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27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包括风筒、送风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风筒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通气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均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红外线电吹风还包括一碳纤维结构件,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碳纤维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装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碳纤维结构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从出风口辐射出的高温红外光波对人体有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电吹风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红外线电吹风。
技术介绍
电吹风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由于其可以吹出热风烘干物体,故而通常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电吹风吹热风的原理是电动机驱动转子带动风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空气从进气口吸入,由此形成的离心气流再由风筒出风口吹出。空气通过时,若装在风筒中的发热丝已通电变热,则吹出的是热风;反之,则吹出的是冷风。人们为了追求健康,不断地努力实现一些新功能,于是出现了红外线电吹风。现有的红外线电吹风主要采用碳纤维真空管作为红外线辐射源。但是,碳纤维真空管作为红外线辐射源虽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如电转换率高、辐射能量强大等,但制造工艺和结构复杂,成本昂贵,而且在不小心落地时有爆管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红外线电吹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包括风筒、送风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风筒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通气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均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红外线电吹风还包括一碳纤维结构件,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碳纤维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装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由多根编制后的所述碳纤维丝浸渍于定型液中并经定型及高温碳化成型,其中,所述定型液包括树脂、氮化硼、石墨粉体及乙醇,所述碳纤维丝包括石英纤维丝。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还包括耐高温合金,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所述碳纤维丝及所述耐高温合金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由多根编制后的所述碳纤维丝及所述耐高温合金丝浸渍于定型液中并经定型及高温碳化成型,其中,所述定型液包括树脂、氮化硼、石墨粉体及乙醇,所述耐高温合金丝包括镍铬合金丝或铁铬铝合金丝,所述碳纤维丝包括石英纤维丝。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由多根所述碳纤维丝,或多根所述碳纤维丝及所述耐高温合金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在一起并绕设为线型、螺旋型或不规则型。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的法向红外发射方向与所述出风口所处的平面相垂直。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架及发热体,所述支架装设于所述风筒内,所述发热体绕设于所述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或所述风筒的内壁上或所述出风口处。优选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电机、风叶及导流罩,所述电机装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风叶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罩套装于所述风叶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红外线电吹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风筒内的模式开关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模式开关分别与所述送风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红外线电吹风通过装设于通气通道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与出风口之间的碳纤维结构件能吸收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从出风口辐射出。本技术采用的碳纤维结构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从出风口辐射出的高温红外光波对人体有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电吹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红外线电吹风中的加热装置及碳纤维结构件的装配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或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或组件。当一个元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或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线电吹风100,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该红外线电吹风100包括风筒10、加热装置20、送风装置30及碳纤维结构件40。具体地,风筒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风筒10内还设有与进风口11、出风口12相连通的通气通道13。加热装置20及送风装置30均设于通气通道13内,且加热装置20位于送风装置30与出风口12之间。碳纤维结构件40包括多根碳纤维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碳纤维结构件40装设于通气通道13内且位于加热装置20与出风口12之间,用于吸收加热装置20产生的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在本实施例中,该红外光波的波段为3.2um-19.2um。风筒10大致呈筒状。风筒10还包括手柄14、隔热罩15、进风网16、出风嘴17及出风网18。手柄14大致呈柱状。手柄14装设于风筒10的外侧壁上。隔热罩15大致呈圆筒状。隔热罩15装设于风筒10内且套装于加热装置20的外侧,以使风筒10隔离加热装置20产生的热量。进风网16装设于进风口11处,以防止头发等异物进入到通气通道13内并对人体或红外线电吹风100造成损害。出风嘴17装设于出风口12处。出风网18装设于出风嘴17内。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网18的材质与碳纤维结构件40的材质相同。加热装置20包括支架21及发热体22。支架21装设于风筒10内。发热体22绕设于支架21上。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2为发热丝。发热体22的材质可为金属、陶瓷。但不限于此。送风装置30包括位于加热装置20与进风口11之间的电机31、风叶32及导流罩33。电机31装设于通气通道13内的支架21远离出风口12的一端,且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与风叶32固定连接。导流罩33套装于风叶32的外侧。碳纤维结构件40由多根编制后的碳纤维丝浸渍于定型液中并经定型及高温碳化成型,其中,所述定型液包括树脂、氮化硼、石墨粉体及乙醇,碳纤维丝包括但不限于是石英纤维丝。在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碳纤维结构件40包括多根碳纤维丝及耐高温合金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具体地,碳纤维结构件40由多根编制后的碳纤维丝及耐高温合金丝浸渍于定型液中并经定型及高温碳化成型,其中,定型液包括树脂、氮化硼、石墨粉体及乙醇,耐高温合金丝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包括风筒、送风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风筒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通气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均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电吹风还包括一碳纤维结构件,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碳纤维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装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24 CN 20192116877351.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包括风筒、送风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风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风筒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通气通道,所述送风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均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电吹风还包括一碳纤维结构件,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碳纤维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装设于所述通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高温红外光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结构件还包括耐高温合金,所述碳纤维结构件包括多根所述碳纤维丝及所述耐高温合金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并固化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结构件由多根所述碳纤维丝,或多根所述碳纤维丝及所述耐高温合金丝按预设规则编制在一起并绕设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红莉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纳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