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6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其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广藿香叶提取物20、浮游生物提取物20、菊粉/α‑葡聚糖寡糖35、丁二醇35、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1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能够有效调控肌肤表面的微生物生态屏障,避免有效控制表皮上益生菌和有害菌的树龄,避免有害菌在表皮上大量的繁殖,使表皮微生态改变,促进皮脂腺大量的分泌油脂,导致的皮肤油脂过多,使毛孔粗大,出现大量的粉刺、皮肤炎症等皮肤问题。并且有效改善了大量油脂分泌旺盛的志愿者皮肤问题。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组合物还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可以在较苛刻的环境下长久的保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中涉及护肤品
,具体涉及到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生理屏障,健康的皮肤能够抵御外界污染、刺激、损伤和日光侵害,同时还具有保湿及调节作用。然而,由于生活环境、作息习惯和护肤方式等原因,皮肤屏障极易受损,使得皮肤自身防御能力不足,进而导致皮肤出现泛油光、毛孔粗大、敏感、痤疮、炎症、老化等一系列皮肤问题。在上述皮肤问题发生的过程中肌肤时刻在与它表面的益生菌和有害菌打交道,相互影响。益生菌和有害菌的动态平衡(即微生态平衡),与生态膜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膜是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一层薄的乳化脂质膜,由皮脂,汗液,死去的细胞,大量共生的益生菌及其代谢物(酵素)共同组成,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皮肤细胞代谢,自净,自护,自我修复等能力。皮肤微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着皮肤环境的稳定,良好的环境状态会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益生菌数量多于有害菌,从而肌肤食物(汗液、皮脂和死皮)被益生菌吸食,进一步促进益生菌繁殖,达到良性的循环。然而过度的清洁、外界化学和物理因素如抗生素、紫外线、缺乏营养、寒冷、应激等都会破坏益生菌与有害菌、入侵菌群间的平衡。当益生菌数量减少,它们就会逐渐被有害菌取代,而肌肤食物被有害菌吸食,又促进有害菌进一步繁殖,导致皮肤环境改变,同时也从而改变了益生菌生长的环境,产生恶性的循环。皮肤被病原菌侵占会引发感染和炎症、红肿、瘙痒、疤痕、红斑等应激反应,失去原有光彩,甚至引发更多肌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比例为(1~2):(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制备原料还包括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丁二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与广藿香叶提取物之间的重量比例为(3~4):(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与丁二醇的重量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包括有机溶剂提取物和碱液提取物;所述有机溶剂提取物采用的提取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溶剂提取物和碱液提取物的重量比例为(1~3):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液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广藿香叶粉碎后加入到提取罐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分散,然后加入石油醚,并在35~50℃下搅拌40~60min后,静置分层,除去上层液体得到提取中间体;(2)在上述提取中间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至体系的pH值8.5~10,并在40~50℃下搅拌提取1~3小时,然后在体系中加入混合酸中和体系的pH值至中性,并过滤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3)在上述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乙醚,搅拌混合后静止分液,取出上层液体,浓缩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在护肤品领域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能够有效调控肌肤表面的微生物生态屏障,避免有效控制表皮上益生菌和有害菌的树龄,避免有害菌在表皮上大量的繁殖,使表皮微生态改变,促进皮脂腺大量的分泌油脂,导致的皮肤油脂过多,使毛孔粗大,出现大量的粉刺、皮肤炎症等皮肤问题。并且有效改善了大量油脂分泌旺盛的志愿者皮肤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组合物还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可以在较苛刻的环境下长久的保存使用。具体实施方式参选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此外,本专利技术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本专利技术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进一步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比例为(1~2):(2~3)。进一步地,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相同。本专利技术中的广藿香叶提取物的植物广藿香叶子经过提取得到的成分。其中,广藿香,别名藿香、海藿香、排香草、南藿香等。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广藿香叶中包含众多化学成分,例如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31.86%),西车烯(seychellene9.85%,α-愈创木烯(α-guaiene8.82%),ξ-愈创木烯即α-布藜烯(ξ-guaiene,α-bulnesene8.65%),α-广藿香烯(α-patchoulene8.48%),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91%),广藿香酮(pogostone3.80%),还含β-愈创木烯(β-gu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比例为(1~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藿香叶提取物和浮游生物提取物的重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还包括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丁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与广藿香叶提取物之间的重量比例为(3~4):(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粉和/或α-葡聚糖寡糖与丁二醇的重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调控表皮微生态平衡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藿香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