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31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由15‑25份生长素、20‑40份细胞分裂素、40‑60份6‑苄氨基嘌呤及850‑950份去离子或蒸馏水水组成。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包括:培养皿+滤纸,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组分设置:往滤纸上加上不同组分的培养液,直至滤纸完全浸湿为止;恒温培养,光照,再黑暗培养;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数据;根长数据统计;生理指标数据统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验表明,在该组份条件下,更有利于促进过氧化氢等毒害物质的分解,保护药用大黄种子免于遭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促进药用大黄种子的萌发及生长。

A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seed germination of medicinal Rhubarb in Ensh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
,尤其涉及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
技术介绍
药用大黄(RheumoffcinaleBaill.)为蓼科大黄属植物,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因根茎中心干燥后收缩而凹陷成马蹄状,又被称为“马蹄大黄”。恩施州高山地段气候寒冷,云雾弥漫,土质肥沃,最适宜药用大黄的生长繁殖,且品质佳、产量高,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药用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等症状。药用大黄分为根茎芽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其中根茎芽繁殖方法虽然成活率较高,但是由于成熟药用大黄根部萌发的根茎芽数量有限,只能满足少量、有限的药用大黄种植,如果需要较大规模的种植生产,根茎芽繁殖方法就不满足其生产需要,这时就需要利用种子繁殖的方法去满足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目前传统的种子育苗方法存在种子萌发率低,幼苗成活率低,育苗周期长,植株生长较慢,育苗成本较大等缺点。因此为了能够在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药用大黄种子的萌发,增大药用大黄的产量,寻找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技术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中,不利于促进过氧化氢等毒害物质的分解,不能遭受过氧化氢的毒害,造成大黄种子萌发率低。(2)现有技术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中,主要采用赤霉素等单一激素处理,不如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组分处理方法的效果好。>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激素组分配比的方法,找到了适合恩施药用大黄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专利技术方法萌发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率高,幼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植株生长快,育苗成本低,可以实现和满足药用大黄的大面积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按照质量份计由15-25份生长素、20-40份细胞分裂素、40-60份6-苄氨基嘌呤及850-950份去离子或蒸馏水水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包括:步骤一,培养皿+滤纸,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步骤二,组分设置:步骤三,往滤纸上加上不同组分的培养液,直至滤纸完全浸湿为止;步骤四,恒温培养,光照,再黑暗培养;步骤五,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数据;步骤六,根长数据统计;步骤七,生理指标数据统计。进一步,步骤一或采用:营养土:高温高压灭菌处理。进一步,所述步骤二,组分设置包括:A:950份去离子水+50份6-苄氨基嘌呤;B:98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C:800份去离子水+40份生长素+60份细胞分裂素+100份6-苄氨基嘌呤;D:950份去离子水+10份生长素+15份细胞分裂素+25份6-苄氨基嘌呤;E:90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30份细胞分裂素+50份6-苄氨基嘌呤。进一步,所述步骤二,组分设置进一步包括:a):950份蒸馏水+50份6-苄氨基嘌呤;b):980份蒸馏水+20份生长素;c):950份蒸馏水+10份生长素+15份细胞分裂素+25份6-苄氨基嘌呤;d):900份蒸馏水+20份生长素+30份细胞分裂素+50份6-苄氨基嘌呤;E:90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30份细胞分裂素+50份6-苄氨基嘌呤。进一步,组分设置后,往花盆里加入上述不同组分组合第一次浸透,后期每隔5天补充相应组分组合。进一步,步骤四具体包括:23℃恒温培养箱,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培养。进一步,步骤六进一步包括:分别统计第4天至第8天萌发的药用大黄种子的根长,试验重复四次。进一步,步骤其进一步包括:分别统计第4天至第8天萌发的药用大黄种子的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等生理指标,试验重复三次。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验表明,在该组份条件下,更有利于促进过氧化氢等毒害物质的分解,保护药用大黄种子免于遭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促进药用大黄种子的萌发及生长。(1)权利要求1的效果。直接的效果+整体的效果(2)从权2的效果。(3)对比的技术效果或者实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方法一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方法二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由15-25份生长素、20-40份细胞分裂素、40-60份6-苄氨基嘌呤及850-950份去离子或蒸馏水水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包括:S101,培养皿+滤纸,高温高压灭菌处理。S102,组分设置。S103,往滤纸上加上不同组分的培养液,直至滤纸完全浸湿为止。S104,恒温培养,光照,再黑暗培养。S105,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数据。S106,根长数据统计。S107,生理指标数据统计。下面结合具体试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试验材料药用大黄种子采集于恩施华中药用植物园试验基地。二、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一:1、培养皿+滤纸,高温高压灭菌处理;2、组分设置如下:A:950份去离子水+50份6-苄氨基嘌呤B:98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C:800份去离子水+40份生长素+60份细胞分裂素+100份6-苄氨基嘌呤D:950份去离子水+10份生长素+15份细胞分裂素+25份6-苄氨基嘌呤E:90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30份细胞分裂素+50份6-苄氨基嘌呤3、往滤纸上加上不同组分的培养液,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按照质量份计由15-25份生长素、20-40份细胞分裂素、40-60份6-苄氨基嘌呤及850-950份去离子或蒸馏水水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按照质量份计由15-25份生长素、20-40份细胞分裂素、40-60份6-苄氨基嘌呤及850-950份去离子或蒸馏水水组成。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培养基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包括:
步骤一,培养皿+滤纸,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步骤二,组分设置;
步骤三,往滤纸上加上不同组分的培养液,直至滤纸完全浸湿为止;
步骤四,恒温培养,光照,再黑暗培养;
步骤五,统计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数据;
步骤六,根长数据统计;
步骤七,生理指标数据统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或采用:
营养土: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进恩施药用大黄种子萌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组分设置包括:
A:950份去离子水+50份6-苄氨基嘌呤;
B:980份去离子水+20份生长素;
C:800份去离子水+40份生长素+60份细胞分裂素+100份6-苄氨基嘌呤;
D:950份去离子水+10份生长素+15份细胞分裂素+25份6-苄氨基嘌呤;
E:900份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坤元林先明穆森郭杰张美德张宇喻得谋喻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