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89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折叠的轮椅,增加轮椅的使用方便度,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底盘、折叠支架、座椅和椅背,所述可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框架和车轮,所述折叠支架连接于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椅背与所述座椅铰接,所述折叠支架带动所述座椅向后折叠,所述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独特的座椅向后折叠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防止座椅在折叠过程中与前轮和电池产生干涉,且与座椅相连的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可折叠轮椅的空间体积,可以让轮椅的设计更加小巧紧凑、紧致精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和手动轮椅。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轮椅长期以来都是下肢运动失能人群的代步工具,为了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轮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改进,如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折叠轮椅,但是市场的可折叠轮椅大多是手动折叠轮椅,折叠过程分为了好几个步骤,使用不方便,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只需能够方便快速折叠的轮椅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折叠的轮椅,增加轮椅的使用方便度,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底盘、折叠支架、座椅和椅背,所述可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框架和车轮,所述折叠支架连接于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折叠支架带动所述座椅向后折叠,所述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独特的座椅向后折叠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防止座椅在折叠过程中与前轮和电池产生干涉,且与座椅相连的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可折叠轮椅的空间体积,可以让轮椅的设计更加小巧紧凑、紧致精巧。优选地,所述底盘框架为四边形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底盘框架采用四边形结构可以更充分地进行空间利用,轮椅的电池等都更具有安装空间。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折叠机构,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连接于所述座椅和所述椅背之间,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能够让所述椅背折叠和打开。优选地,所述折叠支架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串联,所述折叠支架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可以同时运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折叠支架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串联且同时运动可以让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折叠轮椅的座椅和椅背同时折叠或打开,因此整个轮椅的折叠步骤只需一步,大大地简化了轮椅的折叠过程,使用更方便快捷。优选地,所述折叠支架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折叠支架为四连杆结构,包括A连接座、B连接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A连接座安装于可移动底盘,所述B连接座安装于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于所述A连接座和B连接座之间。在本技术方案中,折叠支架采用最简单的四连杆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优选地,还包括铰接杆,所述B连接座上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杆可伸进所述铰接孔中也可脱离所述铰接孔,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B连接座的一端还具有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与所述铰接杆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叠机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延伸端、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五支撑杆、所述延伸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杆与所述椅背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椅背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在本技术方案中,直接采用第二支撑杆的延伸端作为第二折叠机构的一个连杆,通过所述延伸端和第五支撑杆与折叠支架及座椅串联,因此只需一个驱动力即可实现折叠支架和第二折叠机构的同时运动,实现座椅和椅背的同时折叠。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延伸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和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可移动底盘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A连接座铰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脚踏板铰接。优选地,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脚踏板依靠所述限位件单向限位,所述脚踏板可以依靠所述第二连杆运动带动折叠或打开,也可依靠手动折叠或打开。在本技术方案中,折叠支架带动座椅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还能带动脚踏板的折叠和打开,使得轮椅的折叠功能变得更易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具有只需一次折叠即可完全收缩的功能,操作方便简单;2、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小巧紧凑,造型十分新颖大方;3、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生产制造成本低,易批量生产。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可折叠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可折叠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可折叠椅架打开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可折叠椅架折叠过程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可折叠椅架完全折叠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折叠原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折叠原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新型可折叠轮椅;20.座椅;30.椅背;40.折叠支架;50.第二折叠机构;60.可移动底盘;69.底盘框架11.A连接座;12.B连接座;13.A铰接孔;14.B铰接孔;15.C铰接孔;16.D铰接孔;17.E铰接孔;31.铰接点;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3.延伸端;51.第三支撑杆;52.铰接杆;53.第四支撑杆;54.第五支撑杆;61.脚踏板;62.连杆;63.铰接孔;64.横杆;65.限位件;66.第二连杆;67.第一连杆;68.第二延伸端。具体实施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和右是指所描述的附图的上、下、左、右、前和右,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如图1-5和图8所示,包括可移动底盘60、折叠支架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底盘、折叠支架、座椅和椅背,所述可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框架和车轮,所述折叠支架连接于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折叠支架带动所述座椅向后折叠,所述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底盘、折叠支架、座椅和椅背,所述可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框架和车轮,所述折叠支架连接于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折叠支架带动所述座椅向后折叠,所述折叠支架可收缩进所述底盘框架的空间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框架为四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折叠机构,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连接于所述座椅和所述椅背之间,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能够让所述椅背折叠和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串联,所述折叠支架和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可以同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折叠支架为四连杆结构,包括A连接座、B连接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A连接座安装于可移动底盘,所述B连接座安装于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于所述A连接座和B连接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接杆,所述B连接座上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刘杰王晓栋张哲夫赵洪伟李永强刘灿锋廖香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