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24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包括光谱照射和水肥施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是采用红、蓝光配比;所述的水肥施灌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且对生长期不同阶段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肥料实施减半追加,可极大地增强番茄红素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培育的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番茄红素是从成熟番茄中提取的一种成分,是一种独特的不含氧元素的环状结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存在番茄中,在西瓜、南瓜、葡萄柚中也有部分含量。番茄及其制品的番茄红素是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最主要的来源,人体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占总摄入量的80%以上。番茄红素的红色晶体,是食物中发现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番茄红素还可以增强食物中氨基酸的转化基,即胡萝卜素的比例,由此极大的提高了食物中风味和口感。近年来,消费者不仅追求番茄外观和风味等感官品质,对其内在营养价值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番茄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形成的物质又包括:糖、酸、糖酸比和番茄红素等。番茄红素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倍,是β-胡萝卜素的2倍多,对防治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子宫癌等有显著效果,并可降低皮肤癌、膀胱癌,也可以降低多种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的风险的发病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改善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提供了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培育方法如下:主要是通过光谱照射和水肥施灌,有效地增强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所述的光谱照射,是采用红、蓝光和红、蓝光组合的照射;所述的水肥施灌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且对生长期不同阶段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可有效增强番茄红素的含量。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采用60W的LED人工光源,其红、蓝光谱组合照度比为7:2,且置于植株生长点下侧15cm处进行照射,各处照射光源互不干扰。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在挂果青熟期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无需额外人工光谱照射,可促进果实的总氮、蛋白氮以及非蛋白氮的积累。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从青熟期到转色期周期中,采用蓝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39.8%和40.3%。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从转色期到成熟期,采用红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5.5%和21.5%。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红光照射同时提高了维生素C的含量,比自然生长了70.8%,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了番茄硝酸盐含量,比自然生长降低了17.5%。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在转色期至成熟期,采用红色光谱照射,促进非蛋白氮向蛋白氮转化,可促进番茄红素的含量提升20%。进一步,所述的光谱照射,在采果揭帘前采用照度比为7:2的红、蓝光谱照射5小时,比自然生长果实的番茄红素增加5.7%。进一步,所述的水肥施灌,分为有机生态型地下槽式基质,基质槽宽70cm,基质槽间隔1m,基质组分为牛粪亦或鸡粪亦或猪粪、草木灰、椰糠亦或秸秆,配比分别为2:4:4,有机质含量为30.6%,N、P、K含量分别为1.71%、1.99%、0.45%基质EC值为2.56,ph值为7.5,有机质以干基质计为62%,在植株幼苗采用三叶一心的定植,株距和行距分别为45cm、30cm。进一步,所述的水肥施灌,在生长周期中采用膜大水畦间灌溉,保持水量为24%,整个生长周期分为7次施肥灌溉。进一步,所述的水肥施灌,在生长周期中比常规量减半施灌肥料。更进一步,整个生长过程中,对番茄植株采用7穗果打顶,单杆整枝的控果修枝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光谱照射试验设计为,采果揭帘前、揭帘后及揭帘前后三个阶段;照射时间设计为0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进行番茄红素的含量测定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水肥施灌灌溉用水为深层地下水,水中硝态氮含量为2.96mg/L,铵态氮含量为0.26mg/L,磷、钾、铬、镉含量未检出。本专利技术采用裂区设计,灌溉量设计为减量灌溉W1和常规灌溉W2两种,常规灌溉量约为1200mm;减量灌溉处理总量为700mm,比常规灌溉量少42%。在整个周期中分7次施肥灌溉,大水畦间灌溉,灌溉量根据水表读数而得出;施肥量设计为不施肥CK;减半量施肥F1,有机肥不超过30.6%,常规施肥F2,种植期间不追肥,F1累积投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分别为2:4:4,有机质含量为30.6%,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71%、1.99%、0.45%,F2的投入量为F1的1倍。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照射时间与番茄红素含量的对比图。图2本专利技术照射方式与番茄红素含量的对比图。图3本专利技术水肥灌溉与番茄红素含量的对比图。标记说明:W1-减量灌溉;W2-常规灌溉;CK-不施肥;F1-减半量施肥;F2-常规施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照射光谱采用60W的LED人工光源,其红、蓝光谱组合照度比为7:2,且置于植株生长点下侧15cm处进行照射,各处照射光源互不干扰。在挂果青熟期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无需额外人工光谱照射,可促进果实的总氮、蛋白氮以及非蛋白氮的积累。在从青熟期到转色期周期中,采用蓝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39.8%和40.3%。在从转色期到成熟期,采用红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5.5%和21.5%。在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红光照射同时提高了维生素C的含量,比自然生长了70.8%,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了番茄硝酸盐含量,比自然生长降低了17.5%。在从转色期至成熟期,采用红色光谱照射,促进非蛋白氮向蛋白氮转化,可促进番茄红素的含量提升20%。在采果揭帘前采用照度比为7:2的红、蓝光谱照射5小时,比自然生长果实的番茄红素增加5.7%。其水肥施灌,分为有机生态型地下槽式基质,基质槽宽70cm,基质槽间隔1m,基质组分为牛粪亦或鸡粪亦或猪粪、草木灰、椰糠亦或秸秆,配比分别为2:4:4,有机质含量为30.6%,N、P、K含量分别为1.71%、1.99%、0.45%基质EC值为2.56,ph值为7.5,有机质以干基质计为62%,在植株幼苗采用三叶一心的定植,株距和行距分别为45cm、30cm。在生长周期中采用膜大水畦间灌溉,保持水量为24%,整个生长周期分为7次施肥灌溉。其所述的水肥施灌,在生长周期中比常规量减半施灌肥料。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番茄植株采用7穗果打顶,单杆整枝的控果修枝方式。采用裂区设计,灌溉量设计为减量灌溉W1和常规灌溉W2两种,常规灌溉量约为1200mm;减量灌溉处理总量为700mm,比常规灌溉量少42%。水肥施灌,分为有机生态型地下槽式基质,基质槽宽70cm,基质槽间隔1m,基质组分为牛粪亦或鸡粪亦或猪粪、草木灰、椰糠亦或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包括光谱照射和水肥施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是采用红、蓝光和红、蓝光组合的照射;所述的水肥施灌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且对生长期不同阶段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可有效增强番茄红素的含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包括光谱照射和水肥施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是采用红、蓝光和红、蓝光组合的照射;所述的水肥施灌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且对生长期不同阶段控制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可有效增强番茄红素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采用60W的LED人工光源,其红、蓝光谱组合照度比为7:2,且置于植株生长点下侧15cm处进行照射,各处照射光源互不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在挂果青熟期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无需额外人工光谱照射,可促进果实的总氮、蛋白氮以及非蛋白氮的积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从青熟期到转色期周期中,采用蓝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39.8%和40.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从转色期到成熟期,采用红光照射比自然生长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5.5%和2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番茄红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照射,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红光照射同时提高了维生素C的含量,比自然生长了70.8%,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了番茄硝酸盐含量,比自然生长降低了1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超李涛黎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