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18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9
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包括炉体框架、炉体和位于炉体前端的密封门,所述炉体固定安装在炉体框架内侧,炉体内侧设有烧制腔,炉体下端左右两侧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上端设有放置部,放置部上端设有燃烧管,放置部上端设有分隔条,炉体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导轨,导轨上端设有窑车,窑车上端设有放置台,放置台包括通气层和位于通气层上端的放置层,放置层通过若干个耐温砖拼接而成,通气层通过若干个方砖上下堆叠而成,耐温砖内侧中心位置设有通气孔,通气层下端设有第一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上端前后两侧设有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一端穿过炉体左右两壁连接有衔接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瓷窑炉炉体
本技术涉及窑炉
,尤其涉及一种青瓷窑炉炉体。
技术介绍
目前,龙泉企业烧制青瓷大多采用梭式窑炉、液化气烧制,窑炉整体结构由液化气罐、水温加热炉、手动开关阀、压力表、多个喷嘴发和窑炉组成。青瓷窑炉烧制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素烧要6、7个小时,成品烧制要连续15个小时左右。大多数中小型窑炉的温度控制是由人工通过手动控制煤气阀门来控制窑炉的烧制过程,依靠窑工的个人经验,烧制过程中温度不稳定、难控制等问题导致产品成品率低,一致性差,质量不高,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青瓷窑炉炉体,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烧制过程中保温效果好,温度稳定,使得产品的成品率高,一致性好,也更加的节约了能源,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青瓷窑炉炉体,包括炉体框架、炉体和位于炉体前端的密封门,所述炉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框架内侧,所述炉体内侧设有烧制腔,所述炉体下端左右两侧设有位于所述炉体框架上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左右两端的放置部,左右所述放置部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燃烧管,燃烧管通过管路分别与燃气管道和氧气管道连接,所述放置部上端固定连接有分隔条,所述炉体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内侧的窑车,所述窑车上端设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包括通气层和位于通气层上端的放置层,所述放置层通过若干个耐温砖拼接而成,所述通气层通过若干个方砖上下堆叠而成,所述耐温砖内侧中心位置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层下端设有若干个通过方砖堆叠形成的第一通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通道上端前后两侧设有通过方砖堆叠形成的第二通气通道,前后所述第二通气通道分别位于所述通气孔下端,所述第一通气通道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放置部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的中端位于所述炉体左右两壁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炉体左右两壁密封连接有位于所述炉体上端左右两侧的衔接管,所述衔接管上端密封连接有整流管,左右所述整流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中端后侧密封连接有出气管,设有位于炉体框架内的炉体,使得炉体的质量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在炉体内侧左右两端设有燃烧管,在窑车内设有通气孔、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使得炉体内的热气先从炉体内左右两端上升遇到炉体顶部后在炉顶和其他热气的推动下下移,再通过通气孔、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进入排气管内侧,使得炉体内的热气在炉体内形成一定流向的气流,从而使得窑车上的烧制品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同时排出的热气在通过炉体左右两壁内的排气管时可以对炉体进行保温,避免炉体内的热气快速排出至炉体外侧,也使得炉体内的温度更加的稳定。为了进一步完善,炉体框架前端右侧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下两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外侧,所述密封门安装在所述炉体前端,所述密封门右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外侧,所述密封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上下两个固定条,上下所述固定条左端内侧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炉体前端平面上,所述固定条前端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限位杆外侧的旋转固定盘,设有通过旋转固定盘固定密封的密封门,使得密封门的开合简单且密封效果好。进一步完善,炉体内侧的烧制腔和炉体外侧表面覆盖有保温隔热层,设有保温隔热层,可以避免炉体内的温度快速的通过炉壁传递到外界的空气中,保证炉体内的温度维持稳定,使得产品的一致性更好。进一步完善,炉体左右两壁内侧安装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脑连接,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使得炉体内的温度可以得到实时、有效的监测,使得炉体内的温度不需要依靠窑工的经验即可进行有效的控制,温度控制更加的方便。进一步完善,炉体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燃烧管对应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一端设有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的遮挡盖,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外侧,所述安装管内侧设有用于观察燃烧管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管内侧,所述观察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炉体和燃烧管位于所述燃烧管的内侧,所述观察管与安装管之间设有隔热棉,设有便于观察燃烧管的观察管,使得对不同燃烧管的燃烧状态观察方便,便于调节不同燃烧管的燃气比例,以保证燃气的完全燃烧,从而节约能源,在观察管外侧设有安装管和隔热棉,避免观察管的热量传递至安装管上,设有遮挡盖避免炉体内的燃气从观察管内跑出,避免燃气的浪费,也保证了窑工的工作安全。进一步完善,炉体框架的左右两端设有若干个从前往后竖直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前后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若干个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观察管内侧设有点火杆,所述点火杆的左端依次穿过所述观察管、隔热棉和安装管并连接有位于安装管上端的高压导线,所述第二加强筋内侧开有若干个第二通线孔,所述高压导线穿过第二通线孔连接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加强筋上端,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使得炉体框架对炉体的保护更好,使得炉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炉体内侧左右两端设有燃烧管,在窑车内设有通气孔、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使得炉体内的热气先从炉体内左右两端上升遇到炉体顶部后在炉顶和其他热气的推动下下移,再通过通气孔、第一通气通道和第二通气通道,进入排气管内侧,使得炉体内的热气在炉体内形成一定流向的气流,从而使得窑车上的烧制品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同时排出的热气在通过炉体左右两壁内的排气管时可以对炉体进行保温,避免炉体内的热气快速排出至炉体外侧,也使得炉体内的温度更加的稳定,烧制过程中保温效果好,使得产品的成品率高,一致性好,也更加的节约了能源,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除去密封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截面图;图6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框架,2、炉体,4、烧制腔,5、支撑部,6、放置部,7、燃烧管,8、点火杆,13、分隔条,14、导轨,15、窑车,16、放置台,17、旋转轴,18、固定部,19、密封门,20、固定条,21、卡槽,22、限位杆,23、旋转固定盘,24、保温隔热层,30、通气层,31、放置层,32、耐温砖,33、方砖,34、通气孔,35、第一通气通道,36、第二通气通道,37、排气管,38、整流管,66、温度传感器,47、安装管,48、遮挡盖,49、观察管,50、隔热棉,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63、连接管,64、出气管,65、衔接管,70、高压导线,71、第二通线孔,72、点火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述,本实施例中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包括炉体框架1、炉体2和位于炉体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包括炉体框架(1)、炉体(2)和位于炉体前端的密封门(19),其特征是:所述炉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框架(1)内侧,所述炉体(2)内侧设有烧制腔(4),所述炉体(2)下端左右两侧设有位于所述炉体框架(1)上端的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5)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4)左右两端的放置部(6),左右所述放置部(6)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燃烧管(7),所述放置部(6)上端固定连接有分隔条(13),所述炉体(2)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1)上的导轨(14),所述导轨(14)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4)内侧的窑车(15),所述窑车(15)上端设有放置台(16),所述放置台(16)包括通气层(30)和位于通气层(30)上端的放置层(31),所述放置层(31)通过若干个耐温砖(32)拼接而成,所述通气层(30)通过若干个方砖(33)上下堆叠而成,所述耐温砖(32)内侧中心位置设有通气孔(34),所述通气层(30)下端设有若干个通过方砖(33)堆叠形成的第一通气通道(35),所述第一通气通道(35)上端前后两侧设有通过方砖(33)堆叠形成的第二通气通道(36),前后所述第二通气通道(36)分别位于所述通气孔(34)下端,所述第一通气通道(35)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管(37),所述排气管(37)位于所述放置部(6)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37)的中端位于所述炉体(2)左右两壁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37)的一端穿过所述炉体(2)左右两壁密封连接有位于所述炉体(2)上端左右两侧的衔接管(65),所述衔接管(65)上端密封连接有整流管(38),左右所述整流管(38)之间连接有连接管(63),所述连接管(63)中端后侧密封连接有出气管(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包括炉体框架(1)、炉体(2)和位于炉体前端的密封门(19),其特征是:所述炉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框架(1)内侧,所述炉体(2)内侧设有烧制腔(4),所述炉体(2)下端左右两侧设有位于所述炉体框架(1)上端的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5)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4)左右两端的放置部(6),左右所述放置部(6)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燃烧管(7),所述放置部(6)上端固定连接有分隔条(13),所述炉体(2)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1)上的导轨(14),所述导轨(14)上端设有位于所述烧制腔(4)内侧的窑车(15),所述窑车(15)上端设有放置台(16),所述放置台(16)包括通气层(30)和位于通气层(30)上端的放置层(31),所述放置层(31)通过若干个耐温砖(32)拼接而成,所述通气层(30)通过若干个方砖(33)上下堆叠而成,所述耐温砖(32)内侧中心位置设有通气孔(34),所述通气层(30)下端设有若干个通过方砖(33)堆叠形成的第一通气通道(35),所述第一通气通道(35)上端前后两侧设有通过方砖(33)堆叠形成的第二通气通道(36),前后所述第二通气通道(36)分别位于所述通气孔(34)下端,所述第一通气通道(35)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管(37),所述排气管(37)位于所述放置部(6)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37)的中端位于所述炉体(2)左右两壁内侧,左右所述排气管(37)的一端穿过所述炉体(2)左右两壁密封连接有位于所述炉体(2)上端左右两侧的衔接管(65),所述衔接管(65)上端密封连接有整流管(38),左右所述整流管(38)之间连接有连接管(63),所述连接管(63)中端后侧密封连接有出气管(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瓷窑炉炉体,其特征是:所述炉体框架(1)前端右侧设有旋转轴(17),所述旋转轴(17)上下两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部(18),所述固定部(18)固定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1)外侧,所述密封门(19)安装在所述炉体(2)前端,所述密封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荣张旭张成鑫
申请(专利权)人:龙泉茂荣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