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曙光专利>正文

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69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包括窗外框,外窗体,内窗体,控制折板,外窗体固定在窗外框的上部位置,内窗体嵌入在窗外框内侧的滑槽内并能在其内上下滑动而不脱离,外窗框的下侧边框上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板,内窗框的下侧边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控制折板处在空腔所处位置,控制折板由外侧板,内侧板,竖板,压板组成,外侧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弧板,推动内窗体向上过程中,弧板能够正好越过到卡板上方将弧板勾住,而后下按压板能够使得外侧板摆动并使得弧板脱离卡板,这样内窗体边能够正常下落将窗户关闭,其主要的特点采用上下推拉的方式,使得人们从正常的视野高度来看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
本技术涉及窗户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
技术介绍
窗户为一般建筑物的必要构造,用以透光通风,无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工业厂房等,都有必要设置窗户来保证采光与通风,窗户给人的感官大小除了受窗框本身的面积大小影响外,窗扇能够打开的窗口面积也非常重要,若窗扇能够打开的开口面积很小,也一样会给人压抑的感觉,实际就是影响了人们观察视线以及与外界充分接触的程度。现在窗户为了避免坠落危险,很多采用左右推拉的开闭形式,这样使得窗户本身能够完全打开获得的开口面积只有窗户整体的面积的一部分,如正常左右推拉的窗户,只能完全打开窗户整体的一半面积,导致人们能够获得的视野较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其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上下推拉的方式,使得人们从正常的视野高度来看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角度。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包括窗外框,外窗体,内窗体,控制折板,所述窗外框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其内侧一周设置有连贯的滑槽,所述外窗体由外窗框与透光板组成,所述内窗体由内窗框与透光板组成,所述外窗框与内窗框也同样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所述透光板分别嵌入在外窗框与内窗框的内侧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外窗体与内窗体,即两片窗扇,所述透光板可以采用玻璃板也可以采用树脂板,所述外窗体的宽度等于窗外框的内宽,所述外窗体嵌入设置在窗外框的内边框上,所述外窗体的上侧边与窗外框的上侧边框内侧固定,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与窗外框的左侧边框及右侧边框的内侧固定,这样使得外窗体固定在窗外框的上部位置,另外,所述外窗体贴靠于滑槽所处位置(外窗体并未嵌入在滑槽内,其位置是固定的),所述内窗体的厚度小于窗外框内侧的滑槽的内宽,所述内窗体嵌入在窗外框内侧的滑槽内并能在其内上下滑动而不脱离,当所述内窗体滑动至最上方时,即内窗体的上边框顶靠到滑槽的最上侧时,所述内窗体的下侧边框与外窗体的下侧边框平齐,此时窗户的下部即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内窗体滑动至最下方时,即内窗体的下侧边框顶靠到滑槽的最下侧时,所述内窗体的上侧边框与外窗体的下侧边框平齐,即此时外窗体与内窗体完全将窗外框封闭,窗户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外窗框的下侧边框上的右侧边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前端上端面设置有长条形的凹陷深槽,所述内窗框的下侧边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控制折板处在空腔所处位置,所述控制折板由外侧板,内侧板,竖板,压板组成,所述外侧板底侧边固定连接在内侧板的左侧边,所述竖板的底侧边固定连接在内侧板的右侧边,所述压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在竖板的顶侧边,从而组成控制折板,实质上,控制折板由同一道金属板材折弯形成,为了方便表达,将其各个部件拆开描述,可以采用不锈钢板等高强度板折弯而成,所述外侧板底侧边与内侧板的左侧边之间的连接部位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内侧板处在空腔内,所述外侧板伸出在内窗框的下侧边框的外部,并且外侧板朝向左侧上方,所述转轴固定设置在空腔左侧部位的两侧内壁上,且外侧板与内侧板能够相对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操控内侧板的右侧部位来控制外侧板的摆动,所述竖板穿过空腔的右侧上方且压板处于内窗框的下侧边框的上方,从而在边框外部控制下按压板能够下压内侧板的右侧部位。所述外侧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板,所述内侧板的右侧部位下方与空腔内的底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从而内侧板下压后松开又能在弹簧的作用下反弹回升,推动内窗体向上至最上方的过程中,且不对压板进行下按的状态下,弧板能够正好滑过外窗框上的卡板所处位置且越过到卡板上方,同时弧板的末端部位能够陷入在卡板上的凹陷深槽内,相当于凹陷深槽部位将弧板勾住,阻止其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阻止内窗体下落,使之固定于最上方位置,这样窗户便处于打开状态,而后下按压板能够使得外侧板摆动并使得弧板脱离卡板,这样内窗体便能够正常下落将窗户关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打开窗户的方式是上下推拉的,相比左右推拉的窗户,本技术可以获得更大的无阻碍视角,尤其是在窗户宽度有限的情况下,若是左右两扇推拉式的窗户,能够打开的部位只有一半,从人的视角高度看,另一半光线受玻璃与窗框阻碍,比较压抑,特别是整体左右宽度小于50cm的窗户,而本技术窗扇向上打开,能够有效极大利用宽度范围,从人的视角高度看,相当于整个窗户完全被打开,因为推至最上方的窗扇已经脱离人的正常高度视角。另外,本技术的实现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尤其是在将内窗体下拉关闭时,可以同时下按下压板进行操作,操作上比较顺手。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板的前端侧边下方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朝向左侧下方且倾斜设置,这样有利于弧板移动至该处时越过到卡板的上方。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上下端位置分别在内侧板的下侧部位与空腔内的底侧部位上固定设置有凸柱,所述弹簧的上下端分别套在凸柱上,这样保证了弹簧下压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窗户完全关闭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窗户半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窗户完全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A-A截面示意图(压板未被下压状态)。图5为本技术中A-A截面示意图(压板被下压状态)。图6为本技术中控制折板及卡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包括窗外框1,外窗体2,内窗体3,控制折板4,如图1所示,所述窗外框1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其内侧一周设置有连贯的滑槽11,所述外窗体2由外窗框2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内窗体3由内窗框3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也同样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所述透光板5分别嵌入在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的内侧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外窗体2与内窗体3,即两片窗扇,所述透光板5可以采用玻璃板也可以采用树脂板,所述外窗体2的宽度等于窗外框1的内宽,所述外窗体2嵌入设置在窗外框1的内边框上,所述外窗体2的上侧边与窗外框1的上侧边框内侧固定,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与窗外框1的左侧边框及右侧边框的内侧固定,这样使得外窗体2固定在窗外框1的上部位置,另外,所述外窗体2贴靠于滑槽11所处位置(外窗体2并未嵌入在滑槽11内,其位置是固定的),如图2所示,所述内窗体3的厚度小于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的内宽,所述内窗体3嵌入在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内并能在其内上下滑动而不脱离,如图3所示,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上方时,即内窗体3的上边框顶靠到滑槽11的最上侧时,所述内窗体3的下侧边框与外窗体2的下侧边框平齐,此时窗户的下部即处于打开状态,如图1所示,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下方时,即内窗体3的下侧边框顶靠到滑槽11的最下侧时,所述内窗体3的上侧边框与外窗体2的下侧边框平齐,即此时外窗体2与内窗体3完全将窗外框1封闭,窗户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上的右侧边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板22,如图4中A-A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外框(1),外窗体(2),内窗体(3),控制折板(4),所述窗外框(1)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其内侧一周设置有连贯的滑槽(11),所述外窗体(2)由外窗框(2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内窗体(3)由内窗框(3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也同样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所述透光板(5)分别嵌入在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的内侧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外窗体(2)与内窗体(3),所述外窗体(2)的宽度等于窗外框(1)的内宽,所述外窗体(2)嵌入设置在窗外框(1)的内边框上,所述外窗体(2)的上侧边与窗外框(1)的上侧边框内侧固定,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与窗外框(1)的左侧边框及右侧边框的内侧固定,使得外窗体(2)固定在窗外框(1)的上部位置,另外,所述外窗体(2)贴靠于滑槽(11)所处位置,所述内窗体(3)的厚度小于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的内宽,所述内窗体(3)嵌入在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内并能在其内上下滑动而不脱离,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上方时,所述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与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平齐,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下方时,所述内窗框(31)的上侧边框与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平齐;/n所述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上的右侧边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板(22),所述卡板(22)的前端上端面设置有长条形的凹陷深槽(23),所述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2),所述控制折板(4)处在空腔(32)所处位置,所述控制折板(4)由外侧板(41),内侧板(42),竖板(43),压板(44)组成,所述外侧板(41)底侧边固定连接在内侧板(42)的左侧边,所述竖板(43)的底侧边固定连接在内侧板(42)的右侧边,所述压板(44)的左侧边固定连接在竖板(43)的顶侧边,从而组成控制折板(4),所述外侧板(41)底侧边与内侧板(42)的左侧边之间的连接部位两侧设置有转轴(45),所述内侧板(42)处在空腔(32)内,所述外侧板(41)伸出在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的外部,并且外侧板(41)朝向左侧上方,所述转轴(45)固定设置在空腔(32)左侧部位的两侧内壁上,且外侧板(41)与内侧板(42)能够相对转轴(45)进行转动,所述竖板(43)穿过空腔(32)的右侧上方且压板(44)处于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的上方,控制下按压板(44)能够下压内侧板(42)的右侧部位;/n所述外侧板(41)的顶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板(46),所述内侧板(42)的右侧部位下方与空腔(32)内的底侧之间设置有弹簧(6),内侧板(42)下压后松开又能在弹簧(6)的作用下反弹回升,推动内窗体(3)向上至最上方的过程中,且不对压板(44)进行下按的状态下,弧板(46)能够正好滑过外窗框(21)上的卡板(22)所处位置且越过到卡板(22)上方,同时弧板(46)的末端部位能够陷入在卡板(22)上的凹陷深槽(23)内,而后下按压板(44)能够使得外侧板(41)摆动并使得弧板(46)脱离卡板(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角开阔的上下推拉形式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外框(1),外窗体(2),内窗体(3),控制折板(4),所述窗外框(1)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其内侧一周设置有连贯的滑槽(11),所述外窗体(2)由外窗框(2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内窗体(3)由内窗框(31)与透光板(5)组成,所述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也同样为内外均为矩形状的框体结构,所述透光板(5)分别嵌入在外窗框(21)与内窗框(31)的内侧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外窗体(2)与内窗体(3),所述外窗体(2)的宽度等于窗外框(1)的内宽,所述外窗体(2)嵌入设置在窗外框(1)的内边框上,所述外窗体(2)的上侧边与窗外框(1)的上侧边框内侧固定,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与窗外框(1)的左侧边框及右侧边框的内侧固定,使得外窗体(2)固定在窗外框(1)的上部位置,另外,所述外窗体(2)贴靠于滑槽(11)所处位置,所述内窗体(3)的厚度小于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的内宽,所述内窗体(3)嵌入在窗外框(1)内侧的滑槽(11)内并能在其内上下滑动而不脱离,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上方时,所述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与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平齐,当所述内窗体(3)滑动至最下方时,所述内窗框(31)的上侧边框与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平齐;
所述外窗框(21)的下侧边框上的右侧边位置固定设置有卡板(22),所述卡板(22)的前端上端面设置有长条形的凹陷深槽(23),所述内窗框(31)的下侧边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2),所述控制折板(4)处在空腔(32)所处位置,所述控制折板(4)由外侧板(41),内侧板(42),竖板(43),压板(44)组成,所述外侧板(41)底侧边固定连接在内侧板(42)的左侧边,所述竖板(43)的底侧边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戴曙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