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12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具有进入口及流出口的压缩机、气冷器、回热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气冷器包括冷媒通道及与冷媒通道相互传热的冷却通道。冷媒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流出口可连通。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及与回气管相互传热的制冷管。制冷管的一端与第二开口连通。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流出口或制冷管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连通。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五开口及第六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连通。回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开口及进入口连通。上述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化霜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作为一种环保高效且稳定可靠的热能综合利用系统,通常被应用于空调中。但是,当热泵系统在环境温度较低(例如环境温度低于7℃)的情况下运行时,蒸发器会结霜,当霜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后,蒸发器的传热会恶化,将严重影响热泵系统运行的能效及可靠性。因此,需要对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定期化霜。在传统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达到启动热气化霜的条件时,通常都是直接开启热气旁通电磁阀,由于从压缩机流至气冷器中的冷媒压力很大(通常大于90bar),在电磁阀开启的瞬间会对蒸发器的进口处造成巨大的压力冲击及振动。为了解决上述对蒸发器压力冲击大的问题,通常都会通过旁通电磁阀控制流入蒸发器的高温冷媒的流量,但是这种控制进入蒸发器的高温冷媒流量的方式,只能通过延长化霜时间才能达到彻底化霜的目的,故严重影响了热泵系统的化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蒸发器内冷媒压力过大而造成化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化霜效率较高的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具有进入口及流出口;气冷器,包括冷媒通道及与所述冷媒通道相互传热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流出口可连通;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及与所述回气管相互传热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流出口或所述制冷管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通;及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五开口及第六开口,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口及所述进入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的蓄热水箱,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和/或所述进液口用于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蓄热水箱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泵及水电磁阀,所述水泵及所述水电磁阀均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流量平衡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所述流量平衡阀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回气管的连通路径上,并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七开口及第八开口,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第七开口连通,所述第八开口与所述回气管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还形成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气管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油电磁阀,所述回油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气管远离所述压缩机一端的连通路径上。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上述空调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压缩机、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的换热管、回热器的回气管依次串联,可形成化霜回路;压缩机、气冷器、回热器的制冷管、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的换热管、回热器的回气管依次串联,可形成制冷回路。与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流出的冷媒需要经过回热器冷却后,再依次流经电子膨胀阀及换热管进行化霜的方式相比,由于压缩机流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直接依次流经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的换热管,缩短了压缩机到蒸发器之间的路径长度,减小了压缩机流出的高温冷媒在向蒸发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高了化霜效率;进一步的,电子膨胀阀可对压缩机流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可减小高温冷媒进入换热管的压力冲击,使得压缩机流出的冷媒全部流入换热管中进行化霜,进一步提高了化霜效率。因此,上述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调具有较高的化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图未示)及其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100。其中,空调包括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100。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100在空调中用于制冷及对蒸发器150中的霜层进行熔化。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10、气冷器120、回热器130、电子膨胀阀140及蒸发器150。压缩机110具有进入口111及流出口112。进入口111为压缩机110中冷媒的输入口,流出口112为压缩机110中冷媒的输出口。压缩机110主要用于对经进入口111流入的低温气态冷媒进行压缩之后,以得到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并经流出口112流出。气冷器120包括冷媒通道(图未示)及与冷媒通道相互传热的冷却通道(图未示)。冷媒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121及第二开口122。其中,第一开口121为冷媒通道的输入口,第二开口122为冷媒通道的流出口112。第一开口121与流出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具有进入口及流出口;/n气冷器,包括冷媒通道及与所述冷媒通道相互传热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流出口可连通;/n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及与所述回气管相互传热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n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流出口或所述制冷管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通;及/n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五开口及第六开口,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口及所述进入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具有进入口及流出口;
气冷器,包括冷媒通道及与所述冷媒通道相互传热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流出口可连通;
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及与所述回气管相互传热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流出口或所述制冷管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通;及
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五开口及第六开口,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口及所述进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包括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的蓄热水箱,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和/或所述进液口用于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蓄热水箱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冰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