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58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风机,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的发热线架、电机机构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本体后端和前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线架内套装有一第一导风管,所述本体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电机机构包括位于本体内后端部的电机支筒以及安装于电机支筒内的电机,所述第一导风管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所述驱动电路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工作,以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本体内,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电机机构、发热线架后由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吹出,而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管后由其前端吹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美发器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吹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头发保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美发工具相继出现,例如,日常人们使用的吹风机,因每个人的发型、发质、需求等不同有不同的款式功能。传统的吹风机使用时风由吹风机壳体尾部进风口进入,经马达、风叶和发热组件加热后由壳体前端的出风口排出,如果需要增强输出,只能使用更大功率的马达,但尺寸、重量和成本都会增加,为了解决这一缺陷,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风由手柄尾部进入吹风机壳体内,经马达、转向挡板等,风向被转为与手柄垂直的方向,再经发热组件后由位于壳体前端的出风口排出的吹风机,该吹风机机身中空,可带来额外的流体,增强输出,但装配复杂,且因进风口设置在手柄下方,用户手握时手掌可能遮挡而堵住进风口,影响吹风机功能器件,并且流体在吸入后经90°直角转弯后才到发热组件,路径迂回,气流容易流失,同时手柄尺寸被马达的尺寸所限制,把手尺寸比较大,吹风机重量和生产成本增加。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增大风量输出的吹风机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增大风量输出的吹风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吹风机,其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的发热线架、电机机构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本体后端和前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线架内套装有一第一导风管,所述本体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电机机构包括位于本体内后端部的电机支筒以及安装于电机支筒内的电机,所述第一导风管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所述驱动电路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工作,以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本体内,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电机机构、发热线架后由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吹出,而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管后由其前端吹出。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本体内还包括有一套设于所述发热线架上的第二导风管,电机工作时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电机机构后进入第二导风管,经发热线架后由出风口吹出。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导风管出风端呈锯齿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风管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自所述第一筒体末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与其连通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向下凹入形成有聚风槽,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于聚风槽而设置于所述本体侧壁或顶部,所述导风体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风管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筒体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筒体,所述导风体自所述第二筒体向外延伸而形成。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导风体与第二筒体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呈弧形状的接风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手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组装于前壳体上的后壳体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位于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且后端部外露,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连接片上,所述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分别设置于前壳体前端和后壳体末端,所述手柄包括分别与前壳体和后壳体下端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一壳体上。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吹风机设置有多个第二进风口,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以所述连接片顶面中部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驱动电路连接,且该手柄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开关,每一所述滑动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吹风机中发热线架内套装有第一导风管,且所述本体顶部或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吹风机工作时,电机转动,从而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本体内,经电机机构、发热线架后由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出风口吹出,由于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吹出时速度会增加并会降低部分压力,则在第一导风管前端会形成低压区,则空气自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进入,经第一导风管吹出,可知,本专利技术吹风机中通过第一导风管以及第二进风口可带来额外流体,吹风机工作时可增大风量输出,结构简单,且电机与传统吹风机一样,位于本体内后端部,吹风机本体中手柄的设计会更轻巧,从而使得吹风机整体较为简单轻巧,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吹风机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吹风机中去除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吹风机中去除本体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吹风机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吹风机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吹风机工作时的出风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照图1至图6,图1至图6展示了本专利技术吹风机1的一具体实施例。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机1包括本体10、位于本体内的发热线架20、电机机构30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本体10后端和前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3和出风口104,所述发热线架20内套装有一第一导风管50,所述本体10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与第一导风管50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0,所述电机机构30包括位于本体10内后端部的电机支筒301以及电机302,所述电机支筒301由两个半筒3011组装而成,所述电机302位于两个半筒3011组装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导风管50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301筒壁,所述驱动电路与电机302连接,以驱动电机302工作,以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40进入本体内,且由第一进风口103进入的气流经电机机构30、发热线架20后由与第一进风口103位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104吹出,而由第二进风口40进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管50后由其前端吹出。可理解地,本专利技术的吹风机1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03、电机机构30、发热线架20以及出风口104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导风通道,吹风机1工作时,空气由设置于本体10后端部的第一进风口103进入,经导风通道后由出风口104吹出。基于上述设计,吹风机1工作时,电机302转动,从而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03进入本体10内,经电机机构30、发热线架20后由与第一进风口10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出风口104吹出,由于由第一进风口103进入的气流吹出时速度会增加并会降低部分压力,则在第一导风管50前端会形成低压区,使得空气自与第一导风管50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0进入,经第一导风管50吹出,可知,本专利技术吹风机1中通过第一导风管50以及第二进风口40可带来额外流体,吹风机1工作时可增大风量输出,结构简单,且电机302与传统吹风机1一样,位于本体10内后端部,则吹风机1本体10中手柄的设计会更轻巧,从而使得吹风机1整体较为简单轻巧,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管50包括第一筒体501以及自所述第一筒体501末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与其连通的导风体503,所述导风体503向下凹入形成有聚风槽5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风机,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的发热线架、电机机构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本体后端和前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架内套装有一第一导风管,所述本体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电机机构包括位于本体内后端部的电机支筒以及安装于电机支筒内的电机,所述第一导风管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所述驱动电路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工作,以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本体内,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电机机构、发热线架后由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吹出,而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管后由其前端吹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的发热线架、电机机构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本体后端和前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架内套装有一第一导风管,所述本体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与第一导风管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电机机构包括位于本体内后端部的电机支筒以及安装于电机支筒内的电机,所述第一导风管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所述驱动电路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工作,以使得空气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本体内,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电机机构、发热线架后由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吹出,而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导风管后由其前端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包括有一套设于所述发热线架上的第二导风管,电机工作时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电机机构后进入第二导风管,经发热线架后由出风口吹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管出风端呈锯齿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管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自所述第一筒体末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与其连通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向下凹入形成有聚风槽,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于聚风槽而设置于所述本体侧壁或顶部,所述导风体末端连接于电机支筒筒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衍沃周树生阮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新联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