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53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基座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棉;增高墙板,所述增高墙板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上方;T型槽,所述T型槽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一侧;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增高墙板的底部;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上;第二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通过在基座墙板的内部填充吸音棉进行消音,避免噪声污染,同时可以增强地板基座的整体韧性,防止热胀冷缩导致墙板上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隔墙作为房屋建筑的一种墙板,它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把自重传给楼板层,隔墙应满足自重轻、隔声、防火等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分隔墙板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分割墙板的固定能力和分割效果,分割墙板的各个部分之间通常十分紧凑,导致分割墙板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因为热障冷缩导致分割墙板上出现裂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解决了分割墙板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因为热障冷缩导致分割墙板上出现裂痕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基座墙板,所述基座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棉;增高墙板,所述增高墙板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上方;T型槽,所述T型槽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一侧;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增高墙板的底部;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上;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增高墙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发泡水泥保温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吸音棉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岩棉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岩棉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T型块,所述T型块上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贯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T型块底部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槽和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调节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弹簧,所述第一压力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均匀设置在所述T型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调节槽开设于所述T型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槽开设于所述T型槽内壁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调节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调节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弹簧,所述第二压力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均匀设置在所述T型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二调节槽开设于所述增高墙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槽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通过在基座墙板的内部填充吸音棉进行消音,避免噪声污染,同时可以增强地板基座的整体韧性,防止热胀冷缩导致墙板上出现裂纹,基座墙板通过岩棉板进行防火,防止火势蔓延,通过发泡水泥保温板进行阻热,对基座墙板的一侧进行保护。(2)、该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当需要安装增高墙板时,向T型槽的内部推动T型块,第一固定块的顶部为斜面,T型块移动的过程中会下压第一固定块的顶部使得第一固定块向第一调节槽的底部移动,不会阻碍到T型块的移动,当T型块完全移动到T型槽的内部时,第一压力弹簧向上推动第一固定块并通过第一固定块对T型块和基座墙板进行固定,同理,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对增高墙板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便于对增高墙板的快速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移动的智能制造控制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座墙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基座墙板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墙板、11-钢筋混凝土层、12-岩棉板、13-发泡水泥保温板、14-隔音棉、2-增高墙板、3-T型槽、4-安装组件、41-T型块、42-贯穿槽、5-第一固定组件、51-第一调节槽、52-第一固定槽、53-第一压力弹簧、54-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组件、61-第二调节槽、62-第二固定槽、63-第二压力弹簧、64-第二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包括基座墙板1,所述基座墙板1包括钢筋混凝土层11,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12,所述岩棉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水泥保温板13,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13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棉14;增高墙板2,所述增高墙板2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1的上方;T型槽3,所述T型槽3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1的一侧;安装组件4,所述安装组件4固定于所述增高墙板2的底部;第一固定组件5,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1上;第二固定组件6,所述第二固定组件6设置于所述增高墙板2上。通过钢筋混凝土层增强基座墙板的1支撑能力,通过在基座墙板1的内部填充吸音棉进行消音,避免噪声污染,同时可以增强地板基座的整体韧性,防止热胀冷缩导致墙板上出现裂纹,墙板上涂油涂料,增强基座墙板1的美观性,使得基座墙板1的表面更加平整,增高墙板2和基座墙板1的材质一致。通过将T型块41和T型槽3对基座墙板1和增高墙板2的进行安装,操作简单,方加强对便安装增高墙板2,通过第一固定组件5和第二固定组件加强对增高墙板2的固定,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64均为钢制,强度高,结构稳定,使得对增高墙板2的固定更加稳固。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13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发泡水泥保温板13分别设置于所述吸音棉14的两侧。发泡水泥保温板13保温性能好,材料消耗少,且使用过程无污粉尘危害。所述岩棉板1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岩棉板1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13的两侧。岩棉板12具有较强的防水阻热性能。所述安装组件4包括T型块41,所述T型块41上开设有贯穿槽42,所述贯穿槽42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贯穿槽42分别开设于所述T型块41底部的两侧。通过安装组件4方便对增高墙板2的安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调节槽51和第一固定槽52,所述第一调节槽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弹簧53,所述第一压力弹簧5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4,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均匀设置在所述T型槽3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调节槽开设于所述T型槽3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槽52开设于所述T型槽3内壁的顶部。通过第一固定组件5方便对T型块41和基座墙板1的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组件6包括第二调节槽61和第二固定槽62,所述第二调节槽6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弹簧63,所述第二压力弹簧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64,所述第二固定组件6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墙板,所述基座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棉;/n增高墙板,所述增高墙板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上方;/nT型槽,所述T型槽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一侧;/n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增高墙板的底部;/n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上;/n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增高墙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墙板,所述基座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棉;
增高墙板,所述增高墙板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上方;
T型槽,所述T型槽开设于所述基座墙板的一侧;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于所述增高墙板的底部;
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墙板上;
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增高墙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发泡水泥保温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吸音棉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岩棉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组合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T型块,所述T型块上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共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贯穿槽分别开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全林光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