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0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利设施领域内的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包括在河道内设置的用于拦水的闸门体,闸门体两端与闸墙之间设有侧止水,闸门体两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经转轴支撑在闸墙上,闸门体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闸门体旋转运动的启闭机,启闭机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铰接,所述河道底部设置有弧形面,闸门体纵断面呈三角形,闸门体旋转时,三角形的的两个角与所述弧形面相匹配,并在闸门体最下端位置与所述弧形面之间设有底止水,闸门体的其余位置与弧形面相脱离,闸门体底部延伸固定有用于清淤的铲刮件,铲刮件与弧形面相匹配。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以实现清淤功能,不仅开关闸门方便,也能方便地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闸门,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实现清淤的闸门,属于水利设施
内。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数据库库中公开了一种防淤旋转挡水闸门,其公开号为:CN107938607A;公开日:20180420;该装置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河道底部设置有底板,河道至少一侧设置有启闭机,河道内设有用于拦水的闸门体,闸门体两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经转轴旋转支撑在闸墙上,启闭机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旋转臂相铰接,所述底板包括高位面和低位面,高位面和低位面之间设有弧形面,弧形面与闸门体相匹配,所述弧形面的最低端不低于低位面所在平面。工作时,闸门体立起拦水,放倒后可以放水,门体放倒在河道底部时,上游来流中的泥沙、石块、树木等,可以直接越过闸门体表面向下游泄放,不会在底板上的弧形面位置积存,从而可以避免闸门卡阻,其具有自行清淤的技术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结构的闸门需要上下游设置比较大的落差。另外,还需要有足够冲击力的水流,在缓慢流淌的河道中,其清淤效果有限。中国专利数据库库中公开了一种双向翻转弧形闸门,其申请号:CN201320472037.5;申请日:2013-08-02;公开号:CN203420260U;公开日:2014-02-05,其结构包括土建结构、弧形闸门体、支撑机构、液压缸和底槛,土建结构设于所述弧形闸门体的左、右两侧,底槛设于所述弧形闸门体的下方,支撑机构与所述弧形闸门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土建结构铰接,所述液压缸水平固定于所述土建结构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机构铰接。该装置中的闸门体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向下翻转开启,开启后弧形闸门体位于水面以下,水面上方无任何设备或构筑物,并且保证了水面通透,不影响景观和通航;也可根据需要向上翻转开启,开启后弧形闸门体露出水面,便于检修维护。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的底槛上设置有与闸门体相配合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和闸门体之间的配合面过大,容易造成卡阻。另,该凹槽在河道的底部,容易造成泥沙淤积,导致闸门开关受阻,甚至直接导致闸门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使其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清淤。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包括在河道内设置的用于拦水的闸门体,闸门体两端与闸墙之间设有侧止水,闸门体两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经转轴支撑在闸墙上,闸门体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闸门体旋转运动的启闭机,启闭机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铰接,所述河道底部设置有弧形面,闸门体纵断面呈三角形,闸门体旋转时,三角形的的两个角与所述弧形面相匹配,并在闸门体最下端位置与所述弧形面之间设有底止水,闸门体的其余位置与弧形面相脱离,闸门体底部延伸固定有用于清淤的铲刮件,铲刮件与弧形面相匹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河道中部设有支撑墩将闸门体分隔成多孔闸门。该方案可以将较宽的河道分隔成多个闸门予以操控,一方面降低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强度。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闸门体的三角形角部位置弧形过渡连接,闸门体放倒时,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朝向弧形面并与弧形面之间留有间隙。该结构保证了闸门体放倒时,可以允许弧形面和闸门体之间积存一定量的淤泥或细小的杂物,这样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的闸门体和弧形面之间配合面过大,导致卡阻的问题。所述旋转臂呈三角星形,其中两个支臂分别与闸门体上端和下端相连,另一个支臂与启闭机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至少两个支臂上设有可与启闭机活塞杆伸出端相连的铰接孔。通过变换铰接孔与启闭机活塞杆伸出端连接,可以将闸门体旋转出水面进行检修。为了能在不同位置锁定闸门体,所述闸墙上设有伸缩锁定销,与闸门体上部相连的支臂及与启闭机相连的支臂上对应设有锁定孔,闸门体运动到拦水和检修位置时,伸缩锁定销恰好可插入对应的锁定孔中。其进一步改进在于,闸墙上设有与闸门体两端相对应的侧轨埋件,侧止水设置在侧轨埋件和闸门体两端之间。该方案利于侧止水件实现密封。本技术工作时,通过启闭机可驱动闸门体转动,实现闸门体升起拦水和卧倒放水,通过变换铰接孔与启闭机活塞杆伸出端连接,可以将闸门体旋转出水面进行检修。因此,其具有三种工作方式,其一为拦水方式,对应的闸门体立起拦阻在河道上;其二为放水方式,对应的闸门体放倒在弧形面上,可实现放水、泄洪、行船;其三为检修方式,对应的闸门体被旋转离开水面向上升起,此时,弧形闸门体外露在水面,可方便地进行检修、除锈、铲除附着物、补漆、焊接及局部更换受损钢板。通过伸缩锁定销可以将闸门体锁定在拦水和检修位置。工作过程中,铲刮件可以将积存在弧形面上的淤泥、杂物铲除,由于闸门体与弧形面之间留有间隙,闸门体转动方便,即使有泥沙淤积,也不会对闸门体产生过大的开关阻力,使得闸门在运行过程中运动顺畅、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以实现清淤功能,不仅开关闸门方便,也能方便地进行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闸门体立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闸门体放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闸门体检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启闭机,2闸门体,3支撑墩,4闸墙,5二次浇筑结构,6一次浇注结构,7旋转臂,8弧形面,9侧轨埋件,10伸缩锁定销,11锁定孔,12铰接孔,13底止水,14铲刮件,15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为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包括在河道内设置的用于拦水的闸门体2,闸门体2两端与闸墙4之间设有侧止水,闸墙4上设有与闸门体2两端相对应的侧轨埋件9,侧止水设置在侧轨埋件9和闸门体2两端之间;闸门体2两端设有旋转臂7,旋转臂7经转轴15支撑在闸墙4上,闸门体2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闸门体2旋转运动的启闭机1,启闭机1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旋转臂7相铰接,河道底部设置有弧形面8,闸门体2纵断面呈三角形,闸门体2旋转时,三角形的的两个角与弧形面8相匹配,并在闸门体2最下端位置与弧形面8之间设有底止水13,闸门体2的其余位置与弧形面8相脱离,闸门体2底部延伸固定有用于清淤的铲刮件14,铲刮件14与弧形面8相匹配。河道中部设有支撑墩3将闸门体2分隔成多孔闸门,图中所示为两孔闸门,其孔口大小及孔口宽度与河道宽度相关,支撑墩3立起的壁面也是闸墙4,理论上个讲,河道宽度越大,需要越多的孔口,每一孔口安装的闸门体2视为独立的闸门。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闸门体2的三角形角部位置弧形过渡连接,闸门体2放倒时,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朝向弧形面8并与弧形面8之间留有间隙。该结构保证了闸门体2放倒时,可以允许弧形面8和闸门体2之间积存一定量的淤泥或细小的杂物,这样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的闸门体2和弧形面8之间配合面过大,导致卡阻的问题。旋转臂7呈三角星形,其中两个支臂分别与闸门体2上端和下端相连,另一个支臂与启闭机1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至少两个支臂上设有可与启闭机1活塞杆伸出端相连的铰接孔12。通过变换铰接孔12与启闭机1活塞杆伸出端连接,可以将闸门体2旋转出水面进行检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包括在河道内设置的用于拦水的闸门体,闸门体两端与闸墙之间设有侧止水,闸门体两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经转轴支撑在闸墙上,闸门体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闸门体旋转运动的启闭机,启闭机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底部设置有弧形面,闸门体纵断面呈三角形,闸门体旋转时,三角形的两个角与所述弧形面相匹配,并在闸门体最下端位置与所述弧形面之间设有底止水,闸门体的其余位置与弧形面相脱离,闸门体底部延伸固定有用于清淤的铲刮件,铲刮件与弧形面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包括在河道内设置的用于拦水的闸门体,闸门体两端与闸墙之间设有侧止水,闸门体两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经转轴支撑在闸墙上,闸门体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闸门体旋转运动的启闭机,启闭机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底部设置有弧形面,闸门体纵断面呈三角形,闸门体旋转时,三角形的两个角与所述弧形面相匹配,并在闸门体最下端位置与所述弧形面之间设有底止水,闸门体的其余位置与弧形面相脱离,闸门体底部延伸固定有用于清淤的铲刮件,铲刮件与弧形面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其特征在于:河道中部设有支撑墩将闸门体分隔成多孔闸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工位旋转清淤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体的三角形角部位置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徐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恒阳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