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0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全向天线包括电缆线及其前端连接的电缆头,所述电缆线远离电缆头的另一端连接长振子,所述长振子外间隔设置若干单振子,尾端连接带孔振子;所述长振子通过支撑子连接外围设置的天线罩,所述天线罩尾端设有外盖;所述接线柱与天线罩的外围设有外套,所述接线柱通过连接件与外套固定;所述全向天线安装时外围通过若干U型卡及与之相配合的弹圈、平垫及螺母进行固定。所述长振子与单振子之间设有铜套、第一铜管及第二铜管;所述带孔振子包括无孔铜套及带孔铜管,所述带孔铜管电镀后压紧于无孔铜套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强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天线的高增益、低驻波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
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网络的高度普及和密集化布网,作为通信最终端的天线部分也在日益多元化。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高增益、覆盖范围广、多用途、体积小、安装便利以及接口标准统一。全向天线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一般天线的增益又与天线的体积成正比,在工程中往往都是牺牲空间保证增益要求。该天线主要考虑到用户使用通信终端的环境不同,因此天线所在的安装环境也不一样。再者天线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使用,不可避免地在日照、风沙及雨雪的情况下工作,因此天线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正常的工作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强度高的高性能全向天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全向天线包括电缆线及其前端连接的电缆头,所述电缆线远离电缆头的另一端连接长振子,所述长振子外间隔设置若干单振子,尾端连接带孔振子;所述长振子通过支撑子连接外围设置的天线罩,所述天线罩尾端设有外盖;所述接线柱与天线罩的外围设有外套,所述接线柱通过连接件与外套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全向天线安装时外围通过若干U型卡及与之相配合的弹圈、平垫及螺母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长振子与单振子之间设有铜套、第一铜管及第二铜管,所述铜套与第二铜管均焊接于长振子上;所述第一铜管电镀后压紧于长振子及单振子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带孔振子包括无孔铜套及带孔铜管,所述带孔铜管电镀后压紧于无孔铜套外围。作为优选,所述电缆头为N-J7A电缆头;所述电缆线为长度为3m的SYV50-7-1型号电缆。作为优选,所述弹圈、平垫及螺母采用耐腐蚀的表面热镀锌处理或直接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材料。作为优选,所述天线罩采用耐高低温、防紫外线、防腐蚀的玻璃钢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M3X8沉头螺丝。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为M6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使用的振子阵列组合,在提高天线增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天线的体积,同时采用常规的接口方式,可以很好地匹配常规的通信设备。本技术高性能全向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强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天线的高增益、低驻波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全向天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全向天线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长振子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带孔振子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缆头,2-电缆线,3-连接件,4-接线柱,5-外套,6-天线罩,7-单振子,8-支撑子,9-长振子,10-带孔振子,11-外盖,12-U型卡,13-弹圈,14-平垫,15-螺母,16-全向天线,91-铜套,92-第一铜管,93-第二铜管,101-无孔铜套,102-带孔铜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技术的说明,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全向天线16包括电缆线2及其前端连接的电缆头1,所述电缆线2远离电缆头1的另一端连接长振子9,所述长振子9外间隔设置若干单振子7,尾端连接带孔振子10;所述长振子9通过支撑子8连接外围设置的天线罩6,所述天线罩6尾端设有外盖11;所述接线柱4与天线罩6的外围设有外套5,所述接线柱4通过连接件3与外套5固定。如图3,所述长振子9与单振子7之间设有铜套91、第一铜管92及第二铜管93,所述铜套91与第二铜管93均焊接于长振子9上;所述第一铜管92电镀后压紧于长振子9及单振子7之间。如图4,所述带孔振子10包括无孔铜套101及带孔铜管102,所述带孔铜管102电镀后压紧于无孔铜套101外围。所述全向天线16为9db全向天线,如图2,安装时外围通过若干U型卡12及与之相配合的弹圈13、平垫14及螺母15进行固定。所述电缆头1采用通用的N-J7A电缆头。所述电缆线2为长度为3m的SYV50-7-1型号电缆,具有传输稳定、柔韧性好、衰减小。作为优选,所述弹圈13、平垫14及螺母15采用耐腐蚀的表面热镀锌处理或直接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材料。作为优选,所述天线罩6采用耐高低温、防紫外线、防腐蚀的玻璃钢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3为不锈钢M3X8沉头螺丝。作为优选,所述螺母15为M6螺母。本技术使用的振子阵列组合,在提高天线增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天线的体积,同时采用常规的接口方式,可以很好地匹配常规的通信设备。本技术高性能全向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强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天线的高增益、低驻波比。本技术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全向天线(16)包括电缆线(2)及其前端连接的电缆头(1),所述电缆线(2)远离电缆头(1)的另一端连接长振子(9),所述长振子(9)外间隔设置若干单振子(7),尾端连接带孔振子(10);所述长振子(9)通过支撑子(8)连接外围设置的天线罩(6),所述天线罩(6)尾端设有外盖(11);/n所述电缆线(2)远离电缆头(1)一端外围设置接线柱(4),所述接线柱(4)与天线罩(6)的外围设有外套(5),所述接线柱(4)通过连接件(3)与外套(5)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全向天线(16)包括电缆线(2)及其前端连接的电缆头(1),所述电缆线(2)远离电缆头(1)的另一端连接长振子(9),所述长振子(9)外间隔设置若干单振子(7),尾端连接带孔振子(10);所述长振子(9)通过支撑子(8)连接外围设置的天线罩(6),所述天线罩(6)尾端设有外盖(11);
所述电缆线(2)远离电缆头(1)一端外围设置接线柱(4),所述接线柱(4)与天线罩(6)的外围设有外套(5),所述接线柱(4)通过连接件(3)与外套(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天线(16)安装时外围通过若干U型卡(12)及与之相配合的弹圈(13)、平垫(14)及螺母(15)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振子(9)与单振子(7)之间设有铜套(91)、第一铜管(92)及第二铜管(93),所述铜套(91)与第二铜管(93)均焊接于长振子(9)上;所述第一铜管(92)电镀后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空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