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佳红专利>正文

移液管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6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它具有一个定位瓶盖,定位瓶盖上设有一个移液管升降通孔,升降通孔中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为螺纹联接式或弹簧片夹持式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作用是可将移液管吸液口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位置,可保证移液管操作的准确性,减少失误,使材质不污染溶液,结构简单适用,保证了检验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率,可大大提高检验分析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滴定管
在现有的检验分析中,传统的移液管、吸量管吸取溶液、调整液面、转移溶液的系列操作如下面复印件中所示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摘自北京化工学院刘珍主编《化验员读本上册·分析化学》P144页中的一段操作规范描述吸取溶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或吸量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接在管的上口把溶液慢慢吸入,如图3-28所示,先吸入移液管或吸量管容量的1/3左右,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出并弃去,如此用欲取溶液淋洗2-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右手的食指应稍带潮湿,便于调节液面)。调节液面将移液管或吸量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或吸量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如文中所述,移液管在操作中,极容易产生插入太深或太浅的情况,插入太深,吸量管或移液管沾附过多溶液。吸完、调整好液面后需要用滤纸擦拭、吸干。否则误差可能因此超标,有时不注意发生意外,还要重新操作,这样给操作带来许多麻烦,测定结果也可能出误差;插入太浅,容易造成吸空,溶液被吸入耳球,污染了溶液,再者吸管内,溶液中会有许多气泡产生,如果是过饱和溶液还会使结晶、沉淀泛起,吸入不匀溶液。如果是粘稠液体,气泡不好消失,这些会延长操作时间,给操作带来麻烦,甚至测定结果也不准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加入此控制器后,移液管可以方便准确地控制吸口溶液的位置,在吸取溶液和转移溶液的过程中,可有铲地避免上述诸多不足之处,使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减少误操作,节省时间,能有效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定位瓶盖(圆形或方形均可),定位瓶盖上设有一个移液管升降通孔,升降通孔上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上述控制机构可以是通孔中设有一移液管夹紧轴套(硬材质或软材质),轴套外壁与通孔间具有螺纹旋转升降联接结构。上述的控制机构还可以是通孔中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弹性夹紧装置。上述弹性夹紧装置可以是瓶盖上与通孔垂直的方向设有一孔,与通孔相贯,相贯孔中设有一个或2个弹簧片。弹性夹紧装置也可以是瓶盖上与通孔垂直的方向设有一孔,与通孔相贯,相贯孔中设有一个一端固定在瓶盖上的手动夹。该圆柱形瓶盖中侧部最好凹下,手持夹穿过相贯孔,处于其凹部,以便以结构更紧凑。上述的弹性夹紧装置也可以是圆柱状瓶盖的柱面上设有4个小孔,和通孔相通,4孔中装有一对弹簧夹紧片。上述定位瓶盖,最好在盖底部设有与瓶口形状匹配的外凸台或内凸台,与瓶口为宽松式配合,以保证移液管处在瓶中固定合适的位置。最起码要保证移液管吸口高度位置的定位准确。在瓶盖与瓶口间应有一定摩擦力,不致于在移液管旋转时瓶盖与其同步旋转。本技术所称的移液管,包括吸量管等其他可转移溶液的吸管。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故可使移液管吸口上下定位准确迅速,保证了吸取液体的质量和准确度,减少操作失误和费时,可使材质不易污染溶液,从而保证了检验分析的有效性、准确率、高质量和高工作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工厂、学校、科研机构检验分析中。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详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图。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中手持夹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定位瓶盖,设有中间螺纹通孔,2为与之配合可上下旋转升降的螺纹套,套内孔固定在移液管3上,4为广口瓶,6为固定弹力带的瓶盖上的固定环,目的不使瓶盖与螺纹套同步旋转。图2中,7为相贯孔,其中8为弹簧片。其他标号同上。图3中,瓶盖1呈滑轮状,柱面中间凹下,9为4个小孔。其他标号同上。图4中,瓶盖1呈滑轮状,柱面中部凹下,10为手持夹,其他标号同上。图5中,为手持夹10的结构示意图。下表为使用控制器与不使用控制器两种操作的移液管产生的效果比较 使用说明为保证使移液管不致于插入太深,也不致于插入太浅,采用在移液管上套用、套移液管控制器,有螺杆型,也有摩擦型,架在容量瓶、大口、小口磨口瓶等容器上,使管尖插入5-10mm,然后吸取,淋洗管内壁,正式吸取,随着液面的下降,左手调整管尖插入器皿的深度,以使保持管尖插入液面5-10mm,这样管尖上沾附的液体在转移前碰壁即可轻易地消除。螺杆型主要用于移液管。分内套、外套,内套比较细长,套在移液管下管,内面是毛玻璃面,保持移液管在内不太滑,外面有螺纹;外套内面有螺纹,与内套配套,大小以盖上盛溶液的瓶口为宜。注意螺距应相当大,内外套不宜太紧,以方面转动为宜。材质一般以玻璃为主,以不带给溶液杂质,不与溶液反应为选材标准,内套不宜太粗,以轻便为宜,调整深度只要旋转移液管即可。摩擦型特点结构简便,上下两面为环形玻璃,两面之间也是玻璃联接,内置钢丝或弹簧片,其弹力以挟持住移液管或吸量管为宜,调整深度只要稍用力向下按即可。本专利技术关键是有效地控制了移液管上下移动,尤其避免了两手操作中的疏忽,从而减少误操作,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节省分析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定位瓶盖,定位瓶盖上设有一个移液管升降通孔,升降通孔上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为通孔中设有一移液管夹紧轴套,轴套外壁与通孔间具有螺纹旋转升降联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为通孔中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弹性夹紧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移液管升降定位弹性夹紧装置的结构为瓶盖上与通孔垂直的方向设有一孔,与通孔相贯,相贯孔中设有一个或2个弹簧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液管升降定位弹性夹紧装置的结构为瓶盖上与通孔垂直的方向设有一孔,与通孔相贯,相贯孔中设有一个一端固定在瓶盖上的手动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瓶盖中侧部凹下,手持夹穿过相贯孔,处于其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液管升降定位弹性夹紧装置的结构为圆柱状瓶盖的柱面上设有4个小孔,和通孔相通,装有一对弹簧夹紧片。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瓶盖底部设有与瓶口形状匹配的外凸台或内凸台,为宽松式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它具有一个定位瓶盖,定位瓶盖上设有一个移液管升降通孔,升降通孔中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为螺纹联接式或弹簧片夹持式等。本技术的作用是可将移液管吸液口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位置,可保证移液管操作的准确性,减少失误,使材质不污染溶液,结构简单适用,保证了检验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率,可大大提高检验分析的质量和工作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液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定位瓶盖,定位瓶盖上设有一个移液管升降通孔,升降通孔上设有移液管升降定位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佳红
申请(专利权)人:崔佳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