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互相套装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并插入限位销将二者锁死;将爬模装置通过内层套筒插口插入井口加以固定,在外层套筒周围进行道路结构层铺设;通过提升钩提起外层套筒调整高度,继续进行铺装;如果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超出外层套筒的伸缩范围,先在井口内侧砌筑井壁,再利用爬模装置边砌筑边进行施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简单、经济、方便操作并且周转使用率高;道路结构层摊铺行进过程中,爬模装置交替使用;道路结构层摊铺完成后,井口处避免了二次开挖,避免井口处铺装材料浪费,井口位置方便精确找出,节约工期,节省人力;井的垂直度易控,误差小,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施工方法中,位于道路结构层内的砌筑井施工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道路结构层分层摊铺,因此井口处施工时,往往造成不便。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井口处铺设钢板,待铺设完成后,施工人员找到预先铺设钢板的位置(井口位置),然后将铺设的道路结构层材料挖除,这种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井口处摊铺材料造成浪费。(2)道路结构层材料铺设完成后,钢板位置难以精确找出;(3)摊铺机摊铺过程中,钢板容易拖移,造成摊铺材料落入井内,难以清理;(4)井口处结构层铺设材料凿除井口不规则,质量难以保证,且影响美观性;(5)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6)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道路主要包括沥青道路和水泥混凝土道路;道路结构层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和面层;为保证施工质量,高等级沥青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和面层以及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基层通常由多层铺装层摊铺而成。本技术适用于沥青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和面层以及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基层,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限位通孔、限位销、提升钩、盖板、铰接销、盖板起钩、内层套筒插口和内层套筒平台;其中,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均为圆筒状,外层套筒的内径大于内层套筒的外径,外层套筒共轴的套装在内层套筒外,中心轴为竖直方向;内层套筒的高度等于外层套筒的高度,高度为道路结构层中最大的单层铺装层的厚度;在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多排限位通孔,每一排平行中心轴的限位通孔包括多个等间距的限位通孔,各排限位通孔关于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相对应的限位通孔中插入限位销将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锁死;在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提升钩;在外层套筒的顶部盖有盖板,盖板大小与外层套筒的外边缘一致,盖板的边缘对应提升钩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从而盖板盖在外层套筒上时,提升钩通过盖板的凹槽露出至上表面,并使得盖板的下表面边缘贴合外层套筒的上表面,在限位销锁死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时,通过提升钩提升整个爬模装置;盖板的边缘与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通过铰接销连接,从而盖板能够绕着铰接销开合;在盖板的边缘与铰接销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盖板起钩;内层套筒的底边缘下表面连接水平的内层套筒平台,内层套筒平台的形状为环形,内层套筒平台的内边缘下表面固定连接圆筒状的内层套筒插口,内层套筒插口的外径小于井室或井筒的内径,内层套筒、内层套筒平台和内层套筒插口共轴且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内层套筒、外层套筒和盖板的材料采用钢板、铸铁或高强度聚合物。每一排限位通孔中相邻的两个限位通孔的间距为2~5cm;限位通孔的孔径为5~12mm。内层套筒插口的高度为10~30cm。外层套筒的外径L等于井口的直径D与二倍的砌筑的厚度d之和,即L=D+2d。内层套筒的外径L’等于外层套筒L减去二倍外层套筒壁厚δ再减去二倍内外层套筒预留间隙α,即L’=L-2δ-2α,α为2~5mm。内层套筒插口的外径l等于井口的直径D减去二倍的井内壁与内层套筒插口的外壁的预留间隙ε,即l=D-2ε,ε为2~5mm。环形的内层套筒平台的外径等于内层套筒的外径,内层套筒平台的内径等于内层套筒插口的内径。本技术的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内层套筒插口插入井室或井筒内,从而固定爬模装置,内层套筒平台位于井口上;2)外层套筒的外壁涂覆有隔离剂或脱模剂;3)爬模装置的外层套筒周围进行道路结构层铺设,插入井室或井筒内的内层套筒插口,防止摊铺机摊铺行进过程中,将爬模装置拖移;4)通过盖板起钩掀开盖板,将限位销从限位通孔中拔出,由提升钩提起外层套筒,调整高度,使外层套筒的高度高出当前铺装层,并等于预铺装的下一单层铺装层的厚度;然后限位销插入限位通孔内,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锁死,从而确定外层套筒的高度,并且内层套筒起到支撑受力作用;5)盖上盖板,摊铺下一单层铺装层,插入井室或井筒内的内层套筒插口,防止摊铺机摊铺行进过程中,将爬模装置拖移;6)如果道路结构层的多层铺装层的厚度超出外层套筒的伸缩范围,则在限位销锁死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的条件下,通过提升钩将整个爬模装置取出,在已铺设的井口内侧进行井壁砌筑,当井壁砌筑达到当前铺装层的高度后,再将爬模装置固定于井壁砌筑上,重复步骤2)~5),继续利用爬模装置边砌筑边进行施工;7)为保证路面外观质量,沥青道路结构层由下往上铺设至倒数第二铺装层或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基层最上一层时,在限位销锁死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的条件下,通过提升钩将整个爬模装置取出,然后进行井口内侧井壁砌筑,当砌筑高度满足井盖安装要求后,停止砌筑,并安装井盖;8)当井盖安装完毕,进行沥青道路结构层的最后一铺装层铺设或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面层铺设。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采用互相套装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并在相对应的限位通孔内插入限位销将二者锁死;将爬模装置通过内层套筒插口插入井口加以固定,在外层套筒周围进行道路结构层铺设;通过提升钩提起外层套筒调整高度,继续进行铺装;如果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超出外层套筒的伸缩范围,在已铺设的井口内侧进行井壁砌筑,再利用爬模装置边砌筑边进行施工;本技术工艺简单、经济、方便操作并且周转使用率高;道路结构层摊铺行进过程中,爬模装置交替使用;道路结构层摊铺完成后,井口处避免了二次开挖,避免井口处铺装材料浪费,井口位置方便精确找出,节约工期,节省人力;井的垂直度易控,误差小,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a)为外部构造图,(b)为内部构造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为井室、井筒和井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沥青道路结构层由下往上依次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层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为1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厚度为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则内层套筒7和外层套筒2都设计为高18cm,壁厚为10mm钢管,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距离上下边缘设置限位通孔,限位通孔的间距2cm,限位通孔直径为10mm。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包括:内层套筒7、外层套筒2、限位通孔8、限位销1、提升钩5、盖板4、铰接销6、盖板起钩3、内层套筒插口9和内层套筒平台10;其中,内层套筒7和外层套筒2均为圆筒状,外层套筒2的内径不下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所述道路结构层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和面层;所述爬模装置适用于沥青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和面层以及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模装置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限位通孔、限位销、提升钩、盖板、铰接销、盖板起钩、内层套筒插口和内层套筒平台;其中,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均为圆筒状,外层套筒的内径大于内层套筒的外径,外层套筒共轴的套装在内层套筒外,中心轴为竖直方向;内层套筒的高度等于外层套筒的高度,高度为道路结构层中最大的单层铺装层的厚度;在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多排限位通孔,每一排平行中心轴的限位通孔包括多个等间距的限位通孔,各排限位通孔关于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相对应的限位通孔中插入限位销将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锁死;在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提升钩;在外层套筒的顶部盖有盖板,盖板大小与外层套筒的外边缘一致,盖板的边缘对应提升钩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从而盖板盖在外层套筒上时,提升钩通过盖板的凹槽露出至上表面,并使得盖板的下表面边缘贴合外层套筒的上表面,在限位销锁死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时,通过提升钩提升整个爬模装置;盖板的边缘与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通过铰接销连接,从而盖板能够绕着铰接销开合;在盖板的边缘与铰接销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盖板起钩;内层套筒的底边缘下表面连接水平的内层套筒平台,内层套筒平台的形状为环形,内层套筒平台的内边缘下表面固定连接圆筒状的内层套筒插口,内层套筒插口的外径小于井室或井筒的内径,内层套筒、内层套筒平台和内层套筒插口共轴且固定连接为一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道路结构层砌筑井施工的爬模装置,所述道路结构层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和面层;所述爬模装置适用于沥青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和面层以及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层的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模装置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限位通孔、限位销、提升钩、盖板、铰接销、盖板起钩、内层套筒插口和内层套筒平台;其中,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均为圆筒状,外层套筒的内径大于内层套筒的外径,外层套筒共轴的套装在内层套筒外,中心轴为竖直方向;内层套筒的高度等于外层套筒的高度,高度为道路结构层中最大的单层铺装层的厚度;在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多排限位通孔,每一排平行中心轴的限位通孔包括多个等间距的限位通孔,各排限位通孔关于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相对应的限位通孔中插入限位销将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锁死;在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提升钩;在外层套筒的顶部盖有盖板,盖板大小与外层套筒的外边缘一致,盖板的边缘对应提升钩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从而盖板盖在外层套筒上时,提升钩通过盖板的凹槽露出至上表面,并使得盖板的下表面边缘贴合外层套筒的上表面,在限位销锁死内层套筒和外层套筒时,通过提升钩提升整个爬模装置;盖板的边缘与外层套筒的顶部边缘通过铰接销连接,从而盖板能够绕着铰接销开合;在盖板的边缘与铰接销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盖板起钩;内层套筒的底边缘下表面连接水平的内层套筒平台,内层套筒平台的形状为环形,内层套筒平台的内边缘下表面固定连接圆筒状的内层套筒插口,内层套筒插口的外径小于井室或井筒的内径,内层套筒、内层套筒平台和内层套筒插口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文,王元坤,郝一泽,李先迪,刘林,王宁宁,姚奉彬,任荷,王艳迪,陈世鑫,倪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