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2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设有供道路基层拉杆部分伸入至圆管内的开口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圆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插入道路基层内形成支点,通过手柄以开口部为圆心带动圆管沿水平面转动,使得伸入圆管内的道路基层拉杆在开口部位置处弯曲构成一定角度的圆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旧路加宽改造的施工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新旧路相接处的纵缝长期以来一直是难以彻底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新旧路面相接处,不能像沥青混凝土路面那样能很好地进行分级式的搭接。而现在对新旧路相接处的路面结构中,为使局部修补基层与原道路基层更好的连接成一个整体,采用了设置植筋拉杆的方式,比如,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3383123U)公开了道路新旧混凝土板块连接拉杆,包括拉杆主体,拉杆主体一端为膨胀头,膨胀头所在端的拉杆主体上套有膨胀管,拉杆主体上设有与膨胀管配合的螺母、螺纹,通过拉杆主体一端为膨胀螺栓结构,与旧水泥混凝土板块连接。但是,以上技术方案依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以上的拉杆采用膨胀螺栓结构虽然能够稳固与旧水泥混凝土板块连接,但是,其膨胀螺栓结构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使得破坏机率大大增加,使得整体结构不安全;2、由于在连接修补基层和原道路基层时,拉杆的位置是无法把控的,导致拉杆连接不稳固,也同样影响到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不足,导致拉杆与原道路基层的抗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安全,又能提高拉杆与原道路基层的抗拔效果的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设有供道路基层拉杆部分伸入至圆管内的开口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圆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插入道路基层内形成支点,通过手柄以开口部为圆心带动圆管沿水平面转动,使得伸入圆管内的道路基层拉杆在开口部位置处弯曲构成一定角度的圆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道路整治施工中,为了增强道路基层拉杆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使拉杆的抗拔效果更佳,在原道路基层上进行钻孔,钻孔后植道路基层拉杆,此时,根据设计要求,道路基层拉杆需要与孔相配合,采用本技术改变其道路基层拉杆的弯曲,通过中空结构的圆管与伸入至圆管内的道理基层拉杆相套接,同时,圆管可沿着道路基层拉杆外壁往复移动,这样设计,方便圆管从道路基层拉杆处取出;而竖杆起到对圆管和手柄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对手柄起到支点的作用,同时,在手柄带动圆管沿水平面转动时,其竖杆也会随之转动,其保证了圆管在移动过程中,高度方向保持不变,保持其高度方向的稳定性;在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手握手柄,并带动圆管以开口部为圆心沿水平面转动至一定角度,这时,伸入至圆管内的道路基层拉杆在开口部位置折弯,并与未伸入至圆管内的道路基层拉杆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这样使得道路基层拉杆更好的与原道路基层工艺上预设的孔相扣紧,增加道路基层拉杆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使抗拔效果提升。进一步,所述圆管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观察道路基层拉杆伸入所述圆管内的位置。可判断道路基层拉杆所折弯的尺寸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进一步,所述圆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长度测量值,所述长度测量值的整数值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可直观的通过长度测量值来改变其道路基层拉杆伸入圆管内的长度,使得该长度需要与工艺上预设的孔的深度相匹配。进一步,所述圆弧呈30度。将道路基层拉杆在开口部弯曲呈一定角度的圆弧,而圆弧设计呈30度是为了匹配原道路基层上孔,因此,该孔也是呈30度,这样,在孔内灌入植筋胶时,其植筋胶会沿孔的内壁下滑至孔的末尾处,并且也有利用植筋胶完全覆盖孔的内壁,而此时将道路拉杆插入孔内,能够将道路基层拉杆与孔稳固连接。进一步,所述圆管采用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的任一种材质。有利于提高抗弯抗扭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将道路基层拉杆弯折。进一步,所述手柄的长度与所述圆管的长度相同。手柄的长度与圆管的长度相同,这样,就有利于操作者,能够更大范围对圆管施加对道路基层拉杆弯折的作用力,保证道路基层拉杆能够弯曲。进一步,所述手柄采用圆钢材质。由于圆钢的塑性比较强,因此,在手柄操作圆管折弯道路基层拉杆时,即使圆钢在被拉断前有较大的变形,保证其圆钢不会马上被拉断,同时圆钢价格便宜,实用性强。进一步,所述竖杆设置为可伸缩卡尺。通过可伸缩卡尺既可对道路基层的厚度进行检测,保证其道路基层厚度符合要求,同时,可伸缩卡尺对圆管水平面转动时,其圆管离地面高度进行限定,保证其圆管位置的正确性,同时,也就保证道路基层拉杆弯折的水平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圆管改变道路基层拉杆的形状,将其竖直状态改为弯折状态,这一设计,需与原道路基层的孔相匹配,通过道路基层拉杆对孔进行卡紧,又通过孔内的植筋胶固定拉杆,使得有效的增强了钢筋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使拉杆的抗拔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圆管1、道路基层拉杆2、手柄3、可伸缩卡尺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其中说明。本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圆管1,圆管1的一端设有供道路基层拉杆2部分伸入至圆管1内的开口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手柄3与圆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杆,竖杆插入道路基层内形成支点,通过手柄3以开口部为圆心带动圆管1沿水平面转动,使得伸入圆管1内的道路基层拉杆2在开口部位置处弯曲构成一定角度的圆弧。在道路整治施工中,为了增强道路基层拉杆2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使拉杆的抗拔效果更佳,在原道路基层上进行钻孔,钻孔后植道路基层拉杆2,此时,根据设计要求,道路基层拉杆2需要与孔相配合,采用本技术改变其道路基层拉杆2的弯曲,通过中空结构的圆管1与伸入至圆管1内的道理基层拉杆相套接,同时,圆管1可沿着道路基层拉杆2外壁往复移动,这样设计,方便圆管1从道路基层拉杆2处取出;而竖杆起到对圆管1和手柄3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对手柄3起到支点的作用,同时,在手柄3带动圆管1沿水平面转动时,其竖杆也会随之移动,其保证了圆管1在移动过程中,高度方向保持不变,保持其高度方向的稳定性;在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手握手柄3,并带动圆管1以开口部为圆心沿水平面转动至一定角度,这时,伸入至圆管1内的道路基层拉杆2在开口部位置折弯,并与未伸入至圆管1内的道路基层拉杆2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这样使得道路基层拉杆2更好的与原道路基层工艺上预设的孔相扣紧,增加道路基层拉杆2与原道路基层的摩擦力,使抗拔效果提升。以上圆管1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通过通孔观察道路基层拉杆2伸入圆管1内的位置,且在圆管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长度测量值,长度测量值的整数值与通孔相对应(图中未标识),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圆管(1),所述圆管(1)的一端设有供道路基层拉杆(2)部分伸入至圆管(1)内的开口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所述手柄(3)与所述圆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插入道路基层内形成支点,通过手柄(3)以开口部为圆心带动圆管(1)沿水平面转动,使得伸入圆管(1)内的道路基层拉杆(2)在开口部位置处弯曲构成一定角度的圆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圆管(1),所述圆管(1)的一端设有供道路基层拉杆(2)部分伸入至圆管(1)内的开口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所述手柄(3)与所述圆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插入道路基层内形成支点,通过手柄(3)以开口部为圆心带动圆管(1)沿水平面转动,使得伸入圆管(1)内的道路基层拉杆(2)在开口部位置处弯曲构成一定角度的圆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观察道路基层拉杆(2)伸入所述圆管(1)内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辅助衔接道路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排长度测量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伦江云吴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