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单线同极性控制有刷电机换向驱动开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开关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直流单线同极性控制有刷电机换向驱动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动伺服控制过程中,有刷电机的运行换向,必须改变电机的加电极性,通常采用双刀双掷开关改变电机所加的极性来实现电机的换向,传统的电机换向模式在某些控制场合,如果控制开关与电源的距离较远,需要四条连线长线连接,对于电路控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直流单线同极性控制有刷电机换向驱动开关装置,电源B、电源开关K1A、换向驱动模块和电机M组成,其中换向驱动模块是由电阻R1R2、反相器IC1IC2、MOS场效应功率管M1M2M3M4组成。换向驱动模块中电源开关K1A接通节点2,节点2连接场效应管M1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入端、反相器IC2的输出端和场效应管M4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M2的栅极、场效应管M3的栅极、电阻R2的一端和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3的漏极的节点连接节点5;场效应管M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节点6连接电机正极性端,场效应管M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4的漏极连接节点7连接电机负极性端。所述的电路,电源开关K1A掷R端时,电路中MOS场效应功率管M3、M2导通,MOS场效应功率管M4、M1截止,电源电流过MOS场效应功率管M3到电机的B端到电机的A端,再经过MOS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单线同极性控制有刷电机换向驱动开关装置是由电源B、电源开关K1A、换向驱动模块和电机M组成,其中换向驱动模块是由电阻R1R2、反相器IC1IC2、MOS场效应功率管M1M2M3M4组成,其特征是:电源开关K1A连接节点2,节点2连接场效应管M1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入端、反相器IC2的输出端和场效应管M4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M2的栅极、场效应管M3的栅极、电阻R2的一端和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3的漏极形成节点5连接电源开关K1A;场效应管M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节点6连接电机正极性端,场效应管M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4的漏极连接节点7连接电机负极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单线同极性控制有刷电机换向驱动开关装置是由电源B、电源开关K1A、换向驱动模块和电机M组成,其中换向驱动模块是由电阻R1R2、反相器IC1IC2、MOS场效应功率管M1M2M3M4组成,其特征是:电源开关K1A连接节点2,节点2连接场效应管M1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1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入端、反相器IC2的输出端和场效应管M4的栅极;反相器IC1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M2的栅极、场效应管M3的栅极、电阻R2的一端和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M3的漏极形成节点5连接电源开关K1A;场效应管M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节点6连接电机正极性端,场效应管M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M4的漏极连接节点7连接电机负极性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高岩,张军昌,朱萌,王英志,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王新,王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