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85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包括线缆部、支撑部和包裹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支撑架沿轴向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扇形孔,所述线缆部贯穿支撑部的穿线孔,所述支撑部的所有支撑架之间沿轴线方向连接设置有抗拉绳,所述支撑部和线缆部外部共同设置包裹部,所述包裹部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绝缘层、第一铠装层、第二铠装层和耐磨层,所述绝缘层内部的空隙中填充导热填充物,本钢丝铠装电缆采用双层钢丝铠装,且两层铠装旋向相反,抑制钢丝扭转,避免铠装层松动对外包裹的张力挤压,保证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铠装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钢丝铠装电缆。
技术介绍
钢丝铠装电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具有较强的抗挤压能力,现有的钢丝铠装电缆多数采用细钢丝进行单层螺旋缠绕,在对其进行轴向拉伸时,由于钢丝是螺旋缠绕,其自身并不能提供可靠的轴向抗拉能力,且在电缆发生扭转时,钢丝铠装层易出现松动等问题,对外层的包裹层具有较大的向外张力,造成外皮破损,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钢丝铠装电缆,采用双层钢丝铠装,且两层铠装旋向相反,抑制钢丝扭转,避免铠装层松动对外包裹的张力挤压,保证电缆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包括线缆部、支撑部和包裹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支撑架沿轴向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扇形孔,所述线缆部贯穿支撑部的穿线孔,所述支撑部的所有支撑架之间沿轴线方向连接设置有抗拉绳,所述支撑部和线缆部外部共同设置包裹部,所述包裹部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绝缘层、第一铠装层、第二铠装层和耐磨层,所述绝缘层内部的空隙中填充导热填充物,所述第一铠装层和第二铠装层均为多股钢丝螺旋缠绕,且第一铠装层和第二铠装层内钢丝的螺旋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缆部包括多股绞合的线芯,多股线芯的绞合体外部设置线缆绝缘层;通过绝缘层设计,使内部多股线芯之间相互绝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拉绳包括轴线平行的外部抗拉绳和芯部抗拉绳,所述芯部抗拉绳处于支撑架的轴线位置且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圆周面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凹槽,所述外部抗拉绳安装在支撑架圆周面的凹槽内;通过在内部设置抗拉绳,增加电缆的轴向抗拉能力,并且芯部抗拉绳与支撑架属于固定连接,则芯部抗拉绳能够有效保证相邻支撑架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铠装层与第二铠装层之间设置分隔层;分隔层采用软质的橡胶层,对铠装层内的钢丝有效固定,且将两层铠装层分隔,避免两层铠装层相互摩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的内壁设置屏蔽层;提升电缆的噪音屏蔽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钢丝铠装电缆采用在线缆部内部设置抗拉绳,且抗拉绳分为芯部抗拉绳和外部抗拉绳,分别从芯轴位置和外部位置增加电缆的抗拉伸能力,避免线芯自身受拉变形,且设置支撑架,保证内部多组线芯之间位置固定,且线芯之间填充导热填充物,将芯轴位置的热量向外排出,增加内部热量的流动性,避免内部积热,同时采用双层铠装,且双层铠装的旋向相反,使电缆在发生轴线旋转时,两层铠装层分别处于旋紧和旋松的状态,相互抑制,从而保证两层铠装层的稳定,避免外部包裹部的张力挤压,从而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A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B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C处放大图。图中:1线缆部、101线芯、102线缆绝缘层、2支撑部、201支撑架、202外部抗拉绳、203芯部抗拉绳、204导热填充物、3包裹部、301绝缘层、302第一铠装层、303分隔层、304第二铠装层、305耐磨层、306屏蔽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包括线缆部1、支撑部2和包裹部3,支撑部2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布置的支撑架201,支撑架201为圆盘状结构,支撑架201沿轴向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穿线孔,穿线孔为扇形孔,线缆部1贯穿支撑部2的穿线孔,支撑部2的所有支撑架201之间沿轴线方向连接设置有抗拉绳,支撑部2和线缆部1外部共同设置包裹部3,包裹部3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绝缘层301、第一铠装层302、第二铠装层304和耐磨层305,绝缘层301内部的空隙中填充导热填充物204,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均为多股钢丝螺旋缠绕,且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内钢丝的螺旋方向相反。线缆部1包括多股绞合的线芯101,多股线芯101的绞合体外部设置线缆绝缘层102;通过绝缘层102设计,使内部多股线芯101之间相互绝缘。抗拉绳包括轴线平行的外部抗拉绳202和芯部抗拉绳203,芯部抗拉绳203处于支撑架201的轴线位置且与支撑架201固定连接,支撑架201的圆周面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凹槽,外部抗拉绳202安装在支撑架201圆周面的凹槽内;通过在内部设置抗拉绳,增加电缆的轴向抗拉能力,并且芯部抗拉绳与支撑架201属于固定连接,则芯部抗拉绳203能够有效保证相邻支撑架201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第一铠装层302与第二铠装层304之间设置分隔层303;分隔层303采用软质的橡胶层,对铠装层内的钢丝有效固定,且将两层铠装层分隔,避免两层铠装层相互摩擦。绝缘层301的内壁设置屏蔽层306;提升电缆的噪音屏蔽能力。在使用时:线芯101、线缆绝缘层102、绝缘层301、耐磨层305和屏蔽层306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电缆生产的常见材质,种类较多,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获得该方面的资料,故不在此处赘述,抗拉绳采用麻绳等绝缘材质的柔性绳,导热填充物204采用无机非金属导热绝缘材料或聚合物基导热绝缘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氮化硅陶瓷,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将线芯101绞合呈扇形状,有助于提升电缆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即单位截面内线芯截面的占比较高,有助于提升电缆的电流通量,且在内部填充绝缘的导热填充物,促使内部电缆产生的热量向外流动,避免电缆中心位置积热,同时采用硬质绝缘塑料制作的支撑架201,有效保证线芯101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在径向起到支撑的作用,提升电缆的抗挤压能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包括线缆部(1)、支撑部(2)和包裹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布置的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支撑架(201)沿轴向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扇形孔,所述线缆部(1)贯穿支撑部(2)的穿线孔,所述支撑部(2)的所有支撑架(201)之间沿轴线方向连接设置有抗拉绳,所述支撑部(2)和线缆部(1)外部共同设置包裹部(3),所述包裹部(3)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绝缘层(301)、第一铠装层(302)、第二铠装层(304)和耐磨层(305),所述绝缘层(301)内部的空隙中填充导热填充物(204),所述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均为多股钢丝螺旋缠绕,且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内钢丝的螺旋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铠装电缆,包括线缆部(1)、支撑部(2)和包裹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布置的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支撑架(201)沿轴向呈环形阵列布置多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扇形孔,所述线缆部(1)贯穿支撑部(2)的穿线孔,所述支撑部(2)的所有支撑架(201)之间沿轴线方向连接设置有抗拉绳,所述支撑部(2)和线缆部(1)外部共同设置包裹部(3),所述包裹部(3)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绝缘层(301)、第一铠装层(302)、第二铠装层(304)和耐磨层(305),所述绝缘层(301)内部的空隙中填充导热填充物(204),所述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均为多股钢丝螺旋缠绕,且第一铠装层(302)和第二铠装层(304)内钢丝的螺旋方向相反。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恒刘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三恒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