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17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烘干房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烘干房体上下表面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横隔板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横隔板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烘干机;两个烘干机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的内部边角位置处,两个烘干机呈中心对称布置;上端传送带组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下端传送带组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上端传送带组和下端传送带组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有益效果: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烘干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能连续大批量地进行烘干作业,并且能适用于不同的物料,贴合物料的烘干曲线,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烘干机式烘干房
本技术涉及烘干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
技术介绍
食品、果蔬、粮食的储藏、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烘干处理,常用的烘干方式有传统的太阳底下自然晒干、将生产线经过烘箱进行烘干、使用各类烘干房等;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需要大批量烘干处理的物料,需要先让一小批物料进行烘干作业,然后再将其取出,然后进行下一小批物料的烘干,如此往复进行,直至所有的待处理物料均处理完毕为止。这样的方法,面对大批量的物料,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不能使用现代化的烘干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烘干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能连续大批量地进行烘干作业,并且能适用于不同的物料,贴合物料的烘干曲线,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的双烘干机式烘干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包括烘干机、上端传送带组、下端传送带组、进料口、散落物料收集盒、出料口和烘干房体;烘干房体为矩形房体;烘干房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烘干房体上下表面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横隔板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横隔板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烘干机;两个烘干机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的内部边角位置处,两个烘干机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烘干机分别与上端传送带组和下端传送带组的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端传送带组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下端传送带组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上端传送带组和下端传送带组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下端传送带组的物料出口延伸至烘干房体的外部,为出料口;烘干房体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两个烘干机分别位于出料口的上方和对侧的位置;两个烘干机的出风方向分别指向上端传送带组和下端传送带组;下端传送带组的下端设置有散落物料收集盒;烘干房体的房体由保温材料制成;上端传送带组的运动速率比下端传送带组的运动速率大两米每小时。上述的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其中:烘干机包括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和壳体;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压缩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第一蒸发器与冷凝器和压缩机连通,组成第一个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和压缩机连通,组成第二个循环回路;壳体内部分为两个空腔,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上述的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其中:烘干房体的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和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微型处理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两个烘干机电连接,控制其启停。上述的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其中:进料口设置为斜面入口;烘干机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通过软管与外界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烘干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能连续大批量地进行烘干作业,并且能适用于不同的物料,贴合物料的烘干曲线,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本技术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1-烘干机、102-上端传送带组、103-下端传送带组、104-进料口、105-散落物料收集盒、106-出料口、107-烘干房体、1011-泠凝器、1012-第一蒸发器、1013-第二蒸发器、1014-压缩机、1015-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包括烘干机101、上端传送带组102、下端传送带组103、进料口104、散落物料收集盒105、出料口106和烘干房体107;烘干房体107为矩形房体;烘干房体10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烘干房体107上下表面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102;横隔板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103;横隔板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烘干机101;两个烘干机101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边角位置处,两个烘干机101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与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端传送带组102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下端传送带组103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下端传送带组103的物料出口延伸至烘干房体107的外部,为出料口106;烘干房体107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10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4;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位于出料口106的上方和对侧的位置;两个烘干机101的出风方向分别指向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下端设置有散落物料收集盒105;烘干房体107的房体由保温材料制成;上端传送带组102的运动速率比下端传送带组103的运动速率大两米每小时;其中:烘干机101包括冷凝器1011、第一蒸发器1012、第二蒸发器1013、压缩机1014和壳体1015;冷凝器1011、第一蒸发器1012、第二蒸发器1013和压缩机1014固定连接在壳体1015内部;第一蒸发器1012与冷凝器1011和压缩机1014连通,组成第一个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1013与冷凝器1011和压缩机1014连通,组成第二个循环回路;壳体1015内部分为两个空腔,第一蒸发器1012和第二蒸发器1013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其中: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和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微型处理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两个烘干机101电连接,控制其启停;其中:进料口104设置为斜面入口;烘干机101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通过软管与外界连通。工作时,物料进入烘干房体107,此时物料是均匀铺撒的;烘干房体107的烘干温度、湿度、时间设定,符合物料的烘干曲线,以达到最大的烘干效果;在烘干房体107的内部,横隔板隔开的上下两个空间,两个烘干机101互相循环,蒸发器吸收热量,外壁温度降低达到湿热空气的露点,湿热空气遇到蒸发器会冷凝排湿,将外界能量搬送到烘干房体107内部,对烘干房体107内连续输送的物料进行烘干作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包括烘干机(101)、上端传送带组(102)、下端传送带组(103)、进料口(104)、散落物料收集盒(105)、出料口(106)和烘干房体(107),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房体(107)为矩形房体;所述烘干房体(10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烘干房体(107)上下表面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102);横隔板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103);横隔板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烘干机(101);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边角位置处,两个烘干机(101)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与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上端传送带组(102)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所述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的物料出口延伸至烘干房体(107)的外部,为出料口(106);所述烘干房体(107)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10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4);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位于出料口(106)的上方和对侧的位置;所述两个烘干机(101)的出风方向分别指向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下端设置有散落物料收集盒(105);所述烘干房体(107)的房体由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上端传送带组(102)的运动速率比下端传送带组(103)的运动速率大两米每小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烘干机式烘干房,包括烘干机(101)、上端传送带组(102)、下端传送带组(103)、进料口(104)、散落物料收集盒(105)、出料口(106)和烘干房体(107),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房体(107)为矩形房体;所述烘干房体(10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烘干房体(107)上下表面平行的横隔板;横隔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102);横隔板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103);横隔板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烘干机(101);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边角位置处,两个烘干机(101)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与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上端传送带组(102)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所述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的物料出口延伸至烘干房体(107)的外部,为出料口(106);所述烘干房体(107)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10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4);所述两个烘干机(101)分别位于出料口(106)的上方和对侧的位置;所述两个烘干机(101)的出风方向分别指向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所述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下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予罗孝贤陈瑞余立群宋义万海滨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塞上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