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连接件及浇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板连接件及浇筑模板。所述模板连接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顶板之间具有上颈部,所述连接部与底板之间具有下颈部;所述上颈部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一模板,使得顶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的顶端与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颈部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二模板,使得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模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部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模板拆卸、后期抹灰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连接件及浇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连接件及浇筑模板,属于PC住宅工业化领域(建筑)。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模板工程多采用木模板、铝模板或者是钢模板。此类型模板均有安装及拆卸等过程,拆模后根据浇筑效果,普遍需要进行二次抹灰处理,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建筑成本偏高。如现有专利CN208363102U公开了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地下通道浇筑模板,这种浇筑模板由一整块第一模板和一整块第二模板制成,制造成本很高,且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模板连接件及浇筑模板,该模板连接件可以有效地解决模板拆卸、后期抹灰处理的问题,可以大大简化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板连接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顶板之间具有上颈部,所述连接部与底板之间具有下颈部;所述上颈部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一模板,使得顶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的顶端与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颈部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二模板,使得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模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部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由此,通过这种特有的模板连接件,可以将第一模板卡固在上颈部,将第二模板卡固在下颈部,从而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形成浇筑间隙,作为浇筑模板进行浇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容易卡入,一般会留3-5mm的公差,换句话说,顶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冗余间隙。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更好地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固定,所述顶板和底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不小于连接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优选地,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板。基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浇筑模板,其包括多个第一模板和多个第二模板;多个第一模板通过所述的模板连接件的上颈部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上表面,多个第二模板通过所述的模板连接件的下颈部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形成浇筑间隙。优选地,相邻四个第一模板或相邻四个第二模板的交接处设有一个所述模板连接件。为了保证连接有效,所述模板连接件的上颈部的厚度不小于第一模板的厚度,所述模板连接件的下颈部的厚度不小于第二模板的厚度。上颈部或下颈部的厚度一般略大于第一模板或第二模板的厚度,通常大3-5mm,以方便安装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为了进一步提高浇筑模板的可靠性,所述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根向所述第二模板方向延伸的立柱,和/或所述第二模板具有至少一根向所述第一模板方向延伸的立柱。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模板具有4根向所述第二模板方向延伸的立柱,和/或所述第二模板具有4根向所述第一模板方向延伸的立柱。优选地,所述立柱与所述模板连接件固定在一起。这样立柱和模板连接件互相支撑,保证浇筑模板的稳固性。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为矩形板,且在矩形板的四角设有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浇筑模板采用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浇筑标准模板的成品质量。浇筑模板浇筑完成后,模板免拆除,简化了施工工艺,且模板表观质量好,可以避免二次抹灰。本技术的浇筑模块通过模板连接件有效组合,安装效率高,也简化了模板安装工艺,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板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模板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浇筑模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立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轴测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模板或第二模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一种浇筑模板,如图3-5所示,包括多个第一模板11和多个第二模板12。多个第一模板11通过模板连接件20的上颈部4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上表面,多个第二模板12通过模板连接件20的下颈部5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模板11与第二模板12之间形成浇筑间隙30。使用时,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均垂直于地面设置,浇筑后形成墙板。如图1和2所示,所述模板连接件20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适合在浇筑模板中部的四块第一模板11或第二模板12的拼接处,另一种适合在浇筑模板边缘的两块第一模板11或第二模板12的拼接处。结合图1和2可以看出,两种模板连接件20均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顶板1之间具有上颈部4,所述连接部3与底板2之间具有下颈部5;所述上颈部4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一模板11,使得顶板1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顶端与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下颈部5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二模板12,使得底板2的上表面与第二模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最好地,所述顶板1和底板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不小于连接部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本实施例的模板连接件20的外观形状类似于哑铃状,两端大、中间小,或者采用直杆连接,连接杆两端预留连接凹槽,凹槽宽度大于模板厚度,模板进行卡槽安装。根据强度和安装便捷性要求,模板连接件20可采用混凝土或其它类型材料。如图3所示,相邻四个第一模板11或相邻四个第二模板12的交接处设有一个所述模板连接件20。所述模板连接件20的上颈部4的厚度不小于第一模板11的厚度,所述模板连接件20的下颈部5的厚度不小于第二模板12的厚度。为了提高浇筑模板的稳固性,所述第一模板11具有至少一根(最好是4根)向所述第二模板12方向延伸的立柱。所述第二模板12具有至少一根(最好是4根)向所述第一模板11方向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模板连接件20固定在一起。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均是一种标准化小型混凝土(水泥板)模板。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根据重量及强度控制情况,尺寸一般为(400mm-2000mm)*(400mm-2000mm)不等,厚度可控制为15mm-40mm不等。如图6所示,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四角留有缺口,缺口处后期安装连接组件。施工时,进入标准层剪力墙模板施工,完成钢筋绑扎工序后,开始首层模板连接件及模板安装,首层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二层模板连接件安装。二层模板连接件安装完成后,开始二层模板安装,后续重复模板连接件及模板安装,直至上层楼板底,完成整个墙面模板安装。整个墙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顶板(1)之间具有上颈部(4),所述连接部(3)与底板(2)之间具有下颈部(5);/n所述上颈部(4)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一模板(11),使得顶板(1)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顶端与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贴合;/n所述下颈部(5)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二模板(12),使得底板(2)的上表面与第二模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顶板(1)之间具有上颈部(4),所述连接部(3)与底板(2)之间具有下颈部(5);
所述上颈部(4)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一模板(11),使得顶板(1)的下表面与第一模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顶端与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下颈部(5)用于卡接浇筑模板的第二模板(12),使得底板(2)的上表面与第二模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部(3)的底端与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和底板(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不小于连接部(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和底板(2)均为矩形板。


4.一种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模板(11)和多个第二模板(12);多个第一模板(11)通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板连接件(20)的上颈部(4)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上表面,多个第二模板(12)通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板连接件(20)的下颈部(5)拼接形成浇筑模板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模板(11)与第二模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正元
申请(专利权)人: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