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房空调系统
本技术属于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机房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房能耗越来越大,如何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用电量、提升空调机房系统的全年能效成为机房空调系统的研究聚集点。部分现有机房空调系统采用自然冷源与机械制冷相结合,但其对自然冷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能耗并不能得到有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旨在提高自然冷源的利用率,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能耗。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单元、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及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单元形成自然冷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并与所述蒸发器单元组成机械制冷循环回路;所述机房空调系统还包括水冷单元,所述水冷单元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水侧相连接并形成水冷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单元用于冷却流通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媒侧的冷媒。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房空调系统(100),包括蒸发器单元(10)、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及压缩机(40);所述第一冷凝器(20)与所述蒸发器单元(10)形成自然冷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凝器(3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40)并与所述蒸发器单元(10)组成机械制冷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水冷单元(80),所述水冷单元(80)与所述第一冷凝器(20)水侧(22)相连接并形成水冷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单元(80)用于冷却流通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0)的冷媒侧(21)的冷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空调系统(100),包括蒸发器单元(10)、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及压缩机(40);所述第一冷凝器(20)与所述蒸发器单元(10)形成自然冷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凝器(3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40)并与所述蒸发器单元(10)组成机械制冷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水冷单元(80),所述水冷单元(80)与所述第一冷凝器(20)水侧(22)相连接并形成水冷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单元(80)用于冷却流通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0)的冷媒侧(21)的冷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单元(10)包括第一蒸发器(11)及第二蒸发器(12),所述第一蒸发器(11)与所述第二蒸发器(1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11)与所述第一冷凝器(20)形成自然冷源循环回路,所述第二蒸发器(12)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0)及压缩机(40)组成机械制冷循环回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单元(80)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0)的水侧(22)及第二冷凝器(30)的水侧(32)并形成所述水冷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单元(80)能够依次冷却流通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0)的冷媒侧(21)的冷媒及流通于所述第二冷凝器(30)的冷媒侧(31)的冷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单元(80)包括冷却塔(81)和水泵(82),所述冷却塔(81)依次连接水泵(82)、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并形成所述水冷循环回路,且所述冷却塔(81)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0)的水侧(32)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与水泵低压侧(821)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83),所述第一三通阀(83)具有第一阀口(831)、第二阀口(832)和第三阀口(833),所述第一阀口(831)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0)的水侧(22)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阀口(832)与水泵高压侧(822)相连接,所述第三阀口(833)与所述第一冷凝器(20)水侧(22)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83)能够使得冷却塔(81)直接连通第二冷凝器(30)的水侧(32)并构成循环回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空调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一膨胀阀(50),所述压缩机(40)、第二冷凝器(30)及第一膨胀阀(50)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晓,钟建法,史俊茹,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