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69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涉及提审室门禁技术领域。包括门框,所述门框的上端和下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有门体,且门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滑轮,所述门框的侧壁开设有门槽,所述门槽的内部通过卡合机构与门体卡接。通过设置红外传感器、控制盒和单片机芯片,在进行关闭门体时,红外传感器检测进门处是否有物体,若是有物体将命令传输给控制盒内部的单片机芯片,通过单片机芯片向驱动电机发送指令,令其停止工作,防止在关闭门体时,造成不必要的夹伤,避免了警员和疑犯进出的被夹伤,提高了门体开关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提审室门禁
,具体为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监室门是指公安、安全、部队所管辖的看守所用于在押人员起居用房通往管理通道、室外活动场的门,该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抵抗非正常手段的开启。提审时,需要将犯人带入指定的提审房间,通过关闭提审房间门体,并锁上,防止犯人因逆反心理和提审人员产生正面冲突。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民警收监犯罪嫌疑人时,在民警打开监室门时的瞬间,监室内的犯罪嫌疑人从监室内冲出监室门想要逃脱,监室门若是正在关闭,可能会造成对疑犯的夹伤,而且警员在进进出出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造成夹伤,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急需研发一种防夹伤的自锁门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具备防止对民警或者疑犯造成夹伤等优点,解决了原有门禁安全度不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防止对民警或者疑犯造成夹伤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包括门框和卡合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包括门框(1)和卡合槽(7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的上端和下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滑道(3),所述滑道(3)的内部通过滑轮(4)滑动连接有门体(5),且门体(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滑轮(4),所述门框(1)的侧壁开设有门槽(6),所述门槽(6)的内部通过卡合机构(7)与门体(5)卡接,所述卡合机构(7)的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门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9),所述门体(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块(10),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11),且丝杆(11)贯穿驱动块(10)与驱动块(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包括门框(1)和卡合槽(7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的上端和下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滑道(3),所述滑道(3)的内部通过滑轮(4)滑动连接有门体(5),且门体(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滑轮(4),所述门框(1)的侧壁开设有门槽(6),所述门槽(6)的内部通过卡合机构(7)与门体(5)卡接,所述卡合机构(7)的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门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9),所述门体(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块(10),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11),且丝杆(11)贯穿驱动块(10)与驱动块(10)螺纹连接,所述门框(1)的侧壁设有控制盒(12),所述控制盒(12)的内部嵌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9)启停的按钮(13),所述门槽(6)的内侧设有红外传感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审室门防夹伤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的侧壁开设有轮槽(15),且滑轮(4)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在轮槽(15)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临安康宁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