水情况下暴晒2个月,暴晒在6-7月份进行,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5℃,平均气温30.72℃,再用灌溉用水浸泡11天,浸泡水深20厘米,浸泡11天后,天然氧化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有效;
B、把双氧水直接灌入土壤水溶液中,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8%,溶液深度15厘米,浸泡时间7天,浸泡时,土壤双氧水溶液为乳黄色、半透明,液面有一薄层膜和浮泡,为中偏酸性溶液,实施在炎热夏季进行,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26℃,平均气温34.79℃,水温最高33.5℃,最低29℃,平均为31℃,PH值最高6.60,最低为5.18.,平均为5.82,Eh值最高为130毫伏,最低为47毫伏,平均为92毫伏;
C、再把浓硫酸直接灌入于农田双氧水土壤溶液中,硫酸溶液深度15厘米,浓度2%,浸泡时间14天,土壤硫酸水溶液呈深棕褐色或酱色,半透明,无味,液面有一层薄膜或油膜和浮泡,实施在夏季进行,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6℃,平均气温31.5℃,水温23.5-31℃,平均27.61℃,PH值最高0.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克仁,张干,罗春玲,谭宇艳,张庆,伍兆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