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2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该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包括板体组件、支杆和移动组件。所述板体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板,所述支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一个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个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支板,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旋转块、定位杆和行走轮,所述旋转块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旋转块,将行走轮位于旋转块的下方,并且通过将支杆拆除,使支板可以转动,将支板和底板贴合在一起,减小本装置的体积,当行走轮转动时,便可以带动底板和支板移动,使本装置的移动更方便,此外,将支杆拆除,操作人员便可以单独携带支杆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建筑施工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挖设基坑。在基坑的挖设时,基坑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为了应对这样的现象,通常会使用一些支撑装置来对基坑进行支撑,支撑装置通常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现有的支撑装置不方便移动,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建筑施工支撑结构,旨在改善传统支撑装置不便移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包括板体组件、支杆和移动组件。所述板体组件包括底板和支板,所述支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一个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个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支板,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旋转块、定位杆和行走轮,所述旋转块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表面,所述定位杆和所述行走轮分别安装于所述旋转块的两侧,所述支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相对应的定位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板的边缘通过锁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板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杆的固定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和卡块,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支板侧面,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座体内,且通过弹簧与所述座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凸块和螺杆,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支杆的端部,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凸块表面,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板的表面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一端螺接于所述螺孔内。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和所述支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规格与所述凸块相匹配。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旋转块的表面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通槽槽内壁。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的端部固定有锥头,所述锥头的表面开设有排泥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锥头相对应的锥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在移动本装置时,转动旋转块,使行走轮位于旋转块的下方,然后将支杆拆除,使支板可以转动,将支板转动到底板表面,并使定位杆插入定位孔内,可以限制旋转块的转动,当行走轮转动时,便可以带动底板和支板移动,使本装置的移动更方便,此外,将支板和底板贴合在一起,有利于操作人员移动本装置,将支杆拆除,操作人员便可以单独携带支杆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板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定位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板体组件;110-底板;111-通槽;112-转杆;120-支板;121-定位孔;122-螺孔;123-凹槽;130-固定座;131-座体;132-卡块;133-弹簧;140-锁扣;200-支杆;210-连接件;211-凸块;212-螺杆;300-移动组件;310-旋转块;320-定位杆;321-锥头;330-行走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包括板体组件100、支杆200和移动组件300。其中,支杆200用于支撑板体组件100,移动组件300用于带动板体组件100移动,使板体组件100的转运更加方便。请参阅图1-3,板体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和支板120,支板120转动安装于底板110一侧,在具体实施时,底板110与支板120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组件(100),所述板体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和支板(120),所述支板(12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10)一侧;/n支杆(200),所述支杆(200)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210),一个所述连接件(210)螺接于所述底板(110),另一个所述连接件(210)螺接于所述支板(120);/n移动组件(300),所述移动组件(300)包括旋转块(310)、定位杆(320)和行走轮(330),所述旋转块(31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10)表面,所述定位杆(320)和所述行走轮(330)分别安装于所述旋转块(310)的两侧,所述支板(120)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320)相对应的定位孔(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组件(100),所述板体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和支板(120),所述支板(12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10)一侧;
支杆(200),所述支杆(200)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210),一个所述连接件(210)螺接于所述底板(110),另一个所述连接件(210)螺接于所述支板(120);
移动组件(300),所述移动组件(300)包括旋转块(310)、定位杆(320)和行走轮(330),所述旋转块(31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10)表面,所述定位杆(320)和所述行走轮(330)分别安装于所述旋转块(310)的两侧,所述支板(120)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320)相对应的定位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与所述支板(120)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和所述支板(120)的边缘通过锁扣(1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20)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杆(200)的固定座(1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30)包括座体(131)和卡块(1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义柯邓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