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天文专利>正文

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67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竖管及玻璃毛细管均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下端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与塑胶管相连通有进样管、测试管、吹干管。这种新型的血液粘度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测试快捷,能精确计算流出量据此测试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测试的切变率范围宽,符合国际血液委员会的要求,本仪器还可测试血浆粘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测量仪器。目前医院使用的同类型的毛细管血液粘度计不能测量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切变率范围较窄,测量精度也很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做了多种努力,如对已有的粘度计进行多种改进等,但效果都不好,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急需。本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以精确测量毛细管流出量为原理,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确,切变率范围宽的测量血液表面粘度的仪器。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的下端口相连通的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竖管及玻璃毛细管均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出口下方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玻璃竖管入口与一个较粗的塑胶管连通。此管再分别与较细的进样管、测试管及吹干管连通。进样管与清洗管上安装有进样泵与电磁阀,测试管上带有测试电磁阀,端头为测试通气口,吹干管上依次装有吹干电磁阀、吹干泵,端头是吹干通气口。本技术由于采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连续测量毛细管的流出量据此来测试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测量方法科学,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并且测试的全血表现粘度的切变率范围在8-200S-1,符合国际血液委员会的要求;由于本技术采用吹干技术将毛细管吹干使得本技术具有可连续工作的优点;本技术由于采用电磁阀、微量泵与计算机联用,使进样、清洗、测试、吹干等功能能自动进行,因此自动化程度高,测试一个样品只需5-6分钟,操作简便,测试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视图。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毛细管血液粘度计有一个玻璃竖管1,其直径为6.1mm,高160mm,与其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2,其直径为1.07mm,长度为160mm,位于玻璃毛细管出口下方有一个载重传感器3,传感器3通过A/D采集卡4向计算机5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6,与塑胶管相连通的有进样管13、测试管14、吹干管15,进样管上带有进样电磁阀8,进样及清洗泵11,其端头为进样及清洗口,测试管上安装有测试电磁阀9,端头是测试通气口(与大气相通),在吹干管上安装有吹干电磁阀、吹干泵12,其端头是吹干通气口。工作过程中,各阀、泵之间的工作关系是1、进样时,进样泵11和电磁阀8开,而电磁阀9、10关闭,吹干泵12停。2、测试时,电磁阀9开,电磁阀10关闭,进样泵、吹干泵停。3、清洗时,电磁阀9、10关,吹干泵12停,而电磁阀8和进样泵11开。4、吹干时,电磁阀8、9关闭,进样泵11停,电磁阀10开,吹干泵12开。该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进样时,启动进样泵,开通电磁阀8,同时电磁阀9、10关,泵12停,样品被送入玻璃竖管中,再经过毛细玻璃管,流出到载重传感器上的容器中。然后测试,当样品充满毛细管并达到竖管一定高度时,启动电极启动,同时关闭电磁阀8使进样泵11停,开电磁阀9,同时10关,12停,此时样品开始从玻璃毛细管流出,则载重传感器连续称量样品的质量,直到竖管内的样品达到毛细管水平(或直到不能流动时)则测试停止。在此过程中,载重传感器不断将样品的瞬间质量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再经处理,最后得到血液的表现粘度值贮存起来,待其他各项指标输入后一并打印化验报告单。然后进入清洗,当一个样品测试完毕,玻璃竖管及毛细管系统,均需进行认真清洗,此时可按进样时操作,将血液样品换成蒸馏水或其他洗液,输入毛细管系统,然后流出到容器内倒掉。吹干,当毛细管系统清洗后,仍然有残留液体充满,这对下一个样品的检测会造成误差,因此,必须对毛细管系统进行吹干,此时可把电磁阀8、9关闭,11泵停,打开电磁阀10,开动吹干泵,使热风通过毛细管,直到毛细管内干燥为止,这样就可进入下一个样品测试。在恒温水浴箱内可装有循环过滤潜水泵16,使水溶箱中的水温保持均匀恒定,并滤过杂质,水浴箱中还可装有加热棒17,恒温箱还设置有恒温传感器18,其灵敏度为±0.1℃。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的出口端安装有一个引流头19,其作用是使流出的液体沿其面上的浅沟直接流到载重传感器上容器内。在玻璃竖管上依次设置有全血测试启动电极20、血浆测试启动电极21,当血液到达此位置时向计算机发出工作信号。在竖玻璃管上还设置有接地22。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测试过程中,竖管中的液体的液面不断降低,而毛细管内液体流所需的驱动压差也不断减少,据此就可以获得由高到低不断改变的切变率,在毛细管末端安装一个高灵敏度的载重传感器,可连续测到瞬间的流出量信号,然后经A/D采集卡再将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内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出在规定的切变率范围内任一点上的全血表面粘度。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其特征在于竖管及玻璃毛细管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出口下方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与塑胶管相连通有进样管、测试管及吹干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样管上安装有进样电磁阀,进样及清洁泵,端头为清洁口,测试管上带有测试电磁阀、端头为测试通气口,吹干管上依次装有吹干电磁阀、吹干泵、端头是吹干通气口。专利摘要一种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竖管及玻璃毛细管均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下端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与塑胶管相连通有进样管、测试管、吹干管。这种新型的血液粘度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测试快捷,能精确计算流出量据此测试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测试的切变率范围宽,符合国际血液委员会的要求,本仪器还可测试血浆粘度。文档编号G01N11/00GK2371556SQ98239308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5日专利技术者于天文 申请人:于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的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其特征在于:竖管及玻璃毛细管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出口下方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与塑胶管相连通有进样管、测试管及吹干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于天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