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3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属于边坡生态复绿技术领域。边坡(6)的上端设有台阶坡顶土挡(2),坡面上铺设固坡草绳(1)和覆土(5),固坡草绳(1)间隔设置,固坡草绳(1)上端埋于台阶坡顶土挡(2)下,中下部固坡草绳(1)编织成菱形格栅网;还包括固坡锚杆(3),固坡锚杆(3)间隔设置在菱形格栅网网孔交点处,并将固坡草绳(1)固定在边坡(6)上,且网孔内设有绿植(4)。本结构采用固坡草绳(1)编织成菱形格栅网固定于坡面,坡面铺设覆土(5),减少覆土(5)用量。解决高陡边坡生态恢复直接倾倒覆土(5)复绿,在遇降雨形成汇流造成表面覆土(5)易被冲走,导致坡面复绿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属于边坡生态复绿

技术介绍
根据《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排土场堆排类型主要为山坡型、沟谷型、平地形为主。对于山坡型和沟谷型随山体地形堆排,一般第一台阶受地形影响,高度不易受设计控制,排土场堆排时坡面角度主要受堆排物料影响,难以控制在规范要求角度内,因此排土场第一台阶容易形成超高边坡。实际排土场建设时,按规范要求其边坡高度不超过30m,坡度不超过35°,山坡及沟谷型受地形条件影响,底部台阶难以控制在规范要求内。生态恢复时需要对高陡边坡进行相应的削坡降段,对于边坡底部台阶,进行相应的削坡降段容易造成“掏坡脚”,影响上部土场稳定性。采用一般直接覆土恢复,特别是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若直接倾倒覆土,再混合一定比例草籽或坡面植树,在遇强降雨或降雨形成汇流时,表面覆土及草籽易随洪水冲走,且被洪水带走的覆土中,相当比例为肥沃土壤,导致坡面复绿效果不佳。采用现有的草垫覆盖、喷播等方式受地形条件及成本高的影响不适宜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6)的上端设置有台阶坡顶土挡(2),坡面上依次铺设有若干固坡草绳(1)和覆土(5),所述固坡草绳(1)间隔设置,固坡草绳(1)的上端埋于台阶坡顶土挡(2)下,位于边坡(6)坡面上的固坡草绳(1)段编织成菱形格栅网;还包括固坡锚杆(3),所述固坡锚杆(3)间隔设置在固坡草绳(1)编织成的菱形格栅网网孔之间的交点处,并可将固坡草绳(1)固定在边坡(6)上,且设置有固坡锚杆(3)处的菱形格栅网网孔内设置有绿植(4)。/n

【技术特征摘要】
1.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6)的上端设置有台阶坡顶土挡(2),坡面上依次铺设有若干固坡草绳(1)和覆土(5),所述固坡草绳(1)间隔设置,固坡草绳(1)的上端埋于台阶坡顶土挡(2)下,位于边坡(6)坡面上的固坡草绳(1)段编织成菱形格栅网;还包括固坡锚杆(3),所述固坡锚杆(3)间隔设置在固坡草绳(1)编织成的菱形格栅网网孔之间的交点处,并可将固坡草绳(1)固定在边坡(6)上,且设置有固坡锚杆(3)处的菱形格栅网网孔内设置有绿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坡草绳(1)由三根直径为1.5cm的细草绳绑扎形成,且细草绳每隔0.5m采用钢丝绑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埋于上部台阶坡顶土挡(2)之下的固坡草绳(1)长度减去台阶坡顶土挡(2)的宽度差不小于2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坡顶土挡(2)为两级阶梯型土挡结构,且两级阶梯土挡的坡比为1:1,所述台阶坡顶土挡(2)采用废石堆砌而成,且每级阶梯土挡顶宽为0.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殷德慧胡键庞鑫夏禄清张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