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78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涉及电气变桨滑环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用电子仪器清洗剂清洗滑环时,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也耽误了发电量的问题。防油装置包括拆卸连接在滑环外壳上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件上的储油结构以及设置在储油结构内的吸油件,连接件设置在滑道靠近油污进油的一端,吸油件与滑道的侧壁抵触,当滑道旋转时,滑道上渗漏进来的油污被擦拭在吸油件上然后储存于储油结构内。防油装置在油污流到滑道之前,对油污进行疏导和收集,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具有维持风场正常发电量和降低风电场工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变桨滑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电气变桨控制的风力发电机,变桨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件:驱动装置(电机)、齿轮箱和变桨轴承,当风向发生变化时,通过变桨驱动电机带动轴承转动从而改变叶片的迎角,使叶片保持最佳迎风状态,以达到控制作用在叶片上的扭矩和功率的目的。在主控与变桨控制器的传输中,电气变桨滑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但是由于滑环安装放置的位置比较特殊--其连接于齿轮箱的中空管,所以随着机组的运行,齿轮箱中空管渗漏油(对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气变桨通讯滑环,包括滑环外壳1、设置在滑环外壳1内的滑道2,滑环外壳1上沿着滑环的轴线开设有空腔11。电气变桨滑环的转动也是需要轴承的支撑,由于轴承处密封技术与齿轮箱中心孔轴密封技术的限制,导致齿轮箱由中心孔渗漏出的润滑油会通过滑环轴承向滑环内部渗漏,污染滑针与滑道2。油污与滑环内部磨损下来的粉状物混合成油泥,在滑针与滑道2接触部位堆积,影响接触,阻断信号传输,引发故障。近年来,这样的故障大量爆发,而现有技术中,处理故障的方式一般是用电子仪器清洗剂,清洗滑环的滑针和滑道2。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用电子仪器清洗剂清洗滑环时,必须通过专业维护人员将滑环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再将滑环重新安装上去。但是对于大容量风场来说,油污堆积阻断信号传输从而引发故障的现象有时一天多达十几个,而每次清洗滑环均要对滑环进行拆卸安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况且拆卸安装滑环对滑道和滑针进行清洗时,风力发电机无法发电,耽误了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其在油污流到滑道之前,对油污进行疏导和收集,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具有维持风场正常发电量和降低风电场工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包括拆卸连接在滑环外壳上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件上的储油结构以及设置在储油结构内的吸油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滑道靠近油污进油的一端,所述吸油件与滑道的侧壁抵触,当滑道旋转时,滑道上渗漏进来的油污被擦拭在吸油件上然后储存于储油结构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件安装在滑环外壳靠近油污进入的一端,由于滑针部分是固定于滑环机架上,滑道部分是随齿轮箱中心孔转动的,所以正常工作时,吸油件一直在擦拭油污流向滑道的必经之路。即,油污顺着滑环轴承向滑环内部渗漏时,滑道旋转,吸油件与滑道表面发生摩擦从而将渗漏进来的油污擦拭掉,吸油件上吸收的油污汇聚在储油结构内,即可实现对油污的收集和清理。油污流到滑道之前,通过防油装置对油污进行疏导和收集,将被动处理故障做到合理计划的预防性检修,减少故障的发生,能维持正常的发电量;同时减少了风电场的非计划检修时间,也降低了风电场工人劳动强度。连接件与滑环外壳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定期更换储油结构内的吸油件,即可降低由于滑环内滑道被污染而引发的故障,减少机组故障停机的概率。且清除油污的过程中不需要拆卸安装滑环,风力发电机正常工作,能维持正常的发电量,省时省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油结构包括储油腔和用于放置储油件的放置盒,滑环外壳的空腔内设置有与滑环相适配的有弧形板,弧形板中空设置形成所述储油腔,所述放置盒设置在弧形板朝向滑道的侧壁上,所述放置盒与弧形板连接处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放置盒朝向滑道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吸油件进出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与空腔相适配,便于将弧形板稳定安装在空腔内。储油结构包括储油腔和放置盒,清理油污时,放置盒内填充的吸油件首先吸附油污,接着吸油件上吸附的油污会滴落或汇集到储油腔内,避免收集的油污再次污染滑环,同时也有利于对收集的油污进行集中处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盒的开口所在的面上设置有与滑道相适配的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有利于放置盒与滑道侧壁贴合,从而有利于填充在放置盒内的吸油件与滑道侧壁贴合,有利于擦拭油污,盖上擦拭油污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放置盒一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与放置盒一体连接,避免弧形板与放置盒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而漏油,有利于更好的收集油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滑环外壳抵触的一端设置有倒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圆的设置可增大储油腔拐角处的面积,便于将储油腔内的油污倾倒出来,避免油污在拐角处的堆积从而损害弧形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与滑环外壳的摩擦,有利于延长储油腔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弧形板两侧的耳柄,所述耳柄贴合在滑环外壳的外壁上且与滑环外壳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包括两个耳柄,连接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耳柄贴合在滑环外壳的外壁上,而不是安装在内壁或其它地方,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安装弧形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耳柄与滑环外壳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螺栓实现耳柄与滑环外壳之间的拆卸连接,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更换吸油件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环外壳的外壁上预设有螺纹孔,所述耳柄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螺栓连接在腰型孔和螺纹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设有螺纹孔,用螺栓连接耳柄时较为省力,且能提高连接的效率;耳柄上设置有腰型孔,而不是普通的螺纹孔,可以对螺栓进行微调,从而有利于更稳定的将弧形板安装在滑环外壳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吸油件一直在擦拭油污流向滑道的必经之路,吸油件上吸收的油污汇聚在储油结构内,即可实现对油污的收集和清理,在油污流到滑道之前,对油污进行疏导和收集,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具有维持风场正常发电量和降低风电场工人员劳动强度;2、储油结构包括储油腔和放置盒,清理油污时,放置盒内填充的吸油件首先吸附油污,接着吸油件上吸附的油污会滴落或汇集到储油腔内,避免收集的油污再次污染滑环;3、弧形板与滑环外壳抵触的一端设置有倒圆,倒圆的设置可增大储油腔拐角处的面积,便于将储油腔内的油污倾倒出来,避免油污在拐角处的堆积从而损害弧形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滑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油装置安装在滑环外壳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防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环外壳;11、空腔;12、螺纹孔;2、滑道;3、连接件;31、耳柄;311、腰型孔;4、储油结构;41、储油腔;42、放置盒;421、开口;422、弧面;5、吸油件;6、弧形板;61、倒圆;7、进油口;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连接在滑环外壳(1)上的连接件(3)、设置在连接件(3)上的储油结构(4)以及设置在储油结构(4)内的吸油件(5),所述连接件(3)设置在滑道(2)靠近油污进油的一端,所述吸油件(5)与滑道(2)的侧壁抵触,当滑道(2)旋转时,滑道(2)上渗漏进来的油污被擦拭在吸油件(5)上然后储存于储油结构(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连接在滑环外壳(1)上的连接件(3)、设置在连接件(3)上的储油结构(4)以及设置在储油结构(4)内的吸油件(5),所述连接件(3)设置在滑道(2)靠近油污进油的一端,所述吸油件(5)与滑道(2)的侧壁抵触,当滑道(2)旋转时,滑道(2)上渗漏进来的油污被擦拭在吸油件(5)上然后储存于储油结构(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4)包括储油腔(41)和用于放置储油件的放置盒(42),滑环外壳(1)的空腔(11)内设置有与滑环相适配的有弧形板(6),弧形板(6)中空设置形成所述储油腔(41),所述放置盒(42)设置在弧形板(6)朝向滑道(2)的侧壁上,所述放置盒(42)与弧形板(6)连接处设置有进油口(7),所述放置盒(42)朝向滑道(2)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吸油件(5)进出的开口(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变桨通讯滑环防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42)的开口(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平洋高志勇班利民杨佳乐高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乌兰察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