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8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包括端板和至少两个隔热垫块,各隔热垫块均位于端板的底端,并在端板的底端间隔设置,各隔热垫块用于垫设于电池包箱体底板上的安装部与端板之间;当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设于安装部上时,每相邻的两个隔热垫块能够与端板的底面以及电池包箱体的底板或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该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改善了电池模组内与端板相邻的电池单体通过“端板‑箱体”的热传导路径散发热量,致使电池模组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温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通常是通过其两端的金属端板固定在电池包箱体上,然而,电池模组端板和电池包箱体均为金属材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会使得电池模组内与端板相邻的电池单体通过“端板-箱体”的热传导路径散发大量的热量。在低温环境中,该传热路径会直接导致电池模组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的温差急剧扩大,从而导致较大的电池内阻差异,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理,在高温环境下“箱体-端板”的热传导路径同样会导致电池模组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的温差大,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用于改善电池模组内与端板相邻的电池单体通过“端板-箱体”的热传导路径散发热量,致使电池模组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温差较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包括:端板和至少两个隔热垫块,各所述隔热垫块均位于所述端板的底端,并在所述端板的底端间隔设置,各所述隔热垫块用于垫设于电池包箱体底板上的安装部与所述端板之间;当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热垫块能够与所述端板的底面以及所述电池包箱体的底板或所述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在端板朝向电池包箱体底板的一端设置至少两个隔热垫块,通过各隔热垫块共同将电池模组的端板垫设在电池包箱体底板的安装部上,通过隔热垫块将端板与电池包箱体底板的安装部隔开,阻断了端板与电池包箱体底板之间的热传导路径,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温度(即环境中的高温或者低温)对电池模组内与端板相邻的电池单体(即端部电池单体)的温度影响,从而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此外,当电池模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热量耗散导致电池模组中端部电池单体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低温使用温度时,会引起电池模组加热系统在充放电前频繁启动,开启加热功能,加热过程也会使电池模组中位于端部的电池单体与位于中部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变大,也会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能够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系统开启的频次,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能够进一步改善电池模组的使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因而,至少能够达到上述电池模组端板组件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即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系统开启的频次,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能够进一步改善电池模组的使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于所述箱体中;所述箱体的底板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所述安装部,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与所述安装部固接。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池模组,因而,至少能够达到上述电池模组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即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降低电源系统加热功能开启的频次,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能够进一步改善电池模组的使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分解图;图6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中隔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端板;11-第一螺纹孔;12-限位凹槽;13-第二通孔;2-隔热垫块;21-第一沉孔;22-限位凸起;23-第二沉孔;24-卡接槽;25-第一通孔;3-底板;31-第二螺纹孔;32-卡接块;33-本体;34-凸块;35-第三螺纹孔;4-温度调节组件;100-容置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包括:端板1和至少两个隔热垫块2,各隔热垫块2均位于端板1的底端,并在端板1的底端间隔设置,各隔热垫块2用于垫设于电池包箱体底板3上的安装部与端板1之间;当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设于安装部上时,每相邻的两个隔热垫块2能够与端板1的底面以及电池包箱体的底板3或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100。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在端板1朝向电池包箱体底板3的一端设置至少两个隔热垫块2,通过各隔热垫块2共同将电池模组的端板1垫设在电池包箱体底板3的安装部上,通过隔热垫块2将端板1与电池包箱体底板3的安装部隔开,阻断了端板1与电池包箱体底板3之间的热传导路径,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温度(即环境中的高温或者低温)对电池模组内与端板1相邻的电池单体(即端部电池单体)的温度影响,从而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此外,当电池模组处于低温环境中时,热量耗散导致电池模组中端部电池单体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低温使用温度时,会引起电池模组加热系统在充放电前频繁启动,开启加热功能,加热过程也会使电池模组中位于端部的电池单体与位于中部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变大,也会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能够降低电池模组内端部电池单体和中部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系统开启的频次,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能够进一步改善电池模组的使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持电池模组的优良性能。每相邻的两个隔热垫块2能够与端板1的底面以及电池包箱体的底板3或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100,具体地,当安装部与各隔热垫块2一一对应,且各隔热垫块2在对应的安装部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安装部时,每相邻的两个隔热垫块2能够与端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和至少两个隔热垫块,各所述隔热垫块均位于所述端板的底端,并在所述端板的底端间隔设置,各所述隔热垫块用于垫设于电池包箱体底板上的安装部与所述端板之间;/n当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热垫块能够与所述端板的底面以及所述电池包箱体的底板或所述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和至少两个隔热垫块,各所述隔热垫块均位于所述端板的底端,并在所述端板的底端间隔设置,各所述隔热垫块用于垫设于电池包箱体底板上的安装部与所述端板之间;
当所述电池模组端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上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热垫块能够与所述端板的底面以及所述电池包箱体的底板或所述安装部共同围设出一容置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隔热垫块,两个所述隔热垫块关于所述端板上由所述端板的顶端指向所述端板底端的中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隔热垫块均粘接于所述端板的底端;
或者,各所述隔热垫块上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端板连接的第一沉孔,所述端板上设有与各所述第一沉孔一一对应的第一螺纹孔,各所述隔热垫块均与所述端板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隔热垫块朝向所述端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端板的底端设有与各所述限位凸起一一对应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凹槽中;
或者,各所述隔热垫块朝向所述端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端板的底端设有与各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凹槽中;
或者,部分所述隔热垫块朝向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限位凹槽,其余所述隔热垫块朝向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端板的底端设有与各所述隔热垫块上的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的限位凸起,以及与各所述隔热垫块上的限位凸起一一对应的限位凹槽,所述隔热垫块上的限位凸起或者限位凹槽与所述端板上相应的限位凹槽或者限位凸起插接。


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欢飞常利辉杜肖源郭其鑫程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