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60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感应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包括一单片机U1、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一近距红外发射管D2以及一红外接收管D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兼顾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感应,且成本低、体积小、美观以及不影响红外感应精度,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
本技术涉及感应器
,特别指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酒店、宾馆、写字楼、机场、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普及无需接触的红外感应水龙头和红外感应大小冲便器,有效避免了细菌的交叉感染,方便卫生。由于红外感应器的感应距离分为远距离(对大小为297×297mm的白色平板探测距离为120mm-1800mm)和近距离(对大小为297×297mm的白色平板探测距离为0mm-300mm),在选用红外感应器时需要依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确定使用远距离还是近距离的型号,如果一个应用场景下需要同时对远距离和近距离进行感应,传统上存在如下两种做法:其一是同时并联安装感应距离为远距离和近距离的红外感应器,但是存在成本高、体积大以及不美观的缺点。其二是通过单片机调整红外发射管的电流,进而实现感应距离的调节;由于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间的距离需在保证直射光隔离的情况下尽可能近,近距离感应时,如果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距离太远,就会导致红外接收管收不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远距离感应时,如果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距离太近,则会造成信号干扰;而通过单片机调整红外发射管的电流,会导致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距离变得不合适,进而影响红外感应精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实现兼顾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感应,且成本低、体积小、美观以及不影响红外感应精度,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实现兼顾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感应,且成本低、体积小、美观以及不影响红外感应精度,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包括一单片机U1、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一近距红外发射管D2以及一红外接收管D3;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6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容C1以及电阻R4连接,引脚6与所述电阻R2连接,引脚12与MOS管Q1的引脚3以及MOS管Q2的引脚2连接,引脚9以及13接地;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均接地;所述电容C2分别与电阻R5以及红外接收管D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1、MOS管Q2的引脚1以及MOS管Q3的引脚3连接,引脚2与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引脚3与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分别与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入端以及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以及电阻R3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阻R3连接并接地。进一步地,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8mm至15mm。进一步地,所述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4mm至8mm。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HT45F3230。进一步地,所述MOS管Q1的型号为CJ2301;所述MOS管Q2以及MOS管Q3的型号均为CJ230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所述单片机U1、远距红外发射管D1、近距红外发射管D2、MOS管Q1、MOS管Q2以及MOS管Q3,使得所述单片机U1可以通过控制MOS管Q1、MOS管Q2或者MOS管Q3的导通与截止,进而控制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或者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工作,实现兼顾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感应,由于元器件都集成在一块PCB板上,相对于传统上同时并联安装感应距离为远距离和近距离的红外感应器,成本低、体积小、并且美观。2、通过限定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8mm至15mm,所述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4mm至8mm,使得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和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处于合理区间,相对于传统上通过单片机调整红外发射管电流的方法,不影响红外感应精度,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的电路图。图2是传统上通过单片机调整红外发射管电流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单片机U1、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一近距红外发射管D2以及一红外接收管D3;所述单片机U1用于控制MOS管Q1、MOS管Q2或者MOS管Q3的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和近距红外发射管D2向外发射红外信号,并利用所述红外接收管D3接收反射的红外信号,而控制程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的;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为视角小的红外发射管,所述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为视角大的红外发射管;通过设置所述单片机U1、远距红外发射管D1、近距红外发射管D2、MOS管Q1、MOS管Q2以及MOS管Q3,使得所述单片机U1可以通过控制MOS管Q1、MOS管Q2或者MOS管Q3的导通与截止,进而控制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或者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工作,实现兼顾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感应,由于元器件都集成在一块PCB板上,相对于传统上同时并联安装感应距离为远距离和近距离的红外感应器,成本低、体积小、并且美观。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6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容C1以及电阻R4连接,引脚6与所述电阻R2连接,引脚12与MOS管Q1的引脚3以及MOS管Q2的引脚2连接,引脚9以及13接地;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均接地;所述电容C2分别与电阻R5以及红外接收管D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1、MOS管Q2的引脚1以及MOS管Q3的引脚3连接,引脚2与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引脚3与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分别与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入端以及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以及电阻R3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阻R3连接并接地。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8mm至15mm。所述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4mm至8mm。通过限定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8mm至15mm,所述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范围为4mm至8mm,使得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和近距红外发射管D2与红外接收管D3的水平距离处于合理区间,相对于传统上通过单片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片机U1、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一近距红外发射管D2以及一红外接收管D3;/n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6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容C1以及电阻R4连接,引脚6与所述电阻R2连接,引脚12与MOS管Q1的引脚3以及MOS管Q2的引脚2连接,引脚9以及13接地;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均接地;所述电容C2分别与电阻R5以及红外接收管D3的输入端连接;/n所述MOS管Q1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1、MOS管Q2的引脚1以及MOS管Q3的引脚3连接,引脚2与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引脚3与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分别与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入端以及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Q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以及电阻R3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阻R3连接并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两个发射头的红外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片机U1、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远距红外发射管D1、一近距红外发射管D2以及一红外接收管D3;
所述单片机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6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容C1以及电阻R4连接,引脚6与所述电阻R2连接,引脚12与MOS管Q1的引脚3以及MOS管Q2的引脚2连接,引脚9以及13接地;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均接地;所述电容C2分别与电阻R5以及红外接收管D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MOS管Q1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1、MOS管Q2的引脚1以及MOS管Q3的引脚3连接,引脚2与所述远距红外发射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引脚3与近距红外发射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锐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