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及防火窗,型材的截面形状整体呈方形,包括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围板和型腔,外围板环绕一圈形成型腔,型腔由内壁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外围板的上下外侧面设有若干向外凸出并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凸条之间形成凹槽。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结构简单,防火窗能满足防火要求,在满足基本防火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并且可以避免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及防火窗
本技术涉及防火窗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及防火窗。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门窗有节能要求,另外,对于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须设置避难间,以达到消防的强制规定,因此衍生出多种节能与防火二者兼得的节能防火窗产品。当前多采用铝合金断桥结构仪器网来满足节能和防火功能,断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市场上以木材、尼龙塑料较为常见。但是,采用传统的木材等作为断桥,从成本和节能环保角度看,具有较大的劣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及防火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其截面形状整体呈方形,包括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围板和型腔,所述外围板环绕一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型腔由内壁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所述外围板的上下外侧面设有若干向外凸出并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之间形成凹槽。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围板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锯齿。进一步的,型材的壁厚为2.0毫米至5.0毫米。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火窗,包括防火玻璃、铝合金窗体、以及所述的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所述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设于所述铝合金窗体内与所述铝合金窗体的内壁配合装配以形成防火断桥。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结构简单,防火窗能满足防火要求,在满足基本防火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并且可以避免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安装在防火窗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外围板,2为第一腔体,3为第二腔体,4为凸条,5为防火玻璃,6为框料,7为扇料,8为防火密封条,9为防火断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其截面形状整体呈方形,包括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围板1和型腔,外围板1环绕一圈形成型腔,型腔由内壁分割成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外围板1的上下外侧面设有若干向外凸出并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4,凸条4之间形成凹槽。在实际加工时,为保证拉挤成型的工艺性,可将型材分型面的倒圆角(R角)半径设定为1.0mm,凹槽R角设定为0.3mm。为保证型材与铝合金窗体(饰面)的装配,在外围板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锯齿,锯齿为常见的锯齿状结构,以便于稳定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型材的壁厚为2.0毫米至5.0毫米。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火窗,包括防火玻璃5、铝合金窗体、以及前述的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设于铝合金窗体内与铝合金窗体的内壁配合装配以形成防火断桥9。在本实施方式中,铝合金窗体包括框料6、扇料7、防火密封条8等,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型材设于框料6和扇料7内以形成防火断桥9。本技术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结构简单,防火窗能满足防火要求,在满足基本防火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并且可以避免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本实施方式将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充当铝合金窗体内部的断桥填充,对解决产品工艺性、成本与节能环保有较大的优势。与不饱和树脂玻纤复合型材、酚醛玻纤复合型材比较,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的性能较最优,再结合铝合金窗成熟的工艺性能,设计开发了本实施方式中铝合金饰面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做隔热断桥的节能防火窗。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其截面形状整体呈方形,包括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围板和型腔,所述外围板环绕一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型腔由内壁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所述外围板的上下外侧面设有若干向外凸出并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之间形成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其截面形状整体呈方形,包括聚氨酯玻纤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围板和型腔,所述外围板环绕一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型腔由内壁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所述外围板的上下外侧面设有若干向外凸出并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之间形成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玻纤复合型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生,苟爽,曹开东,黄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欧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