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使用的毫米级微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31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芯片使用的毫米级微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仪,属于生物学及医学检测仪器。它包括有光源、滤光系统和光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光源为峰值波长在470~495nm、其光谱在500nm处深度截止的半导体激光器(1),滤光系统为截止波长为500nm峰值波长在520nm干涉滤光膜(2),光电检测部分为微型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3);半导体激光器、干涉滤光膜、光电探测器件集成于一体;荧光检测仪总体积在毫米级别,其长、宽、高在1mm~10mm范围内。光电探测器件可位于半导体激光器正下方,可将其包围,也可与之并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检测技术的装置结构,消除了位移带来的误差与失真使检测结果更接近真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于激发波长峰值在470~495nm,发射波长在510~530nm的荧光物质的检测,属于生物学及医学检测仪器。
技术介绍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由于生物芯片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因而短期内呈现发展高峰。生物芯片技术有4个基本要点芯片制备、样品制备、生物分子杂交反应和信号检测。信号检测是生物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杂交信号产生、信号收集与传输和信号处理及识别三部分。在对生物芯片信号检测方法中,荧光检测法重复性好,选择性强,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光)照射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能立即发射出颜色和强度各不相同且比激发光(也称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并随着激发光的消失而立即消失,此种光即为荧光。荧光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要检测的样品用荧光素标记,并与芯片上的已知基因(探针)进行充分杂交,洗脱后用图像显示结果,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来检测待测样品所表达的有关生物信息。标记的目的是使待测的样品带上可检测到的示踪标记。荧光物质(荧光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物芯片使用的毫米级微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仪,包括有光源、滤光系统和光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光源为峰值波长在470~495nm、其光谱在500nm处深度截止的半导体激光器(1),滤光系统为截止波长为500nm峰值波长在520nm的干涉滤光膜(2),光电检测部分为微型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3);半导体激光器(1)、干涉滤光膜(2)、光电探测器件(3)集成于一体;荧光检测仪总体积在毫米级别,其长、宽、高在1mm~10mm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敏吴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