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蛋白用于长效预防、治疗或延迟心脏损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507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治疗或延迟哺乳动物心肌损伤的方法,进一步提供了神经调节蛋白在制备治疗心脏病和心力衰竭药物应用中新的作用机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使用纽兰格林的大鼠心肌细胞中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类转录水平下降,糖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升。使用纽兰格林可优化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得细胞在同等耗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生物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调节蛋白用于长效预防、治疗或延迟心脏损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治疗或延迟哺乳动物心肌损伤的方法,进一步提供了神经调节蛋白在制备治疗心脏病和心力衰竭药物应用中新的作用机制。
技术介绍
全球范围内,心血管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疾病状态比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胞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之类的。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肌损伤并影响心脏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其中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血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的持续堵塞而导致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缺血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根据从2009年至2012年的NHANES数据,美国约有570万成年人(≥20岁)患有心衰,至2030年估计患病率会提高46%,将有超过800万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在2012年,与心衰相关的总支出估计高达307亿美元,其中68%可归于直接医疗费用。另据推测,2030年时这一数值将比2012年增长约127%,即697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个成年美国人为此将要花费约244美元。数据显示,心衰已成为全球性的负担,全球患者已达2300万人,而这种疾病的5年死亡率高达50%,与不少恶性肿瘤相仿。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对于新诊断的心血管病人,其中44%患有心衰,仅有10%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心衰通常的病因包括非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内膜心肌纤维化,而缺血性心脏病仍相对较少见。按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failurewithreduced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Ⅰ、Ⅱ、Ⅲ、Ⅳ级。心衰症状严重程度与心室功能的相关性较差,但与生存率明确相关,轻度症状的患者仍可能有较高的住院和死亡的绝对风险。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目前来说,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前临床心衰、临床心衰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4个阶段。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心力衰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目前,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两药联用称之为“黄金搭档”,可产生相加或协同的有益效应,使死亡危险性进一步下降。在上述ACEI和β受体阻滞剂黄金搭档基础上加用醛同酮受体拮抗剂,三药合用可称之为“金三角”,应成为慢性HF-REF的基本治疗方案。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ARB可代替应用,此时,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再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似于“黄金搭档”和“金三角”。然而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在发达国家仍然是发病率快速增长的唯一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表现出患病率和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因此,开发预防和/或治疗心衰的新药物以及新方法,仍然非常有必要。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能量代谢的调节能够治疗或者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机体通过物质代谢,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经过体内分解吸收将其中蕴藏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组织和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人体利用这些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通常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水及维生素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的主要能源。心脏是一个高耗能的器官,心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能量,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ATP来满足心泵功能。心脏可以将储存在脂肪酸和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心肌纤维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机械能。脂肪酸、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等都是提供能量的底物。心脏对底物的选择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可随循环中底物浓度及含氧量的变化进行灵活转换,这有利于心脏在面对压力超负荷和氧化应激时维持足够的ATP产出。在正常情况下,心肌所需能量的60%-90%来自游离脂肪酸的β氧化,长链脂肪酸借助肉毒碱脂酰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神经调节蛋白在制备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调节蛋白在制备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神经调节蛋白具有抑制心脏组织的脂肪酸代谢以及促进葡萄糖代谢治疗心脏疾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神经调节蛋白可增强心脏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相关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及降低葡萄糖代谢相关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从而调节能量代谢治疗心脏疾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心脏疾病为心力衰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心脏疾病为心肌梗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