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83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包括底架、万向轮、底管、第一横档、外管、第二横档、升降组件、罩体、消音组件和透明板;底架的下侧设有多个万向轮;底架的上侧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底管,两个底管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外管,罩体通过升降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外管的上方,罩体的上侧嵌设有透明板;消音组件设于罩体的前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便于移动和使用,而且能根据管弦乐器的发声口位置来调节消音组件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大幅提升了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
技术介绍
管弦乐器是西洋乐器的其中一个大类,近年来,学习管弦乐器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演奏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声音,同个学习区域内的多个演奏者会相互干扰,多个演奏者相互叠加后的声音也会向外传播而影响学习区域外的人们,因此需要借助隔音装置来减弱从管弦乐器的发声口发出的声音;现有的隔音装置体积大,导致移动和使用均较为不便;而且无法根据管弦乐器的发声口位置来调节消音组件的位置和角度,适用范围小,隔音效果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移动和使用,并扩大了适用范围,大幅提升了隔音效果的管弦乐器隔音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万向轮、底管、第一横档、外管、第二横档、升降组件、罩体、消音组件和透明板;所述底架的下侧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底架的上侧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底管,所述第一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底管之间,两个所述底管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外管,所述第二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外管之间,所述罩体通过升降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外管的上方,所述罩体的上侧嵌设有透明板;所述消音组件设于罩体的前侧;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内管、挡片、内螺纹套、螺杆、基座、撑管和倾斜组件;所述撑管横向设于第二横档的上方,所述撑管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内管,两个所述内管的下端分别可活动的插入在两个外管中;所述螺杆竖直设于撑管和第二横档之间,所述基座固定在撑管的下侧中心,所述螺杆的上端可转动的插入连接在基座中,所述螺杆的下端穿插设置在第二横档中;所述挡片固定在螺杆的下端并设于第二横档的下方,所述内螺纹套套设螺接在螺杆外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横档的上侧,所述撑管的两端通过倾斜组件与罩体相连。优选地,所述倾斜组件包括架板、撑板、定位座和旋钮螺钉;所述罩体的左右两侧均嵌设有一个定位座,所述撑管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定位座中,所述撑板固定在右侧的一个定位座上并设于罩体的内侧,对应地,所述架板固定在撑管的右端上侧并与撑板相互配合,所述架板中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旋钮螺钉的螺纹端横向向左穿过弧形槽并插入螺接在撑板中。优选地,所述消音组件包括第一隔音板、铰链、第二隔音板、顶板、铁片和磁铁片;所述第一隔音板竖直嵌设在罩体的前侧内部,所述第二隔音板设于第一隔音板的前侧,所述铰链设于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的下侧侧面之间;所述顶板横向固定在第一隔音板的前侧侧面上方,所述第一隔音板的前侧侧面上方嵌设有多个磁铁片,对应地,所述第二隔音板的后侧侧面上方嵌设有多个铁片。优选地,所述第二隔音板的上侧开设有缺口,所述顶板嵌设在缺口中。优选地,所述铁片的数量和位置与磁铁片的数量和位置均相互配合,多个所述铁片分别与多个磁铁片相互吸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体积小,便于移动和使用,而且能根据管弦乐器的发声口位置来调节消音组件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大幅提升了隔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消音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隔音板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隔音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包括底架1、万向轮2、底管3、第一横档4、外管6、第二横档7、升降组件、罩体8、消音组件和透明板11;底架1的下侧设有多个万向轮2;底架1的上侧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底管3,第一横档4横向固定在两个底管3之间,两个底管3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外管6,第二横档7横向固定在两个外管6之间,罩体8通过升降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外管6的上方,罩体8的上侧嵌设有透明板11;消音组件设于罩体8的前侧;升降组件包括内管5、挡片12、内螺纹套14、螺杆13、基座15、撑管16和倾斜组件;撑管16横向设于第二横档7的上方,撑管16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内管5,两个内管5的下端分别可活动的插入在两个外管6中;螺杆13竖直设于撑管16和第二横档7之间,基座15固定在撑管16的下侧中心,螺杆13的上端可转动的插入连接在基座15中,螺杆13的下端穿插设置在第二横档7中;挡片12固定在螺杆13的下端并设于第二横档7的下方,内螺纹套14套设螺接在螺杆13外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横档7的上侧,撑管16的两端通过倾斜组件与罩体8相连;倾斜组件包括架板17、撑板18、定位座9和旋钮螺钉19;罩体8的左右两侧均嵌设有一个定位座9,撑管16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定位座9中,撑板18固定在右侧的一个定位座9上并设于罩体8的内侧,对应地,架板17固定在撑管16的右端上侧并与撑板18相互配合,架板17中开设有弧形槽171,旋钮螺钉19的螺纹端横向向左穿过弧形槽171并插入螺接在撑板18中;消音组件包括第一隔音板1001、铰链1002、第二隔音板1003、顶板1004、铁片1005和磁铁片1006;第一隔音板1001竖直嵌设在罩体8的前侧内部,第二隔音板1003设于第一隔音板1001的前侧,铰链1002设于第一隔音板1001和第二隔音板1003的下侧侧面之间;顶板1004横向固定在第一隔音板1001的前侧侧面上方,对应地,第二隔音板1003的上侧开设有缺口10031,顶板1004嵌设在缺口10031中,第一隔音板1001的前侧侧面上方嵌设有多个磁铁片1006,对应地,第二隔音板1003的后侧侧面上方嵌设有多个铁片1005,铁片1005的数量和位置与磁铁片1006的数量和位置均相互配合,多个铁片1005分别与多个磁铁片1006相互吸附。使用时,借助多个万向轮2将本技术移动到演奏者的前侧,演奏者手握管弦乐器位于罩体8的后侧,然后手握内螺纹套14并旋拧,进而依据螺纹连接的原理带动螺杆13上下移动,从而借助基座15带动撑管16上下移动,进而借助两个定位座9带动罩体8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管弦乐器的发声口与消音组件的高度相互配合,撑管16在移动时,两个内管5会分别沿两个外管6上下滑动,从而保证了罩体8移动的平稳度;接着,微微旋松旋钮螺钉19,进而前后摆动罩体8以使其借助两个定位座9围绕撑管16前后转动,从而实现了消音组件的倾斜角度的调节,罩体8在转动时,会带动撑板18一起转动并带动旋钮螺钉19的螺纹端沿弧形槽171滑动,并在调节后再次旋紧旋钮螺钉19,最终使得消音组件跟随罩体8转动一定角度以更好的与管弦乐器的发声口相互配合;借助透明板11可以从上往下观察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是否正确;若管弦乐器的发声口范围较大时,则可以借助铰链1002向下掰动第二隔音板1003,进而使得多个铁片1005脱离多个磁铁片1006的磁吸力而使第二隔音板1003转动180度后设于第一隔音板1001的下方,从而使得隔音面积增大一倍;若需要收起时,只要借助铰链1002向上抬起第二隔音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万向轮、底管、第一横档、外管、第二横档、升降组件、罩体、消音组件和透明板;所述底架的下侧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底架的上侧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底管,所述第一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底管之间,两个所述底管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外管,所述第二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外管之间,所述罩体通过升降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外管的上方,所述罩体的上侧嵌设有透明板;所述消音组件设于罩体的前侧;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内管、挡片、内螺纹套、螺杆、基座、撑管和倾斜组件;所述撑管横向设于第二横档的上方,所述撑管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内管,两个所述内管的下端分别可活动的插入在两个外管中;所述螺杆竖直设于撑管和第二横档之间,所述基座固定在撑管的下侧中心,所述螺杆的上端可转动的插入连接在基座中,所述螺杆的下端穿插设置在第二横档中;所述挡片固定在螺杆的下端并设于第二横档的下方,所述内螺纹套套设螺接在螺杆外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横档的上侧,所述撑管的两端通过倾斜组件与罩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万向轮、底管、第一横档、外管、第二横档、升降组件、罩体、消音组件和透明板;所述底架的下侧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底架的上侧固定有两个对称且竖直分布的底管,所述第一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底管之间,两个所述底管的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外管,所述第二横档横向固定在两个外管之间,所述罩体通过升降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外管的上方,所述罩体的上侧嵌设有透明板;所述消音组件设于罩体的前侧;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内管、挡片、内螺纹套、螺杆、基座、撑管和倾斜组件;所述撑管横向设于第二横档的上方,所述撑管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内管,两个所述内管的下端分别可活动的插入在两个外管中;所述螺杆竖直设于撑管和第二横档之间,所述基座固定在撑管的下侧中心,所述螺杆的上端可转动的插入连接在基座中,所述螺杆的下端穿插设置在第二横档中;所述挡片固定在螺杆的下端并设于第二横档的下方,所述内螺纹套套设螺接在螺杆外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横档的上侧,所述撑管的两端通过倾斜组件与罩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弦乐器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组件包括架板、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玮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女子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