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2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旨在解决透水沥青路面容易松散,导致路面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砂石层,沥青路面内含有柔性纤维,砂石层与粘结层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和沥青面层之间设置有加强框,加强框内设置有若干交叉分布的加强筋,两根相邻的加强筋之间通过绞合部固定连接,加强框和加强筋贯穿所述粘结层,粘结层与沥青面层之间通过防水粘层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沥青路面在排水的同时,增强了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具有粘接牢固、抗撕裂性强的优点,延长了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沥青路面。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但是沥青属于憎水性材料,它不透水,也几乎不溶于水,现有的许多沥青路面存在着透水性差的问题,导致城市路面排水困难,在雨天时雨水会堆积在路面上无法下渗,积水容易导致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并且存在城市来往车辆等噪音污染。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848614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冷拌彩色沥青排水吸音路面,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构筑有冷拌彩色沥青面层、粘结层、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透水层与基层,所述基层两侧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顶部与所述冷拌彩色沥青面层持平;所述透水层底部设置有呈倒置V字形结构的导流道,所述导流道向两侧延伸至所述透水层两侧的排水孔处;还包括填设有碎石颗粒的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内部设有若干减噪空腔,所述减噪空腔上、下两端均设有支撑柱;所述减噪空腔上部设有倒置Y字形的排水道一,所述排水道顶端位于所述导流道下方,其底部与横向位于吸音层底部的排水道二连通。上述方案通过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迅速从其内部排走雨水、具有较强的结构排水能力及降噪的优良品性,透水层底部的导流道采用倒置V字形结构,有利于排出积水;吸音层的减噪空腔上部分设有的倒置Y字形排水道一避免积水进入减噪空腔内,保证吸音减噪效果。这种大孔隙的透水沥青路面具有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的优点。但是大的空隙率造成集料与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导致路面的强度降低,集料与集料之间容易松散,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通过在沥青路面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加强框,并在加强框内设置若干交叉分布的加强筋,达到加强路面强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面层、粘结层和砂石层,所述沥青面层内含有柔性纤维,所述砂石层与粘结层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和沥青面层之间设置有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若干交叉分布的加强筋,两根相邻的所述加强筋之间通过绞合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框和加强筋贯穿所述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与沥青面层之间通过防水粘层油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面层内掺入一定量的柔性纤维后能够提高沥青用量,增大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厚度,使沥青面层的强度得到了加强,粘结层由重交沥青5%~20%、有机溶剂45%~55%、萜烯树脂16%~28%、复合改性剂7%~21%和阻燃剂0.5%~2.5%混匀而成,具有粘结牢固、延度高、抗裂性强的特点,能够使沥青路面的集料与集料之间粘结得更加紧密,防止路面的层和层之间会出现错位,加强框贯穿粘结层后能够将沥青面层、粘结层和混凝土层三者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了路面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松散,同时也增强了路面内部的支撑强度,加强框内的加强筋进一步增强了加强框对路面的支撑强度,同时也加强了路面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路面开裂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强筋和加强框之间留有网格,在加强路面内部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透水性能,防水粘层油能够防止路面之间的结构会被渗透下来的水分影响,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防止粘结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产生错位,同时设置混凝土层能够增强路面的承重性能,在路面出现开裂的情况时,混凝土层能够与冷补沥青混合料之间良好的粘接,使路面的修补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绞合部由相邻的两根加强筋绞合多次构成,所述绞合部内夹持有加强横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在多次绞合后能够使两根加强筋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绞合部内的加强横筋增强了路面横向上的张力,进一步减小了路面开裂的情况,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层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砂石层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沥青路面渗透下来以后,能够通过粘结层两侧的排水管渗透到砂石层中,防止粘结层黏性太强影响路面的排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块,所述粘结层上设置有供凸块插入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上的凸块与混凝土层一体成型,凸块会插入到粘结层上的凹槽中,使粘结层和混凝土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两者之间会产生错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层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凹陷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结层上开设了凹陷段以后,粘结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可以容置的防水粘层油的量就更大,就能够使沥青面层与粘结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纤维为聚酯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保形性能,加入沥青后能够减小沥青路面开裂的几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沥青路面内掺入一定量的柔性纤维后能够提高沥青用量,增大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厚度,能够使沥青路面的集料与集料之间粘结得更加紧密,防止路面的层和层之间会出现错位,加强框贯穿粘结层后能够将沥青路面、粘结层和混凝土层三者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了路面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松散,同时也增强了路面内部的支撑强度,加强框内的加强筋进一步增强了加强框对路面的支撑强度,同时也加强了路面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路面开裂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强筋和加强框之间留有网格,在加强路面内部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透水性能,防水粘层油能够防止路面之间的结构会被渗透下来的水分影响,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防止粘结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产生错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表明沥青路面的内部结构特征;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显示了绞合部的结构特征。图中:1、沥青面层;2、粘结层;3、砂石层;4、混凝土层;5、加强框;6、加强筋;7、绞合部;8、加强横筋;9、排水管;10、凸块;11、凹槽;12、凹陷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面层(1)、粘结层(2)和砂石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1)内含有柔性纤维,所述砂石层(3)与粘结层(2)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4),所述混凝土层(4)和沥青面层(1)之间设置有加强框(5),所述加强框(5)内设置有若干交叉分布的加强筋(6),两根相邻的所述加强筋(6)之间通过绞合部(7)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框(5)和加强筋(6)贯穿所述粘结层(2),所述粘结层(2)与沥青面层(1)之间通过防水粘层油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包括沥青面层(1)、粘结层(2)和砂石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1)内含有柔性纤维,所述砂石层(3)与粘结层(2)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4),所述混凝土层(4)和沥青面层(1)之间设置有加强框(5),所述加强框(5)内设置有若干交叉分布的加强筋(6),两根相邻的所述加强筋(6)之间通过绞合部(7)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框(5)和加强筋(6)贯穿所述粘结层(2),所述粘结层(2)与沥青面层(1)之间通过防水粘层油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部(7)由相邻的两根加强筋(6)绞合多次构成,所述绞合部(7)内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锺林陈捷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浩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