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67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包括壳体,与壳体上的安装柱转动相连的摆臂,及限位扭簧,限位扭簧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两端的支承臂和工作臂,自支承臂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一安装脚,及自工作臂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相平行且位于本体的同一侧;壳体上形成供第一安装脚伸入的第一安装孔,摆臂上形成供第二安装脚伸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脚端部和第二安装脚端部的高度差为L,第一安装孔顶部开口所在平面和第二安装孔底部所在平面的高度差为H,L大于H。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长度差异、第一安装孔顶部和第二安装孔底部的高度差,可直观判断限位扭簧是否装配正确,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动门锁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
技术介绍
扭簧在汽车电动门锁中的应用非常频繁,但是扭簧体积小、结构简单,其在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将两个支脚安装在错误位置,由于扭簧安装过程需要预紧,拆卸重新安装也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错误时能及时发现,结构简单的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包括壳体,与壳体上的安装柱转动相连的摆臂,及限位扭簧,所述限位扭簧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两端的支承臂和工作臂,自支承臂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一安装脚,及自工作臂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相平行且位于本体的同一侧;所述壳体上形成供第一安装脚伸入的第一安装孔,摆臂上形成供第二安装脚伸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脚端部和第二安装脚端部的高度差为L,第一安装孔顶部开口所在平面和第二安装孔底部所在平面的高度差为H,L大于H。本技术利用第一安装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上的安装柱(11)转动相连的摆臂(2),及限位扭簧(3),所述限位扭簧(3)包括本体(31),位于本体(31)两端的支承臂(32)和工作臂(33),自支承臂(32)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一安装脚(321),及自工作臂(33)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安装脚(331),第一安装脚(321)和第二安装脚(331)相平行且位于本体(31)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上形成供第一安装脚(321)伸入的第一安装孔(12),摆臂(2)上形成供第二安装脚(331)伸入的第二安装孔(21),第一安装脚(321)端部和第二安装脚(331)端部的高度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上的安装柱(11)转动相连的摆臂(2),及限位扭簧(3),所述限位扭簧(3)包括本体(31),位于本体(31)两端的支承臂(32)和工作臂(33),自支承臂(32)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一安装脚(321),及自工作臂(33)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安装脚(331),第一安装脚(321)和第二安装脚(331)相平行且位于本体(31)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上形成供第一安装脚(321)伸入的第一安装孔(12),摆臂(2)上形成供第二安装脚(331)伸入的第二安装孔(21),第一安装脚(321)端部和第二安装脚(331)端部的高度差为L,第一安装孔(12)顶部开口所在平面和第二安装孔(21)底部所在平面的高度差为H,L大于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可自初始位置以安装柱(11)为中心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第一角度,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安装柱(11)中心、第一安装孔(12)中心和第二安装孔(21)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门锁的限位扭簧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摆臂(2)自初始位置以安装柱(11)为中心轴顺时针摆动第一角度时,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1)之间的间距为L2,于摆臂(2)自初始位置以安装柱(11)为中心轴逆时针摆动第一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冰赵青松韩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