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15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装置主体,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底端固定有减震装置,且减震装置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内仓,且第一内仓内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右端与清洁装置固定。该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设置有烘干箱装置主体和减震装置,其中减震装置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固定座、固定板、滑轨、滑块、铰接杆、活动杆、弹簧、活动仓和固定块,通过此装置能够保证烘干箱装置主体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烘干箱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烘干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收割后含水很高,要想让水稻达到安全仓储的条件(不霉变)必须把水稻的含水率降低到能够进行仓储的安全水分即12%为水稻仓储的安全水分,现有的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为了提高其烘干效率会在在内部增加震动电机,双风道烘干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传统的减震措施较为薄弱,产时间使用会导致外部螺丝松弛,存在安全隐患。2.现有的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的出料口长时间使用会累积较多的杂物,时间一长会结垢粘附在出料口的内壁上,工作人员清理起来较为麻烦,耗时耗力,因此亟需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减震机构较为薄弱,以及出料口污垢难以清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装置主体,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底端固定有减震装置,且减震装置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内仓,且第一内仓内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右端与清洁装置固定。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固定座、固定板、滑轨、滑块、铰接杆、活动杆、弹簧、活动仓和固定块,所述夹持板与烘干箱装置主体卡合固定,所述夹持板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底端穿过固定座与固定板固定,所述固定座与底座固定,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滑轨,且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皆与固定座内壁铰接,所述铰接杆上皆固定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皆穿过活动仓,所述活动杆皆通过弹簧与活动仓内壁连接,所述活动仓皆固定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皆固定在固定座内壁。优选的,所述铰接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铰接杆组合成的形状为“V”状,所述铰接杆皆与活动杆、活动仓和固定块组成“三角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内仓的高度大小等于清洁装置的高度大小,所述伸缩杆可伸缩距离大小大于清洁装置的宽度大小。优选的,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摇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套、第二内仓和螺纹杆,所述第二内仓与伸缩杆右端固定,所述第二内仓上设置有摇杆,且摇杆上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在螺纹套上,所述螺纹套通过轴承与第二内仓内壁连接,所述螺纹套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顶端与活塞固定。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上升高度大小等于出料口的高度大小,上升活塞的长度大小等于出料口的直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设置有烘干箱装置主体和减震装置,其中减震装置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固定座、固定板、滑轨、滑块、铰接杆、活动杆、弹簧、活动仓和固定块,当烘干箱装置主体产生震动时,力传递给夹持板,夹持板带动固定杆向下挤压,固定杆带动固定板在固定座内向下移动,固定板挤压两个滑块在滑轨内向外扩张移动,两个滑块分别带动两个铰接杆向下挤压移动,铰接杆带动活动杆在活动仓挤压弹簧产生形变,此时弹簧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抵消烘干箱装置主体自身传下来的力,同时配合活动杆和铰接杆形成的三角形结构,提高整个减震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此装置能够保证烘干箱装置主体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烘干箱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2、该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设置有第一内仓、伸缩杆和清洁装置,其中清洁装置包括摇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套、第二内仓、螺纹杆和活塞,操作人员可以将清洁装置从第一内仓内通过伸缩杆拉出底座,拉出后,清洁装置顶端的活塞正好处于出料口的下方,这时操作人员转动摇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螺纹套在第二内仓内转动,螺纹套带动螺纹杆旋转上升,螺纹杆带动活塞上升,从而对出料口内壁进行擦拭清理即可,通过次装置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程度,方便快捷对出料口内壁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清洁装置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烘干箱装置主体;2、减震装置;21、夹持板;22、固定杆;23、固定座;24、固定板;25、滑轨;26、滑块;27、铰接杆;28、活动杆;29、弹簧;210、活动仓;211、固定块;3、底座;4、第一内仓;5、伸缩杆;6、清洁装置;61、摇杆;62、第一锥形齿轮;63、第二锥形齿轮;64、螺纹套;65、第二内仓;66、螺纹杆;67、活塞;7、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装置主体1,烘干箱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出料口7,烘干箱装置主体1底端固定有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与底座3固定,减震装置2包括夹持板21、固定杆22、固定座23、固定板24、滑轨25、滑块26、铰接杆27、活动杆28、弹簧29、活动仓210和固定块211,夹持板21与烘干箱装置主体1卡合固定,夹持板2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杆22,且固定杆22底端穿过固定座23与固定板24固定,固定座23与底座3固定,固定板24上开设有滑轨25,且滑轨25与滑块26滑动连接,滑块26与铰接杆27的一端铰接,铰接杆27的另一端皆与固定座23内壁铰接,铰接杆27设置有两组,两组铰接杆27组合成的形状为“V”状,这样的设置是应为“V”状承压性能较强,铰接杆27皆与活动杆28、活动仓210和固定块211组成“三角形”,同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保证减震装置2的装置的稳定性,铰接杆27上皆固定有活动杆28,且活动杆28皆穿过活动仓210,活动杆28皆通过弹簧29与活动仓210内壁连接,活动仓210皆固定在固定块211上,固定块211皆固定在固定座23内壁,可以通过弹簧29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抵消烘干箱装置主体1本身传递下来的震动力,保证烘干箱装置主体1工作的稳定性。底座3内开设有第一内仓4,且第一内仓4内固定有伸缩杆5,伸缩杆5是采用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卷制而成的可伸缩空心圆柱体杆,其特征是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预先定型为具有记忆功能的小于杆体外径的弹力卷曲层,从而具有自紧功能,使卷曲层始终具有对伸缩杆5施加压力的弹性势能,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出料口(7),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1)固定有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与底座(3)固定,所述底座(3)开设有第一内仓(4),且第一内仓(4)固定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与清洁装置(6)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出料口(7),所述烘干箱装置主体(1)固定有减震装置(2),且减震装置(2)与底座(3)固定,所述底座(3)开设有第一内仓(4),且第一内仓(4)固定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与清洁装置(6)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子双风道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夹持板(21)、固定杆(22)、固定座(23)、固定板(24)、滑轨(25)、滑块(26)、铰接杆(27)、活动杆(28)、弹簧(29)、活动仓(210)和固定块(211),所述夹持板(21)与烘干箱装置主体(1)卡合固定,所述夹持板(2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杆(22),且固定杆(22)底端穿过固定座(23)与固定板(24)固定,所述固定座(23)与底座(3)固定,所述固定板(24)上开设有滑轨(25),且滑轨(25)与滑块(26)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6)与铰接杆(27)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杆(27)的另一端皆与固定座(23)内壁铰接,所述铰接杆(27)上皆固定有活动杆(28),且活动杆(28)皆穿过活动仓(210),所述活动杆(28)皆通过弹簧(29)与活动仓(210)内壁连接,所述活动仓(210)皆固定在固定块(211)上,所述固定块(211)皆固定在固定座(23)内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瑞卿崔龙天王俊善王永生穆希宏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汇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