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随机采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铲主体,所述采样铲主体内开设有采样铲内腔,所述采样铲主体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采样铲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采样铲主体内底面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口,通过采样铲主体、握柄的组合件,可对袋装玉米粒进行快速的随机铲取,利用倒料头上设有的倒料口与握柄内贴合层的连通结构,令粒装玉米正常落出,使采样检测快速进行,同时通过采样铲内腔、限位板和漏尘网构成的抖尘空间,可对铲取的玉米粒进行便捷的抖灰操作,通过握柄、倒料头之间的旋接作用,可更换具备不同尺寸倒料口的倒料头,以适配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
本技术属于随机采样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员常会对袋装的玉米粒进行随机采样检测操作,而现有的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利用,实用性差,同时功能性单一,没有更多的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粒装玉米的采样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利用和具备更多调节适配功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铲主体,所述采样铲主体内开设有采样铲内腔,所述采样铲主体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采样铲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采样铲主体内底面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内嵌合安装有漏尘网,所述采样铲主体背于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柄,所述握柄异于所述采样铲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倒料头,所述倒料头和所述握柄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倒料口和通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柄靠近所述倒料头的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环片,所述环片外壁上分布的一号旋纹与所述倒料头内圈表壁上设有的二号旋纹相契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尘网为金属构件,所述采样铲内腔、所述限位板和漏尘网形成有抖尘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柄的外壁上粘合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为橡胶构件且在其表面上分布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料口、所述通槽和所述采样铲内腔为连通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料头为哨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采样铲主体、握柄的组合件,可对袋装玉米粒进行快速的随机铲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利用倒料头上设有的倒料口与握柄内贴合层的连通结构,令粒装玉米正常落出,使采样检测快速进行,同时通过采样铲内腔、限位板和漏尘网构成的抖尘空间,可对铲取的玉米粒进行便捷的抖灰操作,通过握柄、倒料头之间的旋接作用,可更换具备不同尺寸倒料口的倒料头,以适配实际需求,使玉米随机采样操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玉米随机采样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握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样铲主体;2、采样铲内腔;3、限位板;4、漏尘网;5、握柄;6、倒料头;7、倒料口;8、通槽;9、贴合层;10、安装槽口;11、环片;12、一号旋纹;13、二号旋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铲主体1,采样铲主体1内开设有采样铲内腔2,采样铲主体1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与采样铲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采样铲主体1内底面靠近限位板3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口10,安装槽口10内嵌合安装有漏尘网4,采样铲主体1背于限位板3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柄5,握柄5异于采样铲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倒料头6,倒料头6和握柄5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倒料口7和通槽8,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使玉米随机采样操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玉米随机采样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具体的,握柄5靠近倒料头6的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环片11,环片11外壁上分布的一号旋纹12与倒料头6内圈表壁上设有的二号旋纹13相契合,本实施例中,利用倒料头6与握柄5之间的旋接作用,在保证两者之间较好连接性的同时,也便于有需求时快捷的拆离更换操作。具体的,漏尘网4为金属构件,采样铲内腔2、限位板3和漏尘网4形成有抖尘空间,本实施例中,利用漏尘网4的设计,配合抖动采样铲内腔2的部分,可令玉米粒群内的尘灰被较大程度上抖落,便于后期的检测处理。具体的,握柄5的外壁上粘合有贴合层9,贴合层9为橡胶构件且在其表面上分布有防滑纹,本实施例中,橡胶构件以及防滑纹的设置,有效防止了人员手持握柄5部分产生滑脱情况的现象发生。具体的,倒料口7、通槽8和采样铲内腔2为连通结构,本实施例中,倒料口7、通槽8和采样铲内腔2为连通结构的设计,保证了采样铲内腔2内的玉米粒群可正常的顺着通槽8、倒料口7落出,保证了采样检测操作的正常进行。具体的,倒料头6为哨头结构,本实施例中,哨头结构的设计,更加便于玉米粒的落出,便于人员进行实时的观察检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需要进行采样的玉米粒装入相应的袋中,人员手握握柄5外贴合层9的部分,利用采样铲主体1对袋装的玉米进行铲收处理,当随机铲取一定量的玉米粒后,玉米粒群位于漏尘网4上的位置,置于采样铲内腔2、限位板3和漏尘网4构成的抖尘空间中,然后抖动采样铲内腔2的部分,令玉米粒群内的尘灰被较大程度上抖落,然后将采样铲内腔2移至对应的平面上,手握握柄5的部分逐渐倾斜,令漏尘网4上的玉米粒群渐渐朝向握柄5的方位移动,移动至采样铲内腔2内后,在通槽8、倒料口7连接结构的作用下,配合一定的抖动操作,使得玉米粒逐个多是单次少量的落在操作平面上,便于人员对随机采样的玉米粒进行检查,使玉米随机采样以及检查操作快捷有序的进行,当需要对其他谷粒进行检测时,将倒料头6从握柄5的端头出旋下,更换具备不同尺寸倒料口7的倒料头6,重复上述对玉米粒的随机采样以及检查处理即可,保证了对玉米随机采样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铲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铲主体(1)内开设有采样铲内腔(2),所述采样铲主体(1)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与所述采样铲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采样铲主体(1)内底面靠近所述限位板(3)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口(10),所述安装槽口(10)内嵌合安装有漏尘网(4),所述采样铲主体(1)背于所述限位板(3)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柄(5),所述握柄(5)异于所述采样铲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倒料头(6),所述倒料头(6)和所述握柄(5)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倒料口(7)和通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包括采样铲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铲主体(1)内开设有采样铲内腔(2),所述采样铲主体(1)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与所述采样铲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采样铲主体(1)内底面靠近所述限位板(3)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口(10),所述安装槽口(10)内嵌合安装有漏尘网(4),所述采样铲主体(1)背于所述限位板(3)的一侧表面上熔接有握柄(5),所述握柄(5)异于所述采样铲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倒料头(6),所述倒料头(6)和所述握柄(5)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倒料口(7)和通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随机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5)靠近所述倒料头(6)的一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环片(11),所述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萍,李爱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