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84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包括绿化带,呈下沉式设置在路基的内侧位置,绿化带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雨水篦子、鹅卵石层、土壤层、超细滤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雨水篦子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第三过滤层下部设置过水槽,过水槽下部连通出水管,出水管具两端出口,分别连接位于路基内部的蓄水箱;蓄水箱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连接抽水管,抽水管另一端贯穿路基并朝向绿化带,且该端设置旋转喷头;蓄水箱上还连接有加药管,加药管贯穿路基,且在路基的表面设置有与加药管匹配的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下雨天时绿化带植被水泡而导致枯萎甚至死亡的问题,同时对雨水加以利用,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及利用领域,特别涉及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在城市中,绿化带具有重要地位。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在下雨天时,绿化带常会将雨水聚积,不仅无法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利用,还对绿化带内的植被形成了压力,导致植被泡水过久枯萎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解决了下雨天时绿化带植被水泡而导致枯萎甚至死亡的问题,同时对雨水加以利用,节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包括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呈下沉式设置在路基(1)的内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雨水篦子(2)、鹅卵石层(3)、土壤层(4)、超细滤层(5)、第一过滤层(6)、第二过滤层(7)和第三过滤层(8);所述雨水篦子(2)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9);所述第三过滤层(8)的下部设置有过水槽(10),所述过水槽(10)的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具有两端出口,分别连接有位于所述路基(1)内部的蓄水箱(12);所述蓄水箱(12)内设置有抽水泵(13),所述抽水泵(13)连接有抽水管(14),所述抽水管(14)另一端贯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包括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呈下沉式设置在路基(1)的内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雨水篦子(2)、鹅卵石层(3)、土壤层(4)、超细滤层(5)、第一过滤层(6)、第二过滤层(7)和第三过滤层(8);所述雨水篦子(2)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9);所述第三过滤层(8)的下部设置有过水槽(10),所述过水槽(10)的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具有两端出口,分别连接有位于所述路基(1)内部的蓄水箱(12);所述蓄水箱(12)内设置有抽水泵(13),所述抽水泵(13)连接有抽水管(14),所述抽水管(14)另一端贯穿所述路基(1)并朝向所述绿化带,且该端设置有旋转喷头(15);所述蓄水箱(12)上还连接有加药管(16),所述加药管(16)贯穿所述路基(1),且在所述路基(1)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加药管(16)匹配的封盖(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14)位于所述路基(1)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改孟丹姜慧新韩雄伟盘伟范东峰周鑫杨雪建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