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及汽车,以实现对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速度进行控制。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导杆;沿轴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导杆的外圆周侧的至少两个导电接触片,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不同所述导电接触片的电阻值不同,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连接有用于连通车载电源的供电线;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的滑管,所述滑管内部固定有可随所述滑管同步滑动的导电接触管;所述导电接触管连接有用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连通的连接线;所述滑管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电接触管滑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接触片接触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窗玻璃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窗,就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玻璃的升降,它取代了传统的转动摇柄升降玻璃。使得玻璃的升降轻便化、舒适化、自动化。现在的汽车内一般安装的都是电动车窗,现有的电动车窗虽然方便,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现有的一般的汽车玻璃升降都是一种速度的,不易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和不同用车环境进行调节汽车玻璃升降的速度,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型汽车玻璃升降控制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及汽车,以实现对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速度进行控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导杆;沿轴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导杆的外圆周侧的至少两个导电接触片,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不同所述导电接触片的电阻值不同,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连接有用于连通车载电源的供电线;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的滑管,所述滑管内部固定有可随所述滑管同步滑动的导电接触管;所述导电接触管连接有用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连通的连接线;所述滑管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电接触管滑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接触片接触的位置。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导杆进行固定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门装配的装配孔。优选地,所述导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导杆内表面的至少两个导电孔,每一所述导电接触片分别覆盖在一个所述导电孔。优选地,所述导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导杆内表面的通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杆之间通过呈中空的第一连接管连接,与各个所述导电接触片连接的供电线依次穿过所述导电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管后与车载电源连接;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滑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优选地,所述滑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导电接触管的安装槽,所述滑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安装槽的连接孔,连接所述导电接触管的连接线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接触片采用铜制成;所述导电接触片呈环状;所述导电接触片为三个,三个所述导电接触片的电阻值依次增大。优选地,所述导杆上螺接有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所述滑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螺帽和所述第二螺帽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呈L型布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载电源、车门和布置在车门内的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还包括上述的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的安装板通过穿过装配孔的螺钉固定在车门上;所述连接线和所述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连通;所述供电线和所述车载电源连通。本技术是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的设置,进而便于对滑管的滑动进行限制,避免使滑管从导杆滑出,通过设置多个导电接触片,当接触管分别与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片接触的时候对汽车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的电阻进行控制,进而使得电流发生变化,在对汽车玻璃进行升降的时候,其升降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应用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对导杆的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进而在操作滑管的时候更加方便,通过将安装板设置成L型结构,在安装的时候更加稳定,可以将该装置安装在汽车内的多个位置,让该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合理通过多个导电接触片的设置,可以形成不同阻值大小的电阻,从而可以对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速度进行控制,应用在多种情况,且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符合汽车车窗玻璃升降领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杆;11、导电接触片;12、滑管;13、导电接触管;14、连接线;15、供电线;16、第一螺帽;17、第二螺帽;2、安装板;21、螺钉;22、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3、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4、车窗驱动电机;5、车窗玻璃;6、车载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导杆1;沿轴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导杆1的外圆周侧的至少两个导电接触片11,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之间设置有间隙,不同所述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值不同,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连接有用于连通车载电源6的供电线15;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1上的滑管12,所述滑管12内部固定有可随所述滑管12同步滑动的导电接触管13;所述导电接触管13连接有用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连通的连接线14;所述滑管12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电接触管13滑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接触的位置。其中,导杆1为采用不导电的硬质材质制成,例如,通过在铁管外表面喷涂不导电的绝缘液体来使得导杆1整体不会导电。导电接触片11主要采用铜制成,导电接触片11为环状结构,导电接触片11套设在导杆1的外表面上。其中,如图3所示,和导电接触管13连接的连接线14在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接通且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和车窗驱动电机4连接后,当导电接触管13和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片11接触时,导电接触管13和导电接触片11形成的电路和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串联,形成串联电路;由于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不同,使串联电路的整体电流和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呈反比,在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较大时,串联电路的整体电流较小;在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较小时,串联电路的整体电流较大。由于不同的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值不同,在导电接触管13和不同的导电接触片11接触时,接入到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中的电组不同,使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输出给车窗驱动电机4的驱动电流不同,进而对车窗驱动电机4的转速进行了控制,达到对车窗玻璃升降速度进行控制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导电接触管13和电阻值较大的导电接触片11接触时,接入到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中的电阻变大,使输出到车窗驱动电机4的驱动电流变小,车窗驱动电机4的转速随输入电流减小而减小,车窗玻璃4的升降速度减慢;反之,在导电接触管13和电阻值较小的导电接触片11接触时,接入到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中的电阻变小,使输出到车窗驱动电机4的驱动电流变大,车窗驱动电机4的转速随输入电流增大而增大,车窗玻璃5的升降速度增快。对于导电接触片11来说,为了便于导电接触片11和车载电源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中空的导杆(1);/n沿轴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导杆(1)的外圆周侧的至少两个导电接触片(11),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之间设置有间隙,不同所述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值不同,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连接有用于连通车载电源(6)的供电线(15);/n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1)上的滑管(12),所述滑管(12)内部固定有可随所述滑管(12)同步滑动的导电接触管(13);所述导电接触管(13)连接有用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连通的连接线(14);/n所述滑管(12)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电接触管(13)滑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接触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玻璃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中空的导杆(1);
沿轴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导杆(1)的外圆周侧的至少两个导电接触片(11),相邻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之间设置有间隙,不同所述导电接触片(11)的电阻值不同,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连接有用于连通车载电源(6)的供电线(15);
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1)上的滑管(12),所述滑管(12)内部固定有可随所述滑管(12)同步滑动的导电接触管(13);所述导电接触管(13)连接有用于与车窗玻璃升降系统控制电路(3)连通的连接线(14);
所述滑管(12)滑动时,带动所述导电接触管(13)滑动至与其中一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导杆(1)进行固定的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用于与车门装配的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导杆(1)内表面的至少两个导电孔,每一所述导电接触片(11)分别覆盖一个所述导电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导杆(1)内表面的通孔;
所述安装板(2)和所述导杆(1)之间通过呈中空的第一连接管(22)连接,与各个所述导电接触片(11)连接的供电线(15)依次穿过所述导电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管(22)后与车载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善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