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及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2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及加固结构,其中,注浆灌注结构包括基桩、沿桩基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注浆孔、放置在注浆孔中的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孔上部与注浆管之间的环形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包括钢管段、与钢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花管段以及与花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锥状段,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孔同轴线且所述注浆管的底部抵在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上,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于桩基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注浆灌注结构,采用在桩基外侧周向设置注浆孔,注浆孔中设置注浆管,注浆孔的上部设置环形混凝土层,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非常方便注浆和加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及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涉及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加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桩基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经常会出现地质勘察结果与工程实际地质环境条件不符和由于施工工艺等因素所导致的桩基工程原始设计方案施工完成后桩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此时桩基桩身完整,桩径和桩长也已经固定不变,但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承载力被高估10%范围内。桩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桩基工程在施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桩底下还存在溶洞等工程问题。针对这种承载力低于设计值10%范围内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缺乏灌注结构以及灌注后形成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桩身完整、由于直径不足或桩长不足造成的承载力低于设计值10%范围内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以及注浆加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为: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包括基桩、沿桩基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注浆孔、放置在注浆孔中的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孔上部与注浆管之间的环形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包括钢管段、与钢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花管段以及与花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锥状段,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孔同轴线且所述注浆管的底部抵在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上,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于桩基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注浆孔的直径110cm,距离所述基桩的外壁100cm。优选的,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50cm,所述注浆管的壁厚≥3mm,所述注浆管的长度超出桩基的高度70cm,其中,所述注浆管的上部超出桩顶20cm。优选的,所述花管段的长度为100cm,内径5cm,花管侧壁上的出浆孔孔径为0.5cm~0.8cm,下端部出浆孔与注浆管管底距离为10cm。优选的,所述锥状段具有加工缝隙,所述锥状段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防止注浆液从锥状段流出的利用铁丝捆扎的胶带层。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加固结构,包括上述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以及利用该灌注结构灌注形成的混凝土填充层,所述混凝土填充层填充于注浆孔和注浆管之间且上端与所述环形混凝土层相接。本技术中的注浆灌注结构,采用在桩基外侧周向设置注浆孔,注浆孔中设置注浆管,注浆孔的上部设置环形混凝土层,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非常方便注浆和加压。使用的时候,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孔中注入水泥浆液,注浆孔中的空气通过注浆孔与环形水泥层之间的结合处逸出,继续加注水泥浆液,使得水泥浆液压力增大,挤压注浆孔孔壁和底部,使得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并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并与注浆灌注结构一起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即注浆加固结构。注浆加固结构,增强了局部土层区域内土体的强度与整体性,从而提高了基桩承载力。特别是针对桩身完整、由于直径不足或桩长不足造成的承载力低于设计值10%范围内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此加固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注浆灌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注浆加固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施例的方案做详细阐述实施例1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桩1、沿桩基周向均匀分布的三个注浆孔2、放置在注浆孔中的注浆管4以及设于注浆孔上部与注浆管之间的环形混凝土层3,注浆管包括钢管段、与钢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花管段8以及与花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锥状段11,注浆管与注浆孔同轴线且注浆管的底部抵在注浆孔2的底面上,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桩基的底面,注浆管的顶部高于桩基1的顶部也就是高出地面6,注浆孔的直径110cm,距离基桩的外壁100cm,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桩基的底面50cm,注浆管的壁厚≥3mm,本实施例采用3mm,注浆管的长度超出桩基的高度70cm,其中,注浆管的上部超出桩基的桩顶20cm,花管段的长度为100cm,内径5cm,花管侧壁上的出浆孔9的孔径为0.5cm~0.8cm,本实施例中采用0.6cm,花管的下端部的出浆孔与注浆管管底距离为10cm,本实施例中,锥状段由注浆管下段切割后焊接而成,具有加工缝隙,注浆管为现有技术,市场可买到,由于加工缝隙的存在,注浆过程中容易将底部冲击出坑洞,因此,锥状段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防止注浆液从锥状段流出的利用铁丝捆扎的胶带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底部封闭锥状段,锥状段焊接在花管底部,该结构的注浆管市场也有售,该结构的注浆管无需设置胶带层。本实施例的的注浆灌注结构,采用在桩基外侧周向设置注浆孔,注浆孔中设置注浆管,注浆孔的上部设置环形混凝土层,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非常方便注浆和加压。使用的时候,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孔中注入水泥浆液,注浆孔中的空气通过注浆孔与环形水泥层之间的结合处逸出,继续加注水泥浆液,使得水泥浆液压力增大,挤压注浆孔孔壁和底部,使得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并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并与注浆灌注结构一起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即注浆加固结构。实施例2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加固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上述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以及利用该灌注结构灌注形成的混凝土填充层12,混凝土填充层填充于注浆孔和注浆管之间且上端与环形混凝土层相接。注浆加固结构,增强了局部土层区域内土体的强度与整体性,从而提高了基桩承载力。特别是针对桩身完整、由于直径不足或桩长不足造成的承载力低于设计值10%范围内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此加固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加固结构的形成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在所需加固基桩外壁100cm处成三个均匀分布的直径为110cm的注浆孔2。由于注浆孔距离基桩外壁较近,施工时需注意不要破坏原有基桩结构。步骤2:然后打入注浆管,注浆管上部超出桩顶20cm,底部超出桩底50cm,所需钢管总长为H+70cm,其中H为桩基的长度。所使用的注浆管采用DN50钢管,管径5cm,壁厚3mm,加工时逐根检查,防止管内有杂物及管子破损裂缝。注浆管的花管段长度100cm,花管段的出浆孔径为5mm~8mm,本次采用6mm,竖向间距10cm,最下层出浆孔与注浆管的底部距离为10cm,注浆管的锥状段上缠包装胶带然后以铁丝固定形成胶带层。步骤3:在注浆孔与钢管之间的范围,从桩顶处向下用混凝土填实形成环形混凝土层且深度不得低于3m。然后注浆,注浆压力2.0MPa~6MPa,其中密实土体取大值。注浆压力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加固效果产生影响,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注浆孔压力变化,严格控制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桩、沿桩基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注浆孔、放置在注浆孔中的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孔上部与注浆管之间的环形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包括钢管段、与钢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花管段以及与花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锥状段,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孔同轴线且所述注浆管的底部抵在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上,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于桩基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桩、沿桩基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注浆孔、放置在注浆孔中的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孔上部与注浆管之间的环形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包括钢管段、与钢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花管段以及与花管段下端一体设置的锥状段,所述注浆管与所述注浆孔同轴线且所述注浆管的底部抵在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上,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于桩基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的直径110cm,距离所述基桩的外壁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灌注非嵌岩桩桩基的注浆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的底面低于所述桩基的底面50cm,所述注浆管的壁厚≥3mm,所述注浆管的长度超出桩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新军程帅张景伟殷继虎李铭远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