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97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该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燃料电池和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的底面四角,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燃料电池放置在隔板上,通过利用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使得冷却液温度上升,进而造成密度降低,根据热虹吸原理,温度上升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分流管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进入积液腔中,由于冷却的冷却液密度增大通过第三输送管回流至冷却槽中,实现自循环,避免传统泵的传送,降低电能的损耗,提高燃料电池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氢燃料电池在车辆、船舶等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氢燃料电池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且外部高温环境也会导致氢燃料电池发生故障,存在安全隐患。目前专利号CN201721597256.0提出的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内的冷却液与燃料电池表面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液沸腾蒸发上升至至散热装置进行冷凝液化,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该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液需要到达60-70度才能沸腾,此时燃料电池的表面温度已经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燃料电池的散热效果差,若抛弃冷却液沸腾而采用泵抽冷却液,冷却液从制冷储存结构中泵入燃料电池,冷却液在对燃料电池降温后通过泵抽入制冷机构,对冷却液进行制冷实现循环,这种散热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种电力设备的配合,而燃料电池一般应用在汽车领域,而节省电能提高续航能力是重中之重,多个电力设备的配合,会造成电能的损耗,不利于汽车的续航,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燃料电池(2)和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的底面四角;/n其特征在于:/n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6),所述冷却槽(6)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9),所述燃料电池(2)放置在隔板(8)上,所述燃料电池(2)的周侧套设有外框(7),位于冷却槽(6)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开设有积液腔(16),位于积液腔(16)上方的所述装置主体(1)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侧设置有两平行设置的导流管(4),位于左侧的所述导流管(4)的底面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燃料电池(2)和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1)的底面四角;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6),所述冷却槽(6)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9),所述燃料电池(2)放置在隔板(8)上,所述燃料电池(2)的周侧套设有外框(7),位于冷却槽(6)一侧的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开设有积液腔(16),位于积液腔(16)上方的所述装置主体(1)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侧设置有两平行设置的导流管(4),位于左侧的所述导流管(4)的底面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0),所述第一输送管(10)的下端插设入冷却槽(6)内部,位于右侧的所述导流管(4)底面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二输送管(14)的下单插设入积液腔(16)内,所述积液腔(16)的底面连接有第三输送管(15),所述第三输送管(15)的底面与冷却槽(6)连通,两个所述导流管(4)之间设置有多个分流管(11),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热块(12),所述分流管(11)贯穿导热块(12)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易顾辰冲朱明涛陈金勇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