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033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8
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属于生物质锅炉和清洁供热技术领域。包括生物质控温热解气化锅炉、高温除尘器、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烟风资源化回收清洁换热塔四个模块,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依次经过上料、控温气化室、燃烧换热室、高温受热面,低氮高温烟气经高温除尘器送入石墨烯换热器,经深度脱硝后经风机送入清洁换热塔中部进烟口,并向上经多级喷淋换热及洗涤净化、除雾干燥后向上经烟囱口排出扩散,清洁换热塔的下部为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新风由烟气余热水喷淋加温加湿后不同支路送入锅炉,热网回水送入烟气余热板换预热后,再进入石墨烯换热器和锅炉本体加热,实现余热、烟气污染物、凝结水、灰渣的全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
本技术涉及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属于生物质锅炉清洁生产技术和自然资源能源分布式清洁供热

技术介绍
分布式清洁供热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现时代重大而亟需全面解决的民生课题,对于难以纳入到城市集中供热体系的城镇及农村供热用户而言,亟需摆脱散烧煤等高污染低效率且费用也较高的散烧煤等落后采暖方式的困扰,但目前的主要非煤化技术路线包括各类电采暖、空气源热泵、燃气采暖等,均存在费用较高、或需要依靠大量补贴维持的情况,在当前依托大量的分布式生物质资源,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的分布式清洁供热热源方式,有可能成为大规模解决分布式供热需求的一种供热方式,已引起产学研和政策部门的重视和深化研究与推广。目前直燃式生物质锅炉已可做到较高的热效率(新型锅炉可达到60%~80%左右),且初投资相对较低,但其锅炉排烟的污染物水平较高,烟尘、焦油类物质、二氧化硫、NOx、氯化氢等污染排放水平均可能较高,尚需进一步提高其污染防治技术。另一类非直燃式生物质热源方式首先将生物质进行热解气化,所产生的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工艺系统包括生物质控温热解气化锅炉、高温除尘器、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烟风资源化回收清洁换热塔四个模块,其中生物质控温热解气化锅炉(1)包括上料段(11)、控温气化室(14)、燃烧换热室(13)、高温受热面(12)并集成在一个锅炉本体内,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3)包括风机(31)、脱硝氧化剂装置(32)、石墨烯翅片管换热器(33)并集成在一个设备框架内,烟风资源化回收清洁换热塔(4)包括下部的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中上部的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顶部烟囱段(49)并集成在一个塔体内,其中新风(A)自锅炉助燃风全热...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生物质分布式供热的无废锅炉清洁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工艺系统包括生物质控温热解气化锅炉、高温除尘器、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烟风资源化回收清洁换热塔四个模块,其中生物质控温热解气化锅炉(1)包括上料段(11)、控温气化室(14)、燃烧换热室(13)、高温受热面(12)并集成在一个锅炉本体内,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3)包括风机(31)、脱硝氧化剂装置(32)、石墨烯翅片管换热器(33)并集成在一个设备框架内,烟风资源化回收清洁换热塔(4)包括下部的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中上部的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顶部烟囱段(49)并集成在一个塔体内,其中新风(A)自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的下部进风口(41)进入,向上经烟气余热水喷淋换热区,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的侧上部出风口经送风管道分别与控温气化室(14)的第一进风口(15)和燃烧换热室(13)的第二进风口(16)相连,高温受热面(12)的高温出烟口(17)与高温除尘器(2)的进烟口相连,高温除尘器(2)的出烟口与石墨烯换热脱硝一体化机组(3)的石墨烯翅片管换热器(33)的进烟口相连,石墨烯翅片管换热器(33)的出烟口分别与脱硝氧化剂装置(32)的臭氧出口和风机(31)的进烟口相连,风机(31)的出烟口与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的中部进烟口相连,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的中部进烟口向上依次与其内部的喷淋换热装置、洗涤净化装置及除雾干燥装置相通,其上部出口与顶部烟囱段(49)相通,顶部烟囱段(49)的顶部烟囱口与大气相通,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的底部水池出水口经高温余热泵(46)后与烟气余热板换(44)的高温侧进口相连,烟气余热板换(44)的高温侧出口分别与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的中部喷淋管和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的上部喷淋管相连,锅炉助燃风全热空预器(43)的塔底水池出水口经低温余热泵(42)后与烟气喷淋换热洗涤塔(48)的上部喷淋管相连,烟气余热板换(44)的低温侧进口与热网回水(H)的进水管相通,烟气余热板换(44)的低温侧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庭张茂勇张海鹏赵健飞石文星王宝龙陈炜刘世刚韩志刚倪文岗岑俊平熊烽晁免昌姜培朋王纯山张刚刚王福东刘利刚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