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训练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对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肺功能下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为了更好的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需要在常规治疗外,辅以肺部功能恢复锻炼。现有呼吸锻炼装置主要是以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的无创治疗方法为主,这种方法是通过吹气管向气球吹气,检测气球的膨胀程度,已达到预定训练效果,该类型的呼吸锻炼装置虽然安全性好、患者容易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是不具有趣味性,容易引起患者无聊或反感情绪,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趣味性的呼吸锻炼装置,利于患者康复的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具备很高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包括吹气嘴;第一壳体;气动敲击装置,设在第一壳体内,并与第一壳体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吹气嘴(1);/n第一壳体(2);/n气动敲击装置(4),设在第一壳体(2)内,并与第一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动敲击装置(4)与穿入第一壳体(2)内的第一横管(3)的穿入端连通,第一横管(3)的非穿入端与吹气嘴(1)连接,所述第一横管(3)上设有单向阀;/n压力传感层(5),设在第一壳体(2)的内壁上;/n伸缩装置(6),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包括/n第一伸缩杆(6-1),所述第一伸缩杆(6-1)位于所述气动敲击装置(4)的下方,能够使第一伸缩杆(6-1)在气动敲击装置(4)敲击下沿纵向下移;/n第二伸缩杆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吹气嘴(1);
第一壳体(2);
气动敲击装置(4),设在第一壳体(2)内,并与第一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动敲击装置(4)与穿入第一壳体(2)内的第一横管(3)的穿入端连通,第一横管(3)的非穿入端与吹气嘴(1)连接,所述第一横管(3)上设有单向阀;
压力传感层(5),设在第一壳体(2)的内壁上;
伸缩装置(6),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包括
第一伸缩杆(6-1),所述第一伸缩杆(6-1)位于所述气动敲击装置(4)的下方,能够使第一伸缩杆(6-1)在气动敲击装置(4)敲击下沿纵向下移;
第二伸缩杆(6-2),倾斜设在第一壳体(2)内,且第二伸缩杆(6-2)的高端铰接在第一伸缩杆(6-1)顶部,第二伸缩杆(6-2)低端铰接在压力传感层(5)上;
控制器(7),设在第一壳体(2)外壁上,并与压力传感层(5)电连接;
灯带(8),设在第一壳体(2)的外周壁上,所述灯带(8)与控制器(7)电连接,且控制器(7)、灯带(8)以及压力传感层(5)均与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杆(6-1),包括
第一套管(6-11);
第二套管(6-12),所述第二套管(6-12)套设在第一套管(6-11)的内部,且第二套管(6-12)与第一套管(6-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6-1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罩(6-13),所述固定罩(6-13)内设有能够与气动敲击装置(4)相接触的球体(6-14),所述球体(6-14)由轻质塑料制成,所述第二套管(6-12)底端固定在第一壳体(2)内壁上,所述第一套管(6-11)与第二套管(6-12)内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一弹簧(6-15),且第一弹簧(6-15)顶端与固定罩(6-13)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15)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用呼吸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6-2)包括
第三套管(6-21);
技术研发人员:王至婉,桂吟哲,李海霞,周素贞,夏利敏,王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