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思月专利>正文

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58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8
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由均为刚性材质并具有长度延伸的外立面挡块、内立面挡块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两挡块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垂直方向的高度,两挡块间的夹持间距应能以间隙方式容纳配合防护网和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在内立面挡块上设置有用于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相互固定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在安全防护网受到来自任何方向的冲击外力时,通过其能在三维空间方向上具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全方位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且其在施工中的使用安装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安全防护网进行全方位防护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修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广为普及,随之而来的建筑设备和施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目前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修建,多已采用通过群机操控的悬空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即原“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代替了传统的全高度搭设落地固定脚手架方式施工,即通过安装不超过5层楼高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随建筑楼层的增高,脚手架随之悬空逐次升高施工。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出现,实现了脚手架由静止到运动的跨跃,其最大特点和优势是节能和环保,因而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虽建筑楼层修建的增高,这种节约优势的体现越显著。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通常是由搭设的4~5层楼高的脚手架架体结构,以及相应的升降系统、防坠系统、防倾斜系统、同步控制系统、停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共同组成。由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施工是用4~5层高的架体采用群机操作悬空升降的方式代替了原来需搭设全高度层楼高的脚手架架体的悬空操作,因此安全防护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传统使用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安全防护设施一般采用的是柔性的高密度聚乙烯密目安全网,因其防冲击安全性较差,目前已逐步被如冲孔钢板网等金属材质的安全网所取代。为解决这类钢板网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架体之间常规采用的铁丝绑扎连接、半边扣连接和螺栓直接连接等刚性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CN109779276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曾报道了一种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安全防护网的连接结构,为具有U形的夹持空间的结构件,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外立面中用于承挂安全防护网的角钢等横向承挂结构夹持配合后,再与安全防护网的横梁架紧固连接后即可。实践中发现,其所具有的柔性活动的范围仅局限于在内-外的一维方向上,几乎没有左右和/或上下方向上的活动范围,而在施工过程中不同因素使防护网受到的外力冲击实际上可能来自任何方向,因此其有效的柔性变形范围较为局限,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保护。另一方面,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安装使用上也有尚待改进完善之处。例如,若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架体承力构件采用的不是角钢或是角钢的安装方向与提示方向不一致,则也会对其安装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经进一步改进后能对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进行全方位防护的连接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是由均为刚性材质并具有长度延伸的外立面挡块、内立面挡块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其外立面挡块和内立面挡块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垂直方向的高度;外立面挡块与内立面挡块间的夹持间距应能以间隙配合方式容纳防护网及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在内立面挡块上并设置有用于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包括立杆或横杆)相互固定的如螺栓连接孔等相应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立面挡块和内立面挡块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垂直方向的高度,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间隙配合在槽型夹持状结构体中的防护网及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在意外情况下脱出槽外导致事故的可能。上述结构中所述的由外立面挡块、内立面挡块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其可以为整体加工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使所述外立面挡块和内立面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间,为采用螺栓或焊接等不同形式的可拆装或不可拆装的组合连接式的结构。试验结果显示,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外立面挡块与内立面挡块间的夹持间距,与防护网和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间的容纳配合间隙,通常情况下控制在1-3毫米范围内即可满足需要。施工使用中,上述结构形式的连接结构,一般优先用于对设置为底层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连接。在上述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至少在其结构中所述的外立面挡块的下方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挡块,使其在用于对非最底层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连接时,该向下延伸的限位挡块的档卡功能,还可以同时对其下层的防护网的上方进行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护安全性。本技术上述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的使用安装非常简便,适用范围广泛,不受任何限制,用螺栓或其它适当的连接方式将其内立面挡块与稳固连接在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支架立杆或横杆后,将相应的防护网直接卡置承托于外立面挡块与内立面挡块间的槽型夹持空间中即可。在施工过程中,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无论突然受到来自任何方向的冲击外力时,由于本技术上述防护连接结构中的槽型夹持空间既可以使防护网被限位而保持稳定,但又不是被定位于固定位置上,而是可以在槽型的夹持空间中作单一或复合的前/后、左/右、上/下适度范围的移动,使所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冲击外力都能被更有效地得到缓冲并迅速扩散传递给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架体,提高了在上下、左右和内外三维方向上的全方位抗击外力冲击的缓冲能力,保证和提高了安全性,特别是一旦有人员不慎坠落而撞击到安全防护网后,这种三维方向上的全方位缓冲功能也更有利于减轻撞击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防护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防护连接结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防护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防护连接结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本技术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由均为钢质材料制成、并具有长度延伸的外立面挡块1、内立面挡块2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3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该底部承托块3与内、外立面挡块构成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可以为整体加工而成的一体结构形式,也可以采用由其底部的承托块3与外立面挡块1和/或内立面挡块2以螺栓等连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其中外立面挡块1和内立面挡块2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5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的垂直方向的高度,外立面挡块1与内立面挡块2间的夹持间距应能以可以有1-3毫米位移间隙的方式容纳配合防护网5和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在内立面挡块2上设置有用于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相互固定螺栓孔等适当形式的连接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防护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通过其内立面挡块2上的螺栓孔,用螺栓8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立杆(或横杆)7相互紧固连接后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由均为刚性材质并具有长度延伸的外立面挡块(1)、内立面挡块(2)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3)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外立面挡块(1)和内立面挡块(2)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5)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垂直方向的高度,外立面挡块(1)与内立面挡块(2)间的夹持间距应能以间隙方式容纳配合防护网(5)和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在内立面挡块(2)上设置有用于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相互固定的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由均为刚性材质并具有长度延伸的外立面挡块(1)、内立面挡块(2)及连接于其底部的承托块(3)构成的横截面为凵形的槽型夹持状结构体,外立面挡块(1)和内立面挡块(2)的高度应不低于防护网(5)的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垂直方向的高度,外立面挡块(1)与内立面挡块(2)间的夹持间距应能以间隙方式容纳配合防护网(5)和其横向支撑梁或支撑框(6),在内立面挡块(2)上设置有用于与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相互固定的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防护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立面挡块(1)、内立面挡块(2)及连接于其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思月苏泉云苏燕苏茂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思月苏泉云苏茂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