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66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转换镜和单色器,转换镜的反射光路与单色器的光输入端对应。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分别布置在转换镜的两侧,所述的光源为两个,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的两个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与光源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所述的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和转换镜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其优点是两个原子化器互不干扰,无污染之虑;仅一个旋转转换镜,结构简单,转换容易,重复性好;光路与单火焰或单石墨炉仪器相同,光程短,光学元件少;双原子化器固定不动,因此特别适合在塞曼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具体为一种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
技术介绍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一体化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要成就之一。它把几十年来一直分立作微量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和作痕量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两台独立仪器结合在一台仪器中,十多年来在市场需求推动下,世界各著名光谱仪器生产厂商纷纷推出其商品化仪器。目前单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结构设计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80年代初由日本日立公司从180-80开始将火焰原子化器4与石墨炉原子化器3“串联”在同一台仪器上,无需转换单元,只要“点燃”不同原子化器3或4就能实现两种分析方式分时测量,称之为单灯双原子化器串联系统(参见图1)。这种光路“安排”加长了光程,尤以透镜5和6“二次”成像加剧了仪器色差,同时受石墨管φ6通光孔径限制和穿越两个石英窗片,降低了光能量,影响了仪器检出限。对此,日立公司九六年推出Z-5000型的改进仪器,对光路作了重大调整,第一透镜改为反射镜,光源水平安置改成垂直布置,并从左侧调至右侧,使光源光束首先进入石墨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检出限和杂散光。第二类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称之为单灯双原子化器并联系统,为美国热电公司所拥有,具有独特的被称之为斯多克特(Stockdale)双光束光学系统,通过两个转换镜7便可实现二种分析方式分时测定,这一系统光程更长,光路中反射镜(M2、M3)多,光能损失大。对此,热电SOLAAR M系列仪器(参见图2)采用技术难度高,体积小但色散大的中阶梯光栅单色器8,石墨炉原子化器4的电源外置,腾出空间设计了一个刚性极好铸铝骨架构件安置光学元件。上述两类单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明显特点是无需移动(或转动)原子化器,因此特别适合在原子化器需要硕大磁钢的塞曼扣背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应用。第三类,除日立、热电公司外的众多其他厂商开发各种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归纳为双原子化器换位(互换),顾名思义,其原子化器是可互相转换的。典型的有日本岛津公司6701型和我国瑞利分析仪器公司WFX-200系列仪器,其双原子化器前后并列安置,结构简单,前后移动换位容易。遗憾的是,由于燃烧器与石墨炉并列紧靠,同处一室,高温和腐蚀性气体氛围对高精度、超痕量分析的石墨炉极为不利。另外是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AAS Vario 6原子吸收光谱仪,旋转换位。美国P-E公司AA专家系列700/800型仪器,火焰原子化器和石墨炉原子化器各藏样品室一侧,无污染之虑,移动换位,由于两种原子化器需要各自带着气路、水路、电缆换位,故转换机构复杂。这类一体化仪器尽管也能实现自动转换、自动定位、自动校正及优化。但仍需要装拆和校正与石墨炉原子化器联用的自动进样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两个原子化器相互干扰、光程长、稳定性差、结构复杂、不易转换、重复性不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转换镜和单色器,转换镜的反射光路与单色器的光输入端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分别布置在转换镜的两侧;所述的光源为两个,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的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与光源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所述的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和转换镜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的两个原子化器有完全相同的最短光程。本技术的优点是两个原子化器互不干扰,无污染之虑;仅一个旋转转换镜,结构简单,转换容易,重复性好;光路与单火焰或单石墨炉仪器相同,光程短,光学元件少,稳定性好;双原子化器固定不动,因此特别适合在塞曼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类现有技术的单灯双原子化器串联系统示意图; 图2是第二类现有技术的单灯双原子化器并联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本技术包括两个光源1和2、石墨炉原子化器3、火焰原子化器4、两个消色差透镜5和6、转换镜7和单色器8,光源1和2、石墨炉原子化器3、火焰原子化器4、两个消色差透镜5和6、转换镜7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石墨炉原子化器3和火焰原子化器4分别布置在转换镜7的两侧,两个光源1和2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3和火焰原子化器4的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3和火焰原子化器4与两个光源1和2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5和6。并且所述的两个原子化器3和4有完全相同的最短光程。转换镜7的反射光路与上述光路垂直并与单色器8的光输入端对应。两个光源1和2各自装在一个旋转灯架9和10上。所述的转换镜7为非球面轮胎镜,其放大倍率为0.8~1.3x,其物距为130~180mm,可由计算机控制其旋转微动,实现光源水平位置优化。本技术为第四类一体化仪器。它突破了传统单灯模式,独创双光源光路。两个光源发出两束光从左右两个方向分别穿越火焰原子蒸气云和石墨炉原子蒸气云,并在转换镜处汇聚,经反射后进入单色器,实现了双灯双原子化器的并联。根据所选择原子化器,“点燃”相应一侧光源和决定转换镜相应反射方向,便可实现两种分析方式分时检测。权利要求1.一种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转换镜和单色器,转换镜的反射光路与单色器的光输入端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分别布置在转换镜的两侧;所述的光源为两个,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的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与光源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所述的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和转换镜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的两个原子化器有完全相同的最短光程。专利摘要一种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转换镜和单色器,转换镜的反射光路与单色器的光输入端对应。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分别布置在转换镜的两侧,所述的光源为两个,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的两个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与光源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所述的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和转换镜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其优点是两个原子化器互不干扰,无污染之虑;仅一个旋转转换镜,结构简单,转换容易,重复性好;光路与单火焰或单石墨炉仪器相同,光程短,光学元件少;双原子化器固定不动,因此特别适合在塞曼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应用。文档编号G01N21/31GK2708302SQ20042000348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宋友才, 章诒学 申请人:北京天方辰星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转换镜和单色器,转换镜的反射光路与单色器的光输入端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分别布置在转换镜的两侧;所述的光源为两个,分别置于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的外端,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与光源之间各设置有消色差透镜;所述的光源、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消色差透镜和转换镜的光路均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的两个原子化器有完全相同的最短光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友才章诒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方辰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