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83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显示单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稳态液晶作为显示种类,液晶显示部分仅在显示更改时候需要电能,无电状态下可以维持原有显示,采用ASIC电路对段码进行驱动,内置DC‑DC升压电路,实现低功耗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
本技术涉及柔性显示单元
,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卡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各大银行的储值卡、信用卡、校园的一卡通、城市的公交卡、地铁卡、小区的门禁卡以及我们手中各种预充值的储值卡,卡片也变成了商家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每个银行都发现着大量的信用卡,每年由于信用卡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信用卡的安全码是信用卡再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安全代码,由3-4位数字构成,通常被用于证实付款人在交易时拥有该信用卡,从而防止信用卡欺诈。通常信用卡的安全码印刷在卡片上,一旦卡片制成后便不再更改,很容易通过拍照等技术手段进行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商家特定的设备或者仪器才能看到卡内的信息。公交地铁卡虽然可以通过NFC读卡器快速的获取其中的记录和储值信息,但仍需要借助其他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显示记录的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低功耗显示组件包括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所述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通过热压密封连接器与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具体的,IC驱动单元包括ASIC电路和IC芯片U2,ASIC电路驱动IC对低功耗显示组件进行驱动。具体的,ASIC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和电容C33,所述IC芯片U2的1引脚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IC芯片U2的2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8引脚均为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所述IC芯片U2的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及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13引脚、19引脚和21引脚均接地,IC芯片U2的18引脚、20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3引脚分别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24引脚分别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5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6引脚分别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7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8引脚分别和电容C9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29引脚与电容C11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C芯片U2的30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1引脚分别和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13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2引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电容C15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3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4引脚分别和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5引脚分别与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6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7引脚分别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和IC芯片U2的39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38引脚分别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2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和电阻R7,所述电源输入端分别与MOS管2端口以及电阻R7的一端电性连接,处理器的标准GPIO接口nEN_VCC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MOS管1端口电性连接,所述MOS管的3端口与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NFC天线模块包括PN532芯片、天线,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电容C108、电容C109、电容C110、电容C111、电容C112、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15、电容C116、电容C117、电阻L1、电阻L2、电阻R4、电阻R100、电阻R101和电阻R102,所述PN532芯片的1引脚、3引脚、7引脚、11引脚、18引脚和41引脚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4引脚与电阻L1电性连接,电阻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1的一端、电容C10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1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的3引脚和电容C10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2的另一端、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103的一端、电容C105的一端以及天线的2引脚均接地,电容C103的另一端分别和天线的1引脚、电容C10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6的另一端分别和电容C105的另一端、电阻L2的一端、电阻R10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所述电阻L2的另一端与PN532芯片的6引脚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5引脚分别与电容C107的一端、电容C108的一端及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容C10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8引脚分别和电源输入端及电容C11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1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9引脚分别和电容C109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9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和PN532芯片的10引脚、电容C11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电容C1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0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4引脚分别与电容C115的一端和晶振X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5引脚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和晶振X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5的另一端、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显示组件包括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所述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通过热压密封连接器与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其特征在于,IC驱动单元包括ASIC电路和IC芯片U2,ASIC电路驱动IC对低功耗显示组件进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SIC电路: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和电容C33,所述IC芯片U2的1引脚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IC芯片U2的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及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13引脚、19引脚和21引脚均接地,IC芯片U2的18引脚、20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3引脚分别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24引脚分别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5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6引脚分别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7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8引脚分别和电容C9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29引脚与电容C11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C芯片U2的30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1引脚分别和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13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2引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电容C15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3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4引脚分别和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5引脚分别与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6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7引脚分别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和IC芯片U2的39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阳向彬王安楷
申请(专利权)人:溢洋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