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7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包括防阻塞配件主体以及装配在防阻塞配件主体内部的清洁过滤装置,防阻塞配件主体包括定位管和设置在定位管顶部的环形卡座,清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杆、中心杆、旋转块、滤筒、漏斗状滤网、橡胶卡环、伞状引水板、固定杆和刮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时,脏水沿着伞状引水板斜面冲击定位管内侧壁,接着呈倾斜状态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水流通过漏斗状滤网流至下水道内部,堵塞物被过滤,由于漏斗状滤网呈倾斜状,提高了其过滤面积,且水流呈倾斜状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可将漏斗状滤网上过滤的堵塞冲击至滤筒内部,避免滤网上堆积堵塞物,影响其流通量,使用周期长,无需人员经常对堵塞物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
本技术涉及管道配件
,具体的涉及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家庭厨房和盥洗室的水槽下水都直接与建筑下水管连接且多以长流洗涤方式用水,下水管淤塞成为常发事件,正常情况下水管淤塞不外乎两方面原因:1、流量小、流速慢,污物在弯道处沉积堵塞管道,2、温度剧变,油污在下水管道内壁凝结生长,使管道内径不断缩小最终堵塞,现有下水管道一般都不具备过滤清洁功能,清洁方式多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十分浪费时间。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12月28日授权了一件名为“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的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201820648219.6,该专利通过添加移动杆、环形连接件、连接杆、导向环以及滤网,该设计实现了下水道防阻塞以及清洁的功能,解决了现有下水管道一般都不具备过滤清洁功能,清洁方式多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十分浪费时间的问题,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滤网水平设置,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堵塞物堆积在滤网上堵塞滤孔,影响流通量,使用周期较短需要人员经常对垃圾进行处理,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包括防阻塞配件主体以及装配在防阻塞配件主体内部的清洁过滤装置,所述防阻塞配件主体包括定位管和设置在定位管顶部的环形卡座,所述清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杆、中心杆、旋转块、滤筒、漏斗状滤网、橡胶卡环、伞状引水板、固定杆和刮杆,所述固定环卡设在环形卡座内侧,所述固定环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连接杆,且六个连接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中心杆,且中心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块,所述中心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设置有滤筒,且滤筒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滤网,所述漏斗状滤网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卡环,所述连接杆与橡胶卡环之间的伞状引水板,所述滤筒内侧的中心杆外侧垂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定位管一端的顶部倾斜设置有刮杆。优选的,所述刮杆下侧面设置有毛刷。优选的,所述刮杆与漏斗状滤网的倾斜度相同,且刮杆紧贴于漏斗状滤网内侧面。优选的,所述滤筒和漏斗状滤网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橡胶卡环的外径、漏斗状滤网的最大直径和滤筒的直径之和与定位管的内径相等。3.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心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设置滤筒,且滤筒的顶部设置漏斗状滤网,漏斗状滤网的外侧设置卡环,连接杆与卡环之间的伞状引水板,应用时,脏水沿着伞状引水板斜面冲击在定位管内侧壁,接着呈倾斜状态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水流通过漏斗状滤网流至下水道内部,脏水中的堵塞物被漏斗状滤网过滤上表面,由于漏斗状滤网呈倾斜状,提高了其过滤面积,且水流呈倾斜状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可将漏斗状滤网上过滤的堵塞冲击至滤筒内部,避免滤网上堆积堵塞物,影响其流通量,使用周期长,无需人员经常对堵塞物进行清理。2、本技术滤筒内侧的中心杆外侧垂直设置固定杆,固定杆远离定位管一端的顶部倾斜设置刮杆,人员可转动旋转块通过中心杆带动刮杆转动,通过刮杆将沾附在漏斗状滤网上残留的细小杂质进行清理,且由于刮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杆上,这样在转动时具有将杂质向下带动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定位管,2-滤筒,3-橡胶卡环,4-中心杆,5-伞状引水板,6-旋转块,7-连接杆,8-固定环,9-环形卡座,10-刮杆,11-漏斗状滤网,12-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包括防阻塞配件主体以及装配在防阻塞配件主体内部的清洁过滤装置,防阻塞配件主体包括定位管1和设置在定位管1顶部的环形卡座9,清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环8、连接杆7、中心杆4、旋转块6、滤筒2、漏斗状滤网11、橡胶卡环3、伞状引水板5、固定杆12和刮杆10,固定环8卡设在环形卡座9内侧,固定环8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连接杆7,且六个连接杆7远离固定环8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中心杆4,且中心杆4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块6,中心杆4的底端通过轴承设置有滤筒2,且滤筒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滤网11,滤筒2和漏斗状滤网11一体成型,漏斗状滤网11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卡环3,橡胶卡环3的外径、漏斗状滤网11的最大直径和滤筒2的直径之和与定位管1的内径相等,连接杆7与橡胶卡环3之间的伞状引水板5,滤筒2内侧的中心杆4外侧垂直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远离定位管1一端的顶部倾斜设置有刮杆10,刮杆10下侧面设置有毛刷,刮杆10与漏斗状滤网11的倾斜度相同,且刮杆10紧贴于漏斗状滤网11内侧面。工作原理:应用时,脏水沿着伞状引水板斜面冲击在定位管内侧壁,接着呈倾斜状态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水流通过漏斗状滤网流至下水道内部,脏水中的堵塞物被漏斗状滤网过滤上表面,由于漏斗状滤网呈倾斜状,提高了其过滤面积,且水流呈倾斜状冲击在漏斗状滤网上,可将漏斗状滤网上过滤的堵塞冲击至滤筒内部,避免滤网上堆积堵塞物,影响其流通量,使用周期长,无需人员经常对堵塞物进行清理,并且人员可转动旋转块通过中心杆带动刮杆转动,通过刮杆将沾附在漏斗状滤网上残留的细小杂质进行清理,且由于刮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杆上,这样在转动时具有将杂质向下带动的作用。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包括防阻塞配件主体以及装配在防阻塞配件主体内部的清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塞配件主体包括定位管(1)和设置在定位管(1)顶部的环形卡座(9),所述清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环(8)、连接杆(7)、中心杆(4)、旋转块(6)、滤筒(2)、漏斗状滤网(11)、橡胶卡环(3)、伞状引水板(5)、固定杆(12)和刮杆(10),所述固定环(8)卡设在环形卡座(9)内侧,所述固定环(8)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连接杆(7),且六个连接杆(7)远离固定环(8)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中心杆(4),且中心杆(4)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块(6),所述中心杆(4)的底端通过轴承设置有滤筒(2),且滤筒(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滤网(11),所述漏斗状滤网(11)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卡环(3),所述连接杆(7)与橡胶卡环(3)之间的伞状引水板(5),所述滤筒(2)内侧的中心杆(4)外侧垂直设置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远离定位管(1)一端的顶部倾斜设置有刮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下水管道配件,包括防阻塞配件主体以及装配在防阻塞配件主体内部的清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塞配件主体包括定位管(1)和设置在定位管(1)顶部的环形卡座(9),所述清洁过滤装置包括固定环(8)、连接杆(7)、中心杆(4)、旋转块(6)、滤筒(2)、漏斗状滤网(11)、橡胶卡环(3)、伞状引水板(5)、固定杆(12)和刮杆(10),所述固定环(8)卡设在环形卡座(9)内侧,所述固定环(8)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连接杆(7),且六个连接杆(7)远离固定环(8)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中心杆(4),且中心杆(4)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块(6),所述中心杆(4)的底端通过轴承设置有滤筒(2),且滤筒(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滤网(11),所述漏斗状滤网(11)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卡环(3),所述连接杆(7)与橡胶卡环(3)之间的伞状引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万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