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材料领域与污染物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D35‑T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材料领域与污染物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薄膜材料。
技术介绍
内分泌干扰物(EDCs)污染最近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双酚A(BPA)是EDCs的典型代表,是广泛用作制造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塑料的原料。目前,据报道BPA从聚碳酸酯婴儿奶瓶,饮用水箱和可重复使用的容器中都有浸出,说明它已经普遍存在于水生环境中。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反应可有效去除顽固化合物,并且由于TiO2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和低成本而常用于废水净化。但是,TiO2带隙较宽(3.2eV),只能吸收紫外光。然而,紫外光子通量仅占整个太阳光谱的3%-5%,人工紫外光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济成本高昂。另外,注入TiO2导带(CB)的电子很容易与其价带(VB)中留下的空穴重新结合,从而降低光催化效率。上述问题限制了纯TiO2光催化的实际应用。近年来,染料敏化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也已应用于水分解和污染物的分解中。敏化剂是染料敏化中的关键部分,其影响可见光吸收、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使用曙红Y,罗丹明B和赤藓红敏化P25TiO2,降解2,4-二氯苯酚。尽管这种光催化剂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它们表现出低的光转换效率和不足的稳定性。过渡金属基染料,如钌Ru(Ⅱ)或铱Ir(III)配合物,由于其光吸收范围广,稳定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它们的合成成本高,并且它们的生态毒性也不容忽视。有机染料,如卟啉和酞菁,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和化学稳定性。由于其稳定和可调的物理化学性质,许多研究人员将它们用于水处理。近年来,Hagfeldt开发的D35有机染料由于光吸收范围广,摩尔消光系数高,稳定性好,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中表现出优异的光伏性能。在染料敏化光催化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悬浮系统上以便于合成。然而,悬浮反应系统存在四个典型缺点:1)光诱导电荷载体的快速复合;2)纳米颗粒团聚严重,降低表面积且抑制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3)纳米颗粒光催化剂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复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4)材料回收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制备方法更为简单,且对微污染物降解速率更高、稳定性更好、且方便回收重复利用的染料敏化光催化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550℃的热台上,用喷雾热解法在预清洗的FTO玻璃基板(Pilkingto公司,薄膜电阻15欧姆,厚度2.3毫米,高透射率)上沉积形成致密的结晶TiO2空穴阻隔层;步骤2:利用刮刀将胶状的TiO2纳米颗粒通过刮涂法加载到步骤1所述的致密的结晶TiO2空穴阻隔层上,循环此操作三次,并在每个循环后在100℃的烘箱中干燥20分钟(即:刮涂法加载-烘箱干燥-刮涂法加载-烘箱干燥-刮涂法加载-烘箱干燥);之后,将干燥后的样品置于马弗炉中于550℃下烧结60分钟,使TiO2晶型完全转变为锐钛矿型,然后自然冷却至90℃,接着将样品浸入35mM的TiCl4水溶液中置于76℃烘箱中保持50分钟,保证在TiO2纳米颗粒之间生成细小的TiO2晶体以使所有颗粒之间能够充分连接,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样品表面,再次重复上述烧结过程,自然冷却至70℃,最终得到厚度为16微米的介孔TiO2纳米晶薄膜;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介孔TiO2纳米晶薄膜浸入含有0.5mMD35染料的乙腈溶液中敏化10小时,使TiO2薄膜表面获得高D35覆盖率,之后,用无水乙醇冲洗样品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即得D35-TiO2纳米晶薄膜(即D35敏化的介孔TiO2纳米晶薄膜)。进一步地,在前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喷雾前驱体溶液为含有0.15M钛酸丁酯和3M乙酰丙酮的异丙醇溶液。进行喷雾热解时,喷雾距离样品4厘米,单次喷雾时间为15秒,喷雾循环次数为20次,每个循环之间间隔60秒,得到厚度为200纳米的所述致密的结晶TiO2空穴阻隔层。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性说明,所述玻璃基板的尺寸为5cm×5cm,在实际操作中玻璃基板的尺寸规格并不局限于此。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所述D35-TiO2纳米晶薄膜是由D35染料分子通过羧基形成螯合化学键与TiO2表面结合,在整个TiO2表面形成均匀的染料单分子层;所述D35-TiO2纳米晶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可在双酚A(BPA)初始浓度为15mg/L、初始pH为7的条件下对双酚A进行降解,且在200分钟后双酚A的降解率可超过97%。进一步地,前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D35-TiO2纳米晶薄膜,可由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前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D35-TiO2纳米晶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可在双酚A初始浓度为15mg/L、初始pH为7的条件下对双酚A进行降解,且在200分钟后双酚A的降解率可超过97%。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显著进步。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D35-TiO2纳米晶薄膜,或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D35-TiO2纳米晶薄膜在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D35-TiO2纳米晶薄膜在光催化条件下,对双酚A具有格外优异的降解效果。因此,在所述应用的范围内,所述应用具体可体现为一种光电催化降解双酚A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将所述D35-TiO2纳米晶薄膜置于含有双酚A的污水中,在光催化条件下对双酚A进行降解。作为优选,所述污水中双酚A的初始浓度为0.1~16mg/L,pH值为4~8时,可更利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D35-TiO2纳米晶薄膜发挥其高效催化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原料或试剂均为普通市售产品,涉及到的操作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操作。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以相互组合,得到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关键工艺的核心参数进行限定,显著提高了D35-TiO2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成功率,并有效提成了其在光电催化降解中对BPA的降解效率。在D35-TiO2纳米晶薄膜材料中,D35的敏化作用拓宽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使复合材料的光吸收扩展到并涵盖大部分可见光谱区域。D35-TiO2纳米晶薄膜具有更有效的光生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使D35-TiO2纳米晶薄膜显著增强了可见光驱动的BPA的光催化降解效率。D35-TiO2纳米晶薄膜在循环利用中表现出高稳定性且避免了光催化剂-溶液的分离难题,方便回收重复利用,为降解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提供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D35-TiO2纳米晶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35-T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35-TiO2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550℃的热台上,用喷雾热解法在预清洗的FTO玻璃基板上沉积形成致密的结晶TiO2空穴阻隔层;
步骤2:将胶状的TiO2纳米颗粒通过刮涂法加载到步骤1所述的致密的结晶TiO2空穴阻隔层上,循环操作三次,并在每个循环后在100℃的烘箱中干燥20分钟;
之后,将干燥后的样品置于马弗炉中于550℃下烧结6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90℃,接着将样品浸入35mM的TiCl4水溶液中置于76℃烘箱中保持5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样品表面,再次重复上述烧结过程,自然冷却至70℃;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介孔TiO2纳米晶薄膜浸入含有0.5mMD35染料的乙腈溶液中敏化10小时,之后,用无水乙醇冲洗样品并吹干,即得D35-TiO2纳米晶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喷雾前驱体溶液为含有0.15M钛酸丁酯和3M乙酰丙酮的异丙醇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喷雾距离样品4厘米,单次喷雾时间为15秒,喷雾循环次数为20次,每个循环之间间隔60秒,得到厚度为200纳米的所述致密的结晶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金鹏康,白雪,艾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