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195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通过形成输入电压VIN至充电电容C1之间的低功耗充电路径,以及充电电容C1至电感L之间的放电路径来实现自举供电。驱动管组成的推挽输出单元和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充电电容分别配合高电平导通单元10和低电平导通单元11,来形成低功耗的充放电路径,基于高电平导通单元10和低电平导通单元11在所述充电电容C1的各种自举供电条件下具备稳压、过流保护的功能,使得所述电源驱动电路完成可靠稳定的自举供电。同时在自举供电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管DM1和第二驱动管DM2在大多时间内处于饱和导通状态,耗散的功率极小,进一步降低了待机功耗,从而使产品满足低能效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源管理电路的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应用日益广泛。随着能源效率和环保的日益重要和对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关电源待机时的功耗主要来源于启动电阻损耗和空载时的电路损耗。传统的开关电源电路中,启动电阻由于始终接在整流后的高压输入电压之间,即使在待机时也会带来功率的持续消耗,且为了保证能为开关电源提供较大的充电电流实现快速启动,所选取的启动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小,但是阻值越小产生的待机功耗越大。此外,该传统电路结构一般通过脉宽调制器经脉冲变压器/光电隔离实现,该方式对应驱动电路体积大(脉冲变压器)、速度慢(光电隔离),将进一步加大功耗,致使该传统电路的功耗较高,无法满足高能效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在高压输入时在电路的输出端完成供电,通过形成输入高压至充电电容之间的低功耗充电路径来实现自举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充电电容、启动电阻、电感、推挽输出单元、高电平导通单元和低电平导通单元;/n推挽输出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管和第二驱动管,第一驱动管的漏极与电源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管的源极与第二驱动管的漏极的连接节点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端;/n启动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管的漏极和第一驱动管的栅极连接,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管的栅极连接,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的正极板连接,充电电容的负极板与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端连接;/n低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入端与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低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充电电容、启动电阻、电感、推挽输出单元、高电平导通单元和低电平导通单元;
推挽输出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管和第二驱动管,第一驱动管的漏极与电源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管的源极与第二驱动管的漏极的连接节点连接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端;
启动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管的漏极和第一驱动管的栅极连接,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管的栅极连接,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的正极板连接,充电电容的负极板与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端连接;
低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入端与高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低电平导通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管的栅极连接,第二驱动管的源极连接电感的一端,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备自举供电功能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平导通单元包括第一反向二极管和第一电阻,第一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军许登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慧芯图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