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15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包括顶板、支撑柱、放置框、三通阀、灯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顶板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支撑柱底部设置滑轮,支撑柱前侧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湿度传感器,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滑轨,滑轨等间距设置于支撑柱内侧壁,滑轨的滑槽之间设置放置框,放置框的底板上部均匀设置放置槽,放置槽内放置培养瓶,放置槽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放置框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拉手,拉手两侧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放置框底部与顶板底侧均设置有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便于移动,而且在取放培养瓶或培养箱时非常方便,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
本技术属于培养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
技术介绍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山芋、红苕等,在16世纪传入我国,至今栽培历史不到500年。红薯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可供给大量热能,所以有的地区把它作为主食,红薯是海南“大米”,沿海渔村习惯以红薯为主食,红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23.1%),所含热能也高(100克鲜红薯可产生99千卡热量),但不含脂肪,此外,红薯还富含膳食钎维、生物类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l、钾、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具有多种要求用价值,且食用的方法较多,适用于不同年龄食用,红薯在组织培养育苗过程中,首先选用优质的成品红薯,将其放入培养瓶中进行发芽,需将培养瓶放置在培养架上培养,现有方式为培养瓶直接放置在培养架的隔层上,由于隔层高度有限,拿取非常不方便,此外发芽完毕之后,则需将幼苗转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根茎,而在培养根茎过程中,还需要工人打开培养箱向培养箱内添加营养液,此过程极大的增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除此之外,老式的培养架由于架子比较大,在移动时需要工人抬动,而在移动培养架时,很容易造成培养瓶侧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更加方便使用的培养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该培养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便、使用方便快捷,不仅非常便于移动,而且在取放培养瓶或培养箱时非常方便,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包括顶板、支撑柱、放置框、三通阀、灯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的顶板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底部设置滑轮,所述的支撑柱前侧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滑轨,所述的滑轨等间距设置于支撑柱内侧壁,所述滑轨的滑槽之间设置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底板上部均匀设置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内放置培养瓶,所述的放置槽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所述放置框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拉手,所述的拉手上设置橡胶垫,所述的拉手两侧设置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所述的放置框底部与顶板底侧均设置有灯管。所述的滑轮为万向滑轮。所述的顶板底部与放置框底部设置3~5个灯管。所述的灯管为植物培养灯。所述的三通阀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的滑轨由上到下设置3~6层。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技术的支撑柱前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使控制室内的工人通过电脑可以随时监测到红薯种苗培养过程中,周边的温度与湿度是否符合红薯种苗培养,使红薯种苗时刻处于最佳培养状态。二是,本技术的支撑柱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当需要移动培养架时,工人通过万向脚轮可以推动培养架移动,一方面避免了老式培养架需要两个人抬的情况,另一方面避免了培养架在移动过程中,因为晃动导致培养瓶侧翻的情况,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三是,本技术的支撑柱上还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之间的滑槽内设置有放置框,在取放培养瓶或培养箱时,工人通过放置框上的拉手,将放置框向外拉出进行取放,极大的方便了取放培养瓶或培养箱。四是,本技术放置框的底板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用于放置培养瓶,通过放置槽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固定住培养瓶,避免了培养架出现晃动时,造成培养瓶侧翻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置框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支撑柱3、放置框4、三通阀5、顶管6、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滑轮9、滑轨10、橡胶垫11、放置槽12、培养瓶13、培养箱14、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包括顶板1、支撑柱2、放置框3、三通阀4、灯管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所述的顶板1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底部设置滑轮8,所述的支撑柱2前侧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6、所述的温度传感器6上方设置湿度传感器7,所述的支撑柱2上固定设置滑轨9,所述的滑轨9等间距设置于支撑柱2内侧壁,所述滑轨9的滑槽之间设置放置框3,所述放置框3的底板上部均匀设置放置槽11,所述的放置槽11内放置培养瓶12,所述的放置槽11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13,所述放置框11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拉手14,所述的拉手14上设置橡胶垫10,所述的拉手14两侧设置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13连通,所述的放置框3底部与顶板1底侧均设置有灯管5。所述的滑轮8为万向滑轮。所述的顶板1底部与放置框10底部设置三个灯管5。所述的灯管5为植物培养灯。所述的三通阀4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的滑轨9由上到下设置五层。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在顶板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支撑柱底部设置万向滑轮,万向滑轮用于移动培养架,支撑柱前侧壁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顶板的下方设置滑轨,滑轨等间距设置于支撑柱内侧壁,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滑轨之间的滑槽内设置放置框,放置框的前侧壁上设置拉手,拉手上设置橡胶垫,拉手的两侧设置三通阀,放置框的底板上设置放置槽,放置槽内放置培养瓶,放置槽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此外放置框的底部与顶板的底侧至少设置3个植物培养灯;在使用该培养架过程中,首先通过拉手,将放置框从滑轨的滑槽内拉出,然后将培养瓶放置到放置槽内,然后在将放置框推回原位,同时打开植物培养灯,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则时刻监测着周边的环境的情况,如果温度、湿度不适宜培养,控制室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能够立即发现异常,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而需要培养根茎的幼苗,则通过放置在放置槽上方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此时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定时的向培养箱内输送营养液,保证红薯苗始终处于最佳培养状态,当需要移动培养架时,只需一名操作人员推动培养架即可。总体上,本技术培养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便、使用方便快捷,不仅非常便于移动,而且在取放培养瓶或培养箱时非常方便,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包括顶板、支撑柱、放置框、三通阀、灯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的顶板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底部设置滑轮,所述的支撑柱前侧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滑轨,所述的滑轨等间距固定设置于支撑柱内侧壁,所述滑轨的滑槽之间设置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底板上部均匀设置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内放置培养瓶,所述的放置槽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所述放置框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拉手,所述的拉手上设置橡胶垫,所述的拉手两侧设置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所述的放置框底部与顶板底侧均设置有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薯种苗培养的多功能培养架,包括顶板、支撑柱、放置框、三通阀、灯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的顶板底部四周设置互相平行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底部设置滑轮,所述的支撑柱前侧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滑轨,所述的滑轨等间距固定设置于支撑柱内侧壁,所述滑轨的滑槽之间设置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底板上部均匀设置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内放置培养瓶,所述的放置槽上方还可以放置培养箱,所述放置框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拉手,所述的拉手上设置橡胶垫,所述的拉手两侧设置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培养箱连通,所述的放置框底部与顶板底侧均设置有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利勇韩振涛马建伟程志兵韩从洋许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