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311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无菌苗的获得、无菌苗的诱导培养、无菌苗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等步骤,通过多个步骤的合理搭配以及培养基的配方选择,简化了樱花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繁育的樱花成活率高、成长周期短,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简单,培养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商用价值及实用性,适合市场推广。

An efficient method of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Cherry Bloss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指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
技术介绍
樱花作为观赏性花木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樱花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亦称“日本樱花”。樱花品种相当繁多,数目超过三百种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中国有50多种。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生种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其他的则是通过园艺杂交所衍生得到的品种。樱花为温带、亚热带树种,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但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因此不宜种植有台风的沿海地带。樱花种子自然条件下不易萌发,传统的扦插、嫁接方法繁育系数低,成苗慢。随着樱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樱花苗木需求量增加。因此传统的繁殖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化需要。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增加繁育系数、成苗时间周期短的特点,而且还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为樱花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现有的组织快繁技术中,樱花外植体的污染率高,外植体萌芽率30%-40%,增殖系数1-3,生根率不足50%,较低的成活率严重制约了樱花在城市绿化及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进行工厂化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目前市面上常规樱花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方法外植体污染率高、萌芽率低、增殖系数小、生根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无菌苗的获得:剪取健康粗壮、无病害和虫害是一年生樱花幼嫩枝条进行清洗、去叶片,将含有腋芽的枝条剪为长度3-5厘米;先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后将枝条浸泡至1-2%的洗衣粉5-10分钟,再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在无菌环境下对枝条进行灭菌之后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将枝条切成带一个腋芽的茎段即完成无菌苗获得的处理;(2)无菌苗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后带有腋芽的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光培养,2周后腋芽开始萌动,形成小芽,茎段外植体萌芽率在80%以上;所述培养基成分为:MS+6-BA(6-苄氨基嘌呤)0.5-1.0mg/L+NAA(萘乙酸)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3)无菌苗继代培养:将步骤(2)处理后腋芽萌动形成的小芽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继代培养,4~5周后形成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0.5-1.0mg/L+NAA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4)生根培养:先将步骤(3)处理后丛生芽切割的高度大于2cm的樱花组培苗保留3-4片展开叶,再基部叶片和叶柄切除干净,最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吲哚丁酸)0.5-1.0mg/L+蔗糖30g/L+琼脂6g/L;(5)炼苗与移栽:常温炼苗3~6天后,移栽入基质中培养4~5周,获得樱花的快速繁殖苗。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灭菌的具体步骤为:将枝条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20~3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次氯酸钠浸泡10-15分钟,最后再使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培养基在配置后用蒸汽高压灭菌锅灭菌,且灭菌条件为在121℃下灭菌20分钟。所述步骤(2)中,光培养的条件为:在日光灯光源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的条件下每天连续光照16小时,培养温度为25±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2)、(3)、(4)中,采用的培养基pH值为5.6-5.8。该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樱花无菌体的获得和诱导增殖生根都使用一种培养基,简化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樱花品种多,这种方法可以在3-4个月时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樱花组织培养生产流程,从而可以大规模化工厂化育苗,大大缩短樱花组织培养的生产周期,为市场上快速提供大量樱花种苗提供了可能;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培养获得的外植体诱导率和增值率都较高,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培养的成本,并且移栽成活率也在92%以上,也高于市面上常规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次的灭菌从而优选无菌苗,使得无菌苗的选用品质更佳,并且通过复配的培养基配方培育无菌苗,提高了外植体诱导率以及增值率,极大地增大了樱花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并且本专利技术中无菌苗的获得、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与移栽的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商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所描述的步骤也不是用以限制其执行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专利技术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a)无菌苗的获得:剪取健康粗壮、无病害和虫害的一年生草樱幼嫩枝条;用清水将嫩枝清洗干净,去掉叶片,将含有腋芽的枝条剪成3-5cm,先流水冲洗1-2h,后用1%-2%的洗衣粉浸泡5-10m,在流水冲洗1-2h,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20~30s,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次氯酸钠浸泡10-15m,无菌水冲洗3~5次;用吸水纸吸干多余水分,将嫩枝切成带一个腋芽的茎段。(b)无菌苗的诱导培养:带有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pH为5.8,培养基配制好后用蒸汽高压灭菌锅灭菌,121℃灭菌20min。光培养条件为:日光灯光源,每天连续光照16h,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培养温度(25±1)℃,光照培养20-30天后获得无菌苗。(c)无菌苗继代培养:将由腋芽萌动形成的小芽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0-40天后后形成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1.0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pH为5.8;(d)生根培养:先将丛生芽切割的高度大于2cm的樱花组培苗,保留3-4片展开叶,基部叶片和叶柄切除干净,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30天,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pH5.8;(e)炼苗与移栽:常温炼苗5天后,移栽入基质中培养30天,获得草樱花的快速繁殖苗。实施例2(a)无菌苗的获得:剪取健康粗壮、无病害和虫害的一年生尾叶樱幼嫩枝条;用清水将嫩枝清洗干净,去掉叶片,将含有腋芽的枝条剪成3-5cm,先流水冲洗1-2h,后用1%-2%的洗衣粉浸泡5-10m,在流水冲洗1-2h,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20~30s,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无菌苗的获得:剪取健康粗壮、无病害和虫害是一年生樱花幼嫩枝条进行清洗、去叶片,将含有腋芽的枝条剪为长度3-5厘米;先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后将枝条浸泡至1-2%的洗衣粉5-10分钟,再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在无菌环境下对枝条进行灭菌之后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将枝条切成带一个腋芽的茎段即完成无菌苗获得的处理;/n(2)无菌苗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后带有腋芽的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光培养,2周后腋芽开始萌动,形成小芽,茎段外植体萌芽率在80%以上;所述培养基成分为:MS+6-BA0.5-1.0mg/L+NAA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n(3)无菌苗继代培养:将步骤(2)处理后夜宴萌动形成的小芽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继代培养,4~5周后形成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0.5-1.0mg/L+NAA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n(4)生根培养:先将步骤(3)处理后丛生芽切割的高度大于2cm的樱花组培苗保留3-4片展开叶,再基部叶片和叶柄切除干净,最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1.0mg/L+蔗糖30g/L+琼脂6g/L;/n(5)炼苗与移栽:常温炼苗3~6天后,移栽入基质中培养4~5周,获得樱花的快速繁殖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樱花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无菌苗的获得:剪取健康粗壮、无病害和虫害是一年生樱花幼嫩枝条进行清洗、去叶片,将含有腋芽的枝条剪为长度3-5厘米;先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后将枝条浸泡至1-2%的洗衣粉5-10分钟,再使用流水清洗枝条1-2小时;在无菌环境下对枝条进行灭菌之后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将枝条切成带一个腋芽的茎段即完成无菌苗获得的处理;
(2)无菌苗的诱导培养:将步骤(1)处理后带有腋芽的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光培养,2周后腋芽开始萌动,形成小芽,茎段外植体萌芽率在80%以上;所述培养基成分为:MS+6-BA0.5-1.0mg/L+NAA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
(3)无菌苗继代培养:将步骤(2)处理后夜宴萌动形成的小芽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继代培养,4~5周后形成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0.5-1.0mg/L+NAA0.1-0.5mg/L+蔗糖30g/L+琼脂6g/L;
(4)生根培养:先将步骤(3)处理后丛生芽切割的高度大于2cm的樱花组培苗保留3-4片展开叶,再基部叶片和叶柄切除干净,最后接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王志龙何月秋李文林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